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羅斯之戰和“安史之亂”發生以後,陸上絲綢之路因戰亂基本被堵塞,以瓷器外銷為主要特徵的海上絲綢之路逐漸繁盛並取代陸路,成為中西方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現的千年沉船“黑石號”,是迄今所見中國和阿拉伯地區進行直接貿易的最早考古證據,在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地位。,“黑石號”沉船裝載數萬件中國唐代文物,其中有5.6萬餘件長沙窯瓷器,由此可見長沙窯在唐代外銷瓷“三駕馬車”中的地位。長沙窯如何興起並走上外銷之路?為何能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李建毛近日接受專訪,作出深度解讀。,記者:長沙窯首創釉下多彩技藝,突破了中國唐代青瓷和白瓷的單一色調,堪稱“陶瓷史上的里程碑”。長沙窯如何興起?歷經哪些發展階段?,李建毛:長沙窯是在岳州窯青瓷燒造基礎上,融合北方制瓷工藝發展起來。岳州窯在隋代以前慣稱湘陰窯,始燒於東漢,是湖南省內燒瓷時間最早的青瓷古窯址。長沙窯位於望城銅官一帶,起先應是岳州窯的一個外圍窯場。,“安史之亂”發生后,唐王朝都城一帶陶瓷業包括三彩窯業遭受破壞,一些窯工南遷到湖南地區。由於湖南境內沒有出現過大的戰亂和災荒,經濟較為繁榮,一些窯工就在靠近長沙的銅官居住下來,並與當地窯工慢慢融合。在此過程中,岳州窯受到北方彩釉等陶瓷工藝影響,逐漸創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彩飾瓷器,即長沙窯。,從目前看到的長沙窯器物紀年銘文和紀年墓出土瓷器可知,長沙窯瓷器生產的年代,最早不會晚於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最遲不會早於五代天成四年
(公元929年)。具體來說,長沙窯興起於八九世紀之交,盛於晚唐,衰於五代。長沙窯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可說是曇花一現,但在中國陶瓷史和中西文化交流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記者:長沙窯如何從湖南的一個小鎮走上外銷之路?其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有何地位?,李建毛:據考證,唐代瓷器外銷有“三駕馬車”,即長沙窯彩瓷、北方窯口白瓷及白釉綠彩瓷、越窯青瓷。從“黑石號”上裝載的5.6萬餘件長沙窯瓷器可看出,長沙窯應是“三駕馬車”中的領跑者。,長沙窯走上外銷之路有這樣幾個因素: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湖南地處內陸,但水運資源豐富,從戰國至唐代對外聯繫都非常密切。長沙窯產品主要沿湘江順水而下經岳州,過洞庭到達武昌,然後再沿長江順水而下,從揚州、廣州、明州(寧波)等地運往海外各地。,二是長沙窯強烈的外銷意識。為迎合外商需求,長沙窯獨辟蹊徑,根據購買者的喜好專門製作或定做外銷型產品,其器型和紋樣皆融入域外文化元素。在長沙窯窯址採集到波斯陶碎片,是波斯商的生活用具,這說明外商到過窯場。從一些裝飾紋飾看,外商應持有紋樣直接到窯口進行訂製。長沙窯在品牌營銷上更是獨樹一幟,瓷器上發現的“湖南道草市石諸孟子有名樊家記”“卞家小口天下第一”“鄭家小口天下有名”等帶有廣告性質的字樣均可說明。,三是長沙窯的價格優勢。“黑石號”上的長沙窯瓷器有些標註有“伍文”的題記,比邢窯白瓷、越窯青瓷的價格更為低廉;並且飾有不易脫落的釉下彩繪,可說是物美價廉。,記者:長沙銅官窯如何將中西文化進行融合創新,以適應外銷對象的生活需求和審美觀念?,李建毛:長沙窯有專供外銷的產品,這些產品針對海外市場需求,根據使用功能、風俗習慣及審美需求量身定製,在器型和紋樣上大量模仿海外陶器、銅器、金銀器和織錦中的藝術元素,或直接按樣生產。有跡象表明,中晚唐時期長沙及洞庭湖區是阿拉伯人活動的重要地區,他們應參与了長沙窯外銷產品的設計定樣或製作。,從“黑石號”和國外發現的長沙窯瓷壺中,模印貼花壺占很大比例。從北方窯口燒制過相同紋樣的模印貼花壺看,外商可能向有意購貨的窯場同時提供過紋樣。長沙窯技藝是在南北瓷器工藝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產品最為價廉物美,且在貼花上塗層褐斑,這種創新使紋樣更為醒目,產品最迎合外商需求,故購買量大,產量也多,模印貼花便成為長沙窯外銷的標誌紋樣和特色性裝飾技法。其紋飾以西亞風格的椰棗紋、獅紋等為主。,這種堪稱“定製化”的長沙窯,無疑是中國制瓷技術達到一定高度的產物,也是當時社會對外開放的佐證。中西文化的雙向交流為長沙窯的暢銷奠定了堅實基礎。,記者:長沙窯為何能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李建毛:日本古陶瓷學家三上次男曾說:古代東西方的文明交流是寫在中國陶瓷上的,當時的中國茶恭弘=叶 恭弘喝了、絲綢爛了,抹去塵埃,昔日的中國陶瓷依然熠熠生輝。包羅萬象的長沙窯瓷器,不僅見證了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也為我們研究中西交通史、貿易史、文化交流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長沙窯產品豐富,並將書畫用於瓷器裝飾,載有詩文警句、茶酒文化等華夏文明,可將其看作反映唐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這些具有中國審美情趣和帶有中國文化印記的瓷器運到海外,不僅給外國人帶來美的享受,也以藝術的形式向外傳播了中國文化,更显示了當時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文化自信。長沙窯向外傳播的同時,也受到域外文化影響,將印度佛教文化、波斯文化、伊斯蘭文化中的元素為我所用,在瓷器上融合呈現,體現了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特性,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見證物。,當今,我們將長沙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一個文化元素進行傳承和發揚時,既要在器型紋飾、外銷渠道、發展背景等方面進行系統學術梳理,更要看到長沙窯之所以能夠成為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是因其擁有“包容、創新”的內生動力。而這種包容、創新是建立在強大的文化自信之上,用開放的心態交流、碰撞,在交流中借鑒,在借鑒中發展,從而推動文明進步。
02
2022.03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4916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