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沒有頂流、賽道擁擠,這檔綜藝憑什麼跑出后發優勢

20

當觀眾還在感慨傳統喜劇類綜藝日漸疲軟,只能依託“脫口秀”等新樣式方能奏效之時,《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卻如同它樸實、簡明的名稱一樣,用一個一個紮實的創作,在喜劇綜藝這條“擁擠的賽道”上,跑出了“后發優勢”。沒有“頂流”,一群自嘲“腰部”“腳腕子”的喜劇人,憑藉對時下人們生活痛點、流行話題的敏銳捕捉,在引來“哈”聲一片同時,更透過諷刺視頻網站收費、吐槽年輕人脫髮、關注社交恐懼等一系列話題,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好的文藝作品,不僅能夠帶來快樂和感動,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時代功效。”節目出品方米未傳媒創始人、CEO馬東說:“文藝作品應該像時代一面鏡子,照見時代生活的某一個側面,讓觀眾可以從中釋放焦慮情緒、思索一些命題,喜劇的意義就顯現出來了。”,揮別“喜頭悲尾”,以“素描喜劇”着眼時代生活的最小單位,曾幾何時,為防止作品流於逗人發笑的膚淺層面,喜劇人的慣常做法,是在尾聲加入催人淚下的情節以升華主題,來實現“寓教於樂”的目的。這一模式下,也有經典作品。然而一旦成為創作的套路,致使一部分創作流於刻意的說教和煽情,喜劇的基本功——笑料供給反倒捉襟見肘,進而引發觀眾的不滿足。,面對於此,定位為“原創新喜劇競演綜藝”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選擇以“素描喜劇(Ske t ch)”作為突破口,抓住當代人社會生活普遍能感受到的某一個細節,進行充分挖掘,來實現笑料的層層堆疊。首期亮相的話題作品《互聯網體檢》便是如此,它一口氣將用戶隱私泄露、廣告過長、惡意彈窗、誘導購買會員、強制下載軟件、限速下載、“賣慘式”直播帶貨等不良現象諷刺了個遍。引發觀眾爆笑之餘,也戳中觀眾“苦互聯網收費亂象”的痛點,使長期壓抑的不快得到集中的釋放和紓解,因而也就成為嘉賓李誕口中的“喜劇中的爽劇”。,這種針對某一現象、話題,以獨特的視角鋪陳密集的笑點,正是“素描喜劇”的要義。《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的大多數作品沒有將議題撒得很廣,而是選擇了時代生活里的最小單位。比如,《三毛保衛戰》聚焦當代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脫髮的困擾;《偶像服務生》借殼飯館應聘,密集諷刺了畸形偶像生態和不良飯圈亂象;《站台》借用朱自清名篇《背影》的場景設定,展現羞於表達愛的父親如何克服尷尬與兒子真情相擁的故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站台》中,觀眾每一次以為父子即將相擁準備感動之時,就被一個“笑點”逗樂,極大消解了“喜頭悲尾”慣性下的心理預期。可這並不削弱作品對於兩代人情感表達差異的思考深度。,“套路年年有,創作者要常用常新。當觀眾都能感覺到你要‘上價值’了,說明你的創作已經被淘汰了。”馬東說。“上價值”,這是網友對於一些辯手在辯論結尾通常採用的強化主題技巧的調侃,如今也成為《喜劇大賽》創作中警惕所在,而這種創作自覺,也得到觀眾的积極反饋,目前節目播出六期,豆瓣評分達到7.8分。,“觀眾會發現,我們所創作的話題都發生在自己的身邊,自己過去對此或許有困惑不解、或許有感受,但缺少的是有人去把這個‘氣’打通。而喜劇做的正是這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處理,讓觀眾在收穫笑聲和眼淚同時,感受到正向情緒價值。”在馬東看來,喜劇同其他文藝作品一樣,解答困惑也好,紓解焦慮也好,帶來會心一笑,所要做的就是反映觀眾所身處的時代。,聚焦創作全過程,凸顯喜劇藝術的“共創”力量,《喜劇大賽》的另一創新點,是難得地將鏡頭給到了編劇和表演指導,去向觀眾揭秘創意由來、創作心路歷程,引發觀念的碰撞。身處於信息爆炸時代,觀眾需要了解到更為全面立體的創作全過程。馬東說:“一個好的節目就是要打破既有理論,打破內容形式邊界。不管你是誰,讓作品說話。”,而這也是節目推崇的喜劇創作底層方法論——共創。相比於此前的同類節目,節目組更為深入地介入到創作全過程中,從而為作品品質嚴格把關。節目中,每個參賽者並非帶着團隊而來,而是進入工作坊集中創排,進而重新組合成喜劇小隊。聚焦於一個作品的誕生,則是由參賽演員拋出自己的創意,交由編劇班底完善豐富。而演員在創排過程中所堆加即興的包袱和笑料,則再由編劇負責進一步梳理整合,最終才有舞台上的精彩作品。這一過程模糊了演員和幕後創作人員的邊界,表、導、演雜糅一體。參与《互聯網體檢》《這個殺手不太冷》等多個爆款作品的編劇六獸,本身就是某脫口秀俱樂部小有名氣的演員。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六獸最初是以演員身份參選的,四個月的培訓后,被淘汰了。他意識到,與專業演員相比,他在表演上還有着差距。,把合適的喜劇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節目就“好看”了。也正因如此,其他選秀中被視為“回鍋肉”的腰部演員、選秀老面孔,憑藉優質內容加持,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有了更出彩的表現。,創造新的“被看見”機會,能否為喜劇行業輸送正向力量,快樂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回看《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成功背後,是喜劇所擁有的最大受眾公約數。,自上世紀80年代初在央視春晚上誕生了小品這一文藝樣式過後,其一直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笑的藝術。進入新世紀,從《笑傲江湖》到《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我為喜劇狂》《金牌喜劇班》……綜藝真人秀的興起,大幅提升了喜劇的“曝光度”。,與此同時,一大批喜劇人還在影視市場找到了新舞台。《鄉村愛情》系列一連出了13部,捧紅了一眾喜劇人的同時,劇中的“象牙山”也成了不少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原鄉”。而從開心麻花出品的《夏洛特煩惱》開始,喜劇人進軍大銀幕的道路也越走越順遂。直至今年年初賈玲自編自導自演《你好,李煥英》,創下 中國影史 票房第三的驚人成績,讓我們着實看到了喜劇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另一邊,除了憑藉影視成為頭部藝人的喜劇演員之外,更多的喜劇演員尤其是小品演員,如今選擇轉戰短視頻、直播平台。郭冬臨、馮鞏、潘長江等資深小品人拍攝的搞笑短視頻,往往輕易能獲得“百萬級”點贊轉發。有人將其看作是專業喜劇人對網紅的“降維打擊”;有人卻認為,一條短到十幾秒的視頻與其說是一個喜劇作品,不如說是一個段子,傷害了喜劇的精耕細作。,業內人士指出,新的賽道創造着新的“被看見”的機會,但如若是以擠壓創作和表演空間為代價,那將是遺憾的。作為一檔競演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憑藉好表演、好創作和好作品贏得了觀眾的初步認可,完成了節目的使命。然而更進一步,我們期待着,其通過一系列作品和方法論傳遞“新喜劇”理念,為行業發展吹來一股勁風。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