-
11
2022.04
國家大劇院首屆國樂之春於8日晚開幕,這是國家大劇院首次推出的民族音樂主題特別策劃藝術節,當晚的開幕特別策劃音樂會上,著名指揮家李心草與呂嘉奉獻了各自的首次民樂“跨界”演出。,當晚的音樂會在呂嘉指揮的《雲山雁邈》中正式開啟。“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楊塵沙。”《雲山雁邈》圍繞潮州箏曲《胡笳十八拍》的...
-
11
2022.04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母帶着劉姥姥等人來到櫳翠庵品茶,妙玉作為主人捧出各種茶具招待眾人。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裏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成窯”是明成化年間官窯燒制的一種瓷器,以小件和五彩的最為名貴。能配得上這樣茶杯的茶盤,自然也...
-
11
2022.04
近期,加拿大學者喬爾·迪納斯坦出版了新書《酷的起源》。在這本有趣的著作中,他對“酷”的脈絡進行了一番細緻梳理。如同書中所指出的,“酷”文化本身與西方現代社會、政治與文化的變遷息息相關。在很大程度上,它都扮演着一種來自邊緣的或是非主流的力量。 ,而存在於當下諸多文化圈中的“酷”文化則大都在消費...
-
04-11
把書香送到每一位市民身邊,讓書香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2015年以來,北京持續開展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引導,全市已擁有2076家實體書店,在全國位列第一。實體書店突出高質量發展,北京更是交出一份漂亮答卷。,主題特色書店倔強生長,不經意間,北京市民會與...
-
04-08
在北京生活50年以上的人,現在被界定為“老北京”。老北京人最得意的是,他們守着“龍脈”。在北京城布局中,這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也被稱為“龍脈”。近代以來,這條中軸線上的建築,有一些隨着城市改造而消失了。久而久之,老北京城原有的格局,也漸漸被人淡忘...
-
04-08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在這春意漸濃的時候,京城觀賞各種鴨類的好時節也來臨了。,鴨類是除去天鵝和雁之外雁形目鴨科鳥類的統稱。據統計,我國分佈有41種鴨類,北京有記錄的就有30種。這麼多鴨類會選擇在京城越冬,或是遷徙的時候停下來歇歇腳,和北京的環境...
-
04-08
王淼,身份:公益組織“無境深藍”創始人,首位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青年獎的中國人,一名在海洋撿垃圾的潜水員,成為守護海洋的衛士,王淼是一名非典型學霸。她先後畢業於吉林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拿到了國際政治、西班牙語、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國際發展4個專業學...
-
04-07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里,殯葬行業總帶有一層“灰色濾鏡”。記者在清明採訪中注意到,一批“00后”選擇投身殯葬行業,在殯儀館里,他們是人生最後一站的擺渡人;換下制服,他們是“斜杠青年”:喜歡抽盲盒,愛上舞蹈課,喜歡刷短視頻……見多了死亡,他們更想談論生的...
-
04-05
浙江衛視推出《中國好時節》、河南衛視推出《春分奇遇記》。近來,以歲時節日越來越“受寵”。不僅是綜藝瞄準這一領域,圖書、公眾號、社區活動也都圍繞它做起了文章。需要“慢品味”的二十四節氣,憑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快時代收割眾多喜愛,成為傳播傳統...
-
04-02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一種頗有些“黑色幽默”的說法:在各地疫情防控的軌跡追蹤中,從未出現書店的身影。實際上,和其他實體商業一樣,在被疫情改變的世界中,書店經營在世界各國都遭遇危機,同時,又如毛姆的名言所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人們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