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站注册《Q2347-660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老北京元宵节之际,张灯、观灯是节日活动主要内容,长久以来民间赏灯逐渐成为普通的习俗。观灯和吃元宵成了元宵节两大主题。
在北京每逢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手里都拿着个纸灯笼跑来跑去。妻子看到后总会说,我也糊过灯笼。五十多年前,每到年前,家住在东花市的许多人家都有做外活的经历。人们从北京绢花厂领来半成品的纸灯笼材料,拿回家去加工。岳母为子女们分配了工作。哥哥和姐姐负责轧条子,就是把带折皱的纸灯笼皮轧成与灯笼上、下盖口径吻合的形状。妻子是小妹妹,负责往人纸板上抹糨子。接下来是岳母负责糊灯笼。最后一道工序由细心的三姐穿丝、上蜡台。粘蜡台的要求最高,必须平整。岳母则进行最后的质量把关。一个个灵巧美丽的灯笼均出自心灵手巧的老人之手。那会儿,一家人常常要干到深夜,孩子们困得抹糨子时经常抹到袖口上。这时,妈妈会大嚷一声,吓得孩子一激灵……二号站平台
“天空明月一轮照,人醉春风万里明”。中国的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老百姓家家都挂起红灯笼,以示庆贺。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据史料记载,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上元灯节”曾“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成为当时一大景观。
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元宵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明永乐朝在午门前大设灯山,又在东华门外设“灯市”,便为今天的灯市口所在地。
要说北京最著名的灯笼要属天安门城楼上的八盞大红灯笼,为节日的首都增添了隆重热烈的气氛。一说到宫灯,很多人都会想到天安门上挂的八盏大红灯笼。我的外甥喜子是这宫灯制作厂商、北京美术宫灯厂的退休员工。喜子跟我介绍说,1949年8月,开国大典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主席台就是天安门城楼。同年9月,庆祝大会筹委会把布置装饰天安门城楼的任务,交给了华北军区宣传部。为找扎灯人,部队领导从故宫档案中找到70多岁的老艺人李东雪,老人看过图纸说,这么大的宫灯我还没做过,而且(高2.23米、直径2.56米)这么大的体量上哪去做呢?最后,选在天安门门洞里,完工时离大典只差一天了。终于使8个大红宫灯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凤凰联盟2号站
中国北方著名的灯会、河北涿州灯会历史悠久名扬八方。2012年第十二届“中国涿州花灯节”时,我们受涿州市政法委领导之邀,前来赏花灯。但见涿州大街小巷火树银花,红装素裹,这里闹花灯的传统不亚于春节的热闹,“龙腾盛世灯”、“锣鼓迎春灯”、“五谷丰登灯”,五颜六色的花灯把涿州市装点成了不夜城。
“北京灯彩”长期流行于北京地区,是祥瑞吉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未来的向往。在历史上,张灯结彩是元宵夜最突出的景观。北京传统的灯彩活动主要在元宵节举行后来逢到盛典、新婚、寿辰、节庆等喜事也都要张灯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