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點亮城市裡的文化燈塔

20

去年末,15家全新的城市書房在閔行落成。至此,30家“小而美”的城市書房已遍布閔行全域,全區實現14個街鎮、工業區全覆蓋。市民走上幾步,就可以在家門口享受有溫度、有情懷的公共閱讀服務。,事實上,能享受到類似的公共閱讀服務的區域不僅有閔行。在徐匯、在浦東、在嘉定,不同層級的公共閱讀空間次第落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些新落成的公共閱讀空間有哪些新特點,實現了哪些新探索、新突破?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上海師範大學青年學術聯盟(文科)成員湯誠帶來他的研究成果。,宋代黃庭堅言:“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這是從反面鞭策不讀書之人。真正讀書之人,無需鞭策,因為有內在正向激勵,讀書之趣、之樂、之益,瞭然於胸,存乎一心。漫卷詩書喜欲狂,帶來情緒愉悅;腹有詩書氣自華,塑造精神氣質;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拓展格局境界。讀書能覽江、海、山、川;讀書能通天、地、人、神;讀書能見性、情、知、趣。無怪有人言,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人人都說讀書好,卻非人人都能靜靜讀書。欲解不能讀書之困,須有能讀書之所。能讀書的場所,無家人來回走動之聲,無外物聒噪干擾,有朋輩凝神思索的眼神,有少年郎不負韶華的身影,在靜謐專註之中,能和他人形成靜心閱讀的默契。在此場所走神、發獃、偷懶、溜號,都成讓人羞慚之事。,如珍珠般鑲嵌於上海都市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便是這樣的所在。這些空間或分佈於林立的高樓之間,或鑲嵌於居民社區之內,或在黃浦江邊,或在蘇州河畔。日月旋轉,晝夜更替,它們時而恬淡悠長,時而光華滿目,為都市褪去浮華,為市民增添溫潤。無數市民如飛火流星,圍繞它們聚散來往,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點亮城市的文化燈塔。,自從家門口有了這家書房再也不想搬走,浦江之畔,陸家嘴的高樓大廈之間,隱藏着一幢簡約幾何結構的建築物——“融書房”。三層白色的小洋樓沒有圍牆,室內和戶外設有大片閱讀區域。從閱讀中回過頭來,就能透過窗戶看到高聳的上海中心。,“融書房”由浦東新區陸家嘴圖書館二分部轉型改建而來,於2018年4月22日正式對外開放。“古板而過時”的傳統基層圖書館,一舉更新為現代時尚的新型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也是全上海第一個以金融為特色的閱讀空間。,傳統基層公共圖書館的轉型升級,不止於硬件更新,更重要的是功能迭代。閱覽和外借服務之外,“融書房”以組織讀書會為特色,成為樂閱讀、愛分享的人士碰撞思想、交流心靈的專屬空間。,讀書會主題廣泛,內容涵蓋文史、科技、地理、藝術、財經等領域。嘉賓均為廣受市民喜愛的作家或某一專業領域的學者,陳鋼、劉詩昆、易中天、恭弘=叶 恭弘辛、郎朗等名家都曾前來交流。,“融書房”不僅人文氣息濃厚,科技感也十足。它推出網上預約送書上門服務,以互聯網為平台,以線下借閱點為基礎,打造集成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互聯網技術、第三方徵信、移動支付、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統、RFID物聯網技術等多個系統平台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平台。讀者通過手機或其他終端即可登錄平台,提交借閱申請。圖書館工作人員收到預約申請后,可通過指定物流,將圖書配送到讀者指定的地點。,“融書房”以其顏值和內涵吸引了一眾粉絲。年輕的女白領因為“融書房”專程在附近租房。不少人說自從有了這個家門口的書房和會客廳,再也不想搬走。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說,自己以前都是帶外國朋友逛東方明珠和水族館,如今都帶他們來“融書房”聽講座,因為“這是上海作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體現”。,“融書房”是浦東圖書館的金融主題分館。除此之外,浦東圖書館旗下還有科技、國際象棋、運動等10個主題分館,萬櫻閣、滬東“來客廳”、傅雷故居等6個主題書房,頌韻有聲書屋、紅色文旅空間等主題閱讀空間分佈於浦東各地,以高質量的閱讀服務和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讓市民盡享閱讀之美、閱讀之樂。,打破物理空間限制把服務主動推送出去,如果說“融書房”是上海存量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點微更新后的蝶變,徐匯區“燈塔書房”則是區級公共文化機構聯合多方社會力量進行增量供給的全新實踐。,瑞寧路99號,坐落着徐匯濱江“燈塔書房”。這棟白色房子結構簡潔,屋角飛揚,與周邊由工業倉庫改建而成的美術館群落相得益彰。進入其中,可看到帶着電腦沉浸於工作的上班族,陪着孩子看繪本的年輕父母,到濱江散步的老年人,大汗淋漓到此歇腳的跑步者。透過寬敞的落地玻璃窗,浦江對岸的建築天際線清晰可見。,“燈塔書房”是徐匯區圖書館以“閱讀+”的形式,將閱讀服務嵌入城市毛細血管的創新之舉。徐匯區圖書館一直受限於自身的館舍面積,無法很好地為市民開展各類閱讀服務,因此,考慮以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形式拓展服務範圍,打破物理空間限制,把服務主動推送出去。,一開始,徐匯區圖書館聯合區域內的出版機構、書店、咖啡店、民間閱讀組織成立了“匯悅讀書香聯盟”,將區域內的閱讀力量有機整合在一起,為一些公共文化空間進行活動配送和閱讀活動的指導扶持。,“燈塔書房”從2019年開始進行點位建設,從原有的居委層面90多家自助圖書室里進行篩選,充分考慮讀者需求、空間大小、軟硬件設施等因素。自2020年6月第一家“燈塔書房”在龍南佳苑公租房小區開設以來,目前已在全區開設20家“燈塔書房”,包含社區綜合服務點、文旅融合服務點、樓宇商圈服務點和特殊人群服務點4種類型。位於徐家匯T站、衡復風貌館、西岸水岸匯、楓林科創園的“燈塔書房”都已有幾分網紅打卡點的潛質。,“燈塔書房”採取區文旅局、區圖書館、街道、社區、企業、設計團隊、市民合作的形式。文旅局設置工作指標並提供一定經費。區圖書館負責跟有意向的合作方如街道、社區、企業洽談,確定場地選址及在運營中各方應承擔的責任義務。設計團隊針對公共閱讀空間所服務區域的受眾群體進行調研,選定主題特色,做好整體設計、服務設計、裝置設計等工作。在運維階段,區圖書館提供文獻資源、活動指導,而主要活動則由提供場地的合作方運作。在從籌備、建設到運營的整個過程中,各方的資源、優勢、專業知識得以整合和最大化利用。,尤為可貴的是,“燈塔書房”引入專業設計團隊,全程參与整體設計、需求調研、閱讀展演設計、工作坊設計、裝置設計、平面設計、調研評估等各個環節。設計團隊根據每個點位的空間位置、在地居民調研情況和空間定位,進行個性化設計布置。除了“燈塔書房”的主標識和主色調採用固定的設計元素以外,其餘都是個性化設計。,比如,樂山“燈塔書房”體現了觸覺、聽覺、視覺的通感聯動,拓展了閱讀的豐富性。龍南佳苑“燈塔書房”靠近上海植物園,在設計上突出植物主題,在形式上採用多維書盒以及电子閱讀單等符合青年讀者口味的創新設計。位於徐家匯商圈的T20“燈塔書房”通過“光盒作用”的互動設計,使得書房成為了解徐家匯的窗口。西岸美術館“燈塔書房”的設計通過極簡裝置突出了閱讀主題,並在空間安排上做到兒童友好。專業力量的介入保證了“燈塔書房”外觀的高顏值、服務和活動的針對性以及評估的科學性。,“燈塔書房”的持續多點布局,成為中心城區的文化驛站,讓每一個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有了身邊可感知的溫暖處所。正如其名字一樣,“燈塔書房”像一座座燈塔,照亮每一個愛看書的人,而每一個愛看書的人都是一座移動的燈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將公共閱讀空間從新城延伸至鄉村,如果說,徐匯區“燈塔書房”以見縫插針的努力讓中心城區的居民有了方便舒適的閱讀場所,嘉定區的“我嘉書房”更是將公共閱讀空間從新城延伸至鄉村,成為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新註腳。,日前,上海市質量金獎頒獎儀式在上海城市規劃館舉行。嘉定區圖書館以均等優質的“全域”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管理模式獲2021年度上海市質量金獎。這是滬上公共圖書館行業獲得的首個上海市質量金獎。能榮獲該項榮譽,遍布城鄉的“我嘉書房”功不可沒。,2016年,嘉定區在調研中發現,隨着新城人口的快速導入,許多新建的大型居住社區雖然集聚了大量新居民,公共文化服務卻一時間跟不上。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圖書館難以滿足居民的需求,面臨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服務環境、服務時長等方面的局限。現有的公共文化資源相對稀缺又難以在新建社區周邊快速布點。為破解這一難題,也為了吸引更多優質社會資源助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我嘉書房”應運而生。,2017年1月8日,首家“我嘉書房”——菊園·綠地天呈“我嘉書房”落成開放。該書房面積3000餘平方米,藏書5000餘冊,設座席70餘個,24小時開放。同時,書房納入上海圖書館“一卡通”管理系統,自助服務技術使居民可自助辦證、自助借還、自助使用。菊園·綠地天呈“我嘉書房”採取“政企合作、資源共享、文化增值、百姓受益”的社會化合作運營模式。該項目由嘉定區文旅局和菊園新區管理委員會主管,由菊園新區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綠地嘉唐置業有限公司和嘉定區圖書館運營,由眾多社會主體構成的合作夥伴共同參与管理。,菊園·綠地天呈“我嘉書房”的成功嘗試,形成了一整套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引入社會主體參与建設和服務,藉助政企合作提升運營和效能。2017年9月,第二家“我嘉書房”正式開館。2018年,新建24家“我嘉書房”被列入嘉定區政府實事項目推進建設。目前,已有30家“我嘉書房”投入運營,遍及嘉定區城鄉所有12個街鎮。,“我嘉書房”自建立之初,就堅持標準化建設,注重製度先行,設立了一套層級分明、分工明確的管理模式。在“我嘉書房”的建設中,由嘉定區委宣傳部總體指導,立足嘉定城市定位,確保項目“提升城市生活品質”的建設方向。嘉定區文旅局負責牽頭,各街鎮協同推進,嘉定區圖書館、各街鎮文體服務中心、社會力量共同落實項目建設工作和日常管理。,目前,在嘉定區圖書館實施ISO9001質量管理的基礎上,“我嘉書房”被納入嘉定區文旅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工作,並通過《“我嘉書房”運行管理規範》進行管理。該規範規定了“我嘉書房”的定義、職責、建設標準、服務資源、服務內容、服務效能、運行方式、管理模式、工作職責、管理要求、監督與考核、法律責任等內容。,“我嘉書房”是嘉定區建設城鄉公共文化全域服務空間的新探索。這一服務模式以社會化合作模式創新運營,將24小時自助圖書室、社區文化空間、市民科創實踐基地、志願者自治基地、公益休閑區域等多元功能融為一體,提供時尚性、均等化、便捷性兼具的閱讀服務,成為城鄉居民的“知識加油站”,也以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提升了新城、郊區的活力和吸引力。,上述三個城市公共閱讀空間案例,是上海以公共文化空間創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略微不足的是,雖然上海現有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探索和實踐異彩紛呈,但應該承認的是,很多社區周邊依然缺乏此類空間,上海提升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布局的平衡性和均等性依然任重道遠。因此,總結現有探索和實踐的經驗和教訓,營建盡可能覆蓋全市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體系,或許正當其時。,營建城市公共閱讀空間體系,對城市發展、社會治理和市民生活均有現實意義——,從城市發展而言,在城市建築和外觀同質化的時代,城市間的很大區別在於市民精神狀態、認知水平和文化層次的高下,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市民的閱讀高度決定市民的精神高度,市民的精神高度定義城市的精神高度。一座公共閱讀空間隨處可及、閱讀蔚然成風的城市,必定是一座有精神內蘊的城市。,從社會治理而言,城市公共閱讀空間體系的營建,不可能由政府獨立承擔,必然是一個政府機構、市場力量、社會力量、市民個人共同參与的過程。這在上述三個案例中都已得到證明。在設計公共閱讀空間時,功能需求、方案設計、行動組織等環節都要發揮公眾力量,在運營公共閱讀空間時,活動組織和日常管理也離不開興趣團體和志願者的努力。營建城市公共閱讀空間體系,可以助力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探索。,從市民生活而言,這些集學習閱覽、講座展覽、藝術欣賞、親子休閑、科創實踐、志願自治、社交娛樂等功能於一身,融知識性、文化性、實用性、共享性、便利性、時尚性為一體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就是市民喜聞樂見、頻繁使用的“第三空間”和“家門口的書房”。對部分市民而言,狹窄的居住空間可能難以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獨立的書房更是不可企及的夢想。家門口觸手可及、隨處可見的公共閱讀空間,會成為他們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的源泉。,當前,15分鐘社區生活圈在各區的建設如火如荼,若能在每個社區生活圈中都規劃和嵌入這類空間,將有助於形成市級圖書館、區級圖書館、生活圈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三個層次構成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體系,讓更多市民能方便地享用溫馨舒適的閱讀場所。,土耳其詩人希克梅特曾寫道:“一個人一生中有兩樣東西是永遠不能忘卻的,這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從某種意義而言,城市和母親的相關性在於她們帶給兒女的安全和溫暖。,也許我們能期待這樣的場景:當你需要查點資料做研究,當你的孩子需要更為寬敞的桌子做作業,當你的愛人需要一個地方跟朋友聊聊天,當外賣小哥跑累了需要一個地方歇歇腳,當忘記帶傘的上班族想找個地方避雨取暖,大家只需走上幾分鐘,就能在街角的不遠處找到一座溫暖的“燈塔”。這座“燈塔”不僅能夠照亮大家的文化精神生活,還能以城市公共閱讀空間之名,透出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溫情與溫馨。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