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衣服的布料取自天然的材料,像葛、麻、絲、布等,很容易被蟲蛀,所以從先秦開始,就有了佩戴香草的習俗,除了驅蟲除穢,還伴隨着淡淡的清香。人們有時還會以香草作為禮物相互贈送,以結情誼,而後成為了上流社會的一種禮儀。但香草容易枯萎,香氣沒法持久,隨着生產力的提升,香爐、香料得到發展,最遲到了漢朝開始盛行熏香之風,也有了熏衣習俗。,給衣物熏香是古代男女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熏衣的工具主要是熏籠和熏爐,古人將熏籠口朝下倒扣在熏爐上,衣服搭在熏籠外受香。熏籠一般為竹編,有的編織較粗,用於熏被子,有的編織較為緊密的,用於熏衣帽等。《香乘》中有記載,熏衣之前會放一盆熱水在熏籠里,先將衣服浸潤,更容易吸收香氣。而後再將熏爐置於熏籠下受香,這樣操作后,衣服中的香氣能保持幾天都不消散。同時,熏爐也隨着人們需求的不同有各式各樣的造型,仿禽類最為多見,少了些許皇家的威嚴,更符合女性熏衣的美感,比如雁形香爐、鴨形香爐。在山西朔州市西漢墓出土的鴨形香爐下面,有一個很大的承盤,可以直接將熱水倒入盤中,水汽和香氣一同蒸熏,大大減少了時間和工作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兩家又都提倡用香,熏衣自然更加風靡。《三國志》有個記載,說曹丕有次熏衣熏過頭了,連他的馬都受不了了,照着他的膝蓋來了一口,氣得曹丕直接下令把馬給殺了。有句話這麼說的,鼎盛時期,“貴遊子弟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說到熏衣,不得不提荀令君,荀令君原名荀彧,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酷愛熏香。,“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相傳荀令君去朋友家做客,坐過的席子幾天後香味都不散。有款香也因他而得名——荀令十里香,主要由丁香、檀香、甘松、零陵香、生龍腦,茴香等原材料炒制而成,可熏衣也可佩戴。,古時候的熏衣,基本都由女性來完成,所以我們也可以從很多畫作當中看到女子熏衣的場景,詩句也常常用女性的角度,通過描述熏衣的過程表達對遠方戀人的思念。熏衣除了可以驅蟲熏香,還能作為冬日取暖的工具,最重要的還能怡情。有個典故叫“韓壽偷香”,講的是三國曹魏至西晉時期大臣賈充,在宴請賓客時,女兒賈午一次偶然相中了一個長相俊俏的男子韓壽,並背着家裡人與之約會,還把皇帝親賜的名貴香料贈予韓壽,因為香料稀缺從而暴露。沒辦法,賈充遂把女兒嫁給了韓壽。,“從風衣起發芬香,為君起舞幸不忘。”羅衣紅袖隨風起舞的片刻間,散發出陣陣清香,令君難以忘懷。古人描繪美人總喜歡用飄逸的服飾及曼妙的身姿來形容,而“香”能從更立體的角度來闡述古人氣質的柔美。熏衣之所以作為日常的內容被重視,除了本身的功能價值外,也成為貴族社會中的一種禮儀,流傳至今。
24
2022.10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5858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