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吃,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民以食為天”不是說說而已,美食歷史源遠流長,美食文化燦若星河,而描寫美食的詩詞,更是夜空中那顆最亮的星。,《好竹連山覺筍香:古詩詞里尋美食》從描寫美食的古典詩詞中摘章尋句,用詩人們的舌尖記憶,為讀者開啟一段古雅的美食之旅。,本書中選取37首古詩詞作為切入點,分為蔬食第一、鮮味之美、五穀豐登、花果飄香、四季食俗、飲食雜記等6大類別,介紹食物食俗的源流演變、傳統習俗、歷史典故等內容,每章配有精美插圖,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知識性、趣味性兼備,是一本有關傳統美食、節氣食俗等知識的優秀讀本。,古時有種菜,名 “菘”。不但名字優雅,在第一次吃它的楊萬里眼中,它如冰雪,如玉石,如水晶,“新春雲子滑流匙,更嚼永蔬與雪虀。”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讚美這種蔬菜才好了。而南齊的周顒被問到哪種蔬菜味道最贊,更是用“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一句簡潔優美的“食評”,把它推到一個新高度。可你知道嗎?菘,就是今天在你眼中平平無奇的白菜!,在“蔬食第一”章節中,還有許多趣事、雅事、樂事。比如“吃筍”在歷代文人心目中,不僅是舌尖的享受,更是一種別樣的文化體驗。而當櫻桃與春筍作為CP同時出現在詩詞中時,它們就是春季悅目可心的物產代表,其地位之高,非其他食蔬能及。從唐代鄭谷的“恨拋水國荷蓑雨,貧過長安櫻筍時”,到宋代陸遊的“杖屨尋春苦未遲,洛城櫻筍正當時”,再到明代唐寅的“一番櫻筍江南節,九十光陰鏡里塵”,至清代陳維崧的“櫻筍年光,餳簫節候”……時光流轉千年,陽春三月便以“櫻筍年光”“櫻筍時”也逐漸成為“陽春三月”的樣貌永遠地定格在詩詞之中。,全書最讓人流口水的章節,非“鮮味之美”莫屬。無論是”爛煮春風三月初”的“鮮筍趁鰣魚”,還是“菊留秋色蟹螯肥”的“蟹與詩與酒”,在作者的娓娓道來之中,不但魚蟹羊肉之絕妙美味飄出紙外,縈繞口鼻,而且詩人“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的曠達不羈躍然紙上,令今人心嚮往之。,快節奏的現代人生活,日常飲食越來越追求方便快捷,很多年輕人更是靠外賣“續命”。對節氣、節氣飲食傳統的重視無形中成為許多人對傳統文化的致敬、對家鄉的思念、對精緻生活的嚮往。立春要吃春菜,夏至要吃涼麵,中秋賞月更是少不了一盤月餅,到了冬日落雪時自然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些“四季食俗”,講述的是飲食習俗與傳統,表達的卻是中國人順應天時、敬畏自然的生存哲學。,本書於“古詩詞中尋美食”,可涉及內容不僅是美食。在“飲食雜記”一章中,不但有中國人的餐桌美學、詩人美食家陸遊的“養生心得”、辛棄疾的“英雄淚與煙火氣”,還有廉頗、紀曉嵐等歷史上有名的“大胃王”的故事,以及“古人充滿想象力的醒酒方式”……,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色”字也不只是在說食物本身,更是一種對飲食環境與氛圍的高級追求。“紅蝦青鯽紫芹脆,歸去不辭來路長。”在唐代詩人許渾的這句詩中,前半句詩里的七個字,就讓人看見三種顏色,紅、青、紫湊成一盤,只一眼就讓人垂涎三尺。,名家筆下生美味,古代吃客故事多。《好竹連山覺筍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細膩立體地講述我國深厚的美食文化與歷史,讓讀者沉浸在古詩詞中,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魅力。,本書的作者劉菲是位80后青年詩人、美食家。近年來,業餘時間專註於詩歌寫作和歷史研究,特別是飲食文化史,窺察古人飲食風貌,探尋美食文化底蘊,傳承飲食審美理想。撰寫發表《夏至面:面面俱到,才是夏天》《宋人茶事:盛世之清尚》《汴梁人的口腹之欲》等文章。,37幅意趣盎然的原創插圖也是本書一大特色。插畫師母雋楠,青年藝術家、自由插畫師、動畫導演、漫畫家。遼寧美術家協會會員,漫畫動漫連環畫插圖藝委會會員。潛心研究實驗繪畫,把實驗水墨作為研究對象,探索與不同新型藝術媒介的應用。她的作品典雅清新、栩栩如生,與文字相得益彰,十分出彩。
07
2021.12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4472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