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IP《歡樂頌3》播出后,不論是劇情還是人設,都引發不少爭議。豆瓣評分4.6更是創下正午劇有史以來的新低,令觀眾唏噓不已。是女性題材劇不香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同樣是描寫女性故事的《二十不惑2》,在第一部收視和口碑雙豐收后,續集上線首日話題破億,好評勢頭頗為兇猛。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她們的名字》《燦爛的轉身》《姐姐的反擊》《她只是不想輸》《做自己的光》……今年即將播出或官宣將拍的“她題材”作品,還有十餘部劇集坐等品鑒。然而,“她題材”的扎堆並非“她力量”的進階,更不等同於觀眾的滿意。如何更好地通過女性故事呈現世間百態,真實地鼓舞人心、傳遞勇氣,看見“她們”的可貴之處,才該是火爆背後思考的關鍵。,近年來,“她題材”不斷湧現大小熒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她經濟”的發展。“她經濟”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指隨着女性經濟和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圍繞女性理財、消費而形成的特有經濟圈和經濟現象。而在文化消費領域,尤其是影視行業,女性觀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打破中國影史春節檔觀影紀錄的影片《你好,李煥英》,在想看觀眾用戶畫像中,女性觀眾佔到71.3%,成為絕對主力;在某平台2020年末公布的全平台分賬劇數據中同樣显示,女性成為分賬劇的主流觀眾群,連續兩年佔比高達七成。在這樣的市場導向中,能滿足女性觀眾想象、勾連女性生活的“她題材”作品,備受寵愛。,於是乎,女性創作形象不斷豐富,從傳統意義的瓊瑤女郎、賢妻良母、甜寵女孩,到霸氣直爽大女主、聰慧機敏職場女孩,甚至離異重啟人生的中年女性,都成為女性故事的素材來源。內容呈現也囊括了情感、職場、婚姻、生育、困境等方方面面。不過,隨着社會的發展、觀眾審美的提高、成長意識的覺醒,大眾對“她題材”的“買單”程度開始悄然改變。在《甄嬛傳》成為“大女主”經典作品后,無論是孫儷再度擔綱主演的《羋月傳》還是周迅的《如懿傳》、章子怡的《上陽賦》,收視表現都不如預期;2018年大火的《延禧攻略》,數據雖好看,但爭議卻不少。在這些劇目中,女主無一例外都是“美強善”的化身。她們一路升級打怪,最終成就自我“颯爽”之路,滿足了觀眾的眾多想象。但隨着同質化的泛濫、觀眾審美的疲軟,女性群像劇以現實主義的底色、更為接近真實生活的題材選擇,成為“她題材”新勢力,如2020年的《三十而已》、2021年的《愛很美味》、《我在他鄉挺好的》等。,再比如爆款劇《山海情》中熱依扎飾演的水花,作為“她形象”中的佼佼者,被觀眾評價“有着滴水穿石的柔腸,恰似一朵苦難里開出的花”。而演員熱依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卻坦言,水花最動人的地方恰恰不在於她近乎完美的品質,“我沒有想要展現一個完美的人物,反而是水花在面對生活和命運的苦難時,選擇了樂觀和笑。她一直在努力平衡家庭與奮鬥的關係,她用笑激勵自己。”熱播劇《幸福到萬家》中的何幸福、《夢華錄》中的趙盼兒、《二十不惑》中的梁爽……我們應該看到,在“她題材”出圈作品中,並沒有局限於借“她”的外衣,割裂女性的成長和情感,而是試圖最大可能地還原女性的真切掙扎和奮鬥,真實傳遞“她力量”。,不過也有不少“她題材”的作品,借大IP、“自強女”之名,行“爽文”、“降智”之舉。更有甚者,將原生家庭、階層對立、販賣焦慮、事業危機等作為套路元素,讓“她力量”的彰顯成為一道偽命題。我們也應看到,作品扎堆的背後瞄準的是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會表達的進步。而這些熱鬧之下,還藏着更為殘酷的競爭和嚴苛的考驗。首先,建立觀眾的信任不易,但毀掉卻不難;其次,臉譜化、同質化越多,觀眾的疲憊感越強烈;此外,社會日益發展,市場的不確定性也會增加……,慶幸的是,據相關調研數據显示,2022年熱拍或待播的“她題材”劇集,愛情戲碼不再佔據大量篇幅,職場發展、內心成長或將成為故事重心,角色形象也將呈現包括女警察、女外科醫生、女律師等更為多元的新時代職場女性。未來,我們期待“她題材”扎堆帶來的不只是熒屏的熱鬧,不該只是想象中的“她們”,還在於如何通過“她視角”理解更多真實的人,如何透過戲劇元素彰顯“她力量”的可貴。製造衝突、吸引流量、輸出金句不應是“她題材”的主流,傳遞积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才是“她題材”應該抵達的彼岸。
31
2022.08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5694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