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雷雨》問世,如一道閃電耀眼動人;80年後,曹禺先生的女兒——作家、編劇萬方接力經典,深情寫下《雷雨·后》。這是一場跨越半個多世紀的父女對話,也是兩代劇作家在舞台上的“隔空相約”。,“我的創作,是尋找《雷雨》的過程,我找到了,也理解了父親。”昨天,來到上海的萬方,接受了記者的專訪。2020年是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曹禺的《雷雨》和萬方的《雷雨·后》被央華打造成“連台戲”推向舞台,特邀法國名導埃里克·拉卡斯卡德執導,何賽飛、佟瑞敏、劉愷威、孔維等聯合出演,再次掀起“雷雨熱”。今年10月22日至24日,這部“連台戲”佳作將首度登陸申城,在上海大劇院連演三天。,新作是對命運的一聲“嘆息”亦是“救贖”,當代舞台上對《雷雨》的改編不勝枚舉,但它們都不是萬方心裏的《雷雨》。“萬方,我想排《雷雨》,我覺得在這個劇里周朴園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人物。”一次和濮存昕的對話觸動了她,點燃了她積累了很久的寫作衝動。“每個人都對《雷雨》有自己的認識,有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我是個編劇,我為什麼不寫?”,然而,“父親”是自己無法逾越的最大挑戰。萬方說,自己寫過影視劇、小說,最後才敢寫話劇,快50歲了才寫了人生第一個戲劇劇本,其實就是無形中的壓力,讓自己更成熟了再動筆。,《雷雨》原本就有置於首尾、且遙相呼應的“序幕”和“尾聲”存在,描述的就是發生在故事十幾年之後的事。留下了周朴園、繁漪、侍萍三位老人,他們的孩子都已去世,而《雷雨·后》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雷雨》是“強情節”的,充滿了一環扣一環的戲劇性,但《雷雨·后》更多的是對人生的“嘆息”。萬方希望,讓父親創造的這些靈魂,獲得不同方式的救贖和出路。“經過歲月海浪一層一層的沖刷,《雷雨》顯出了那種埋藏在底下的真相。其實我的創作,就是尋找《雷雨》的過程,我找到了,也理解了父親。”她說。,經典傳承應有“守”有“變”,打破認識的局限,正是經典戲劇的意義。“不要輕易粗暴地去定義一個男人。”萬方說,現在有些觀眾會用簡單的標籤來“定義”一些作品、一些人物。比如,被貼上“渣男”標籤的周萍其實是一個很值得同情的男人,“只想好好活一次”的他渴望被愛、渴望被救贖。“其實每個人都有想要被救贖的一刻,一生中都有對不起的人、悔恨的事。”萬方說,那對《雷雨》理解得過於簡單化了,往往把人生也簡單化了。“戲劇,是人生的一種再現,這副眼鏡是多彩的,它告訴我們,要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人生。”,經過去年至今年初的首輪巡演,《雷雨》和《雷雨·后》已經在全國八個城市上演了19套38場演出,觀眾在共情中產生共鳴,感受到經典的力量。劇場觀眾越來越年輕,經典戲劇的傳承應該是“守”還是“變”?萬方認為,應該有“守”有“變”。“守,很有價值,真正的原汁原味是一種美。變,也很必要,只要是生命,就會長出新的東西,但是根是在那兒生髮出來的,這是經典的特質所在。”萬方說,時代在變,戲劇是自由的,衡量經典就一個標準——時間。看作品是否繼續活着,活在舞台上、活在觀眾心裏。
26
2021.08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3874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