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本義是指初生的種子植物、一般植物的幼株,有時專指某些蔬菜的嫩莖或嫩恭弘=叶 恭弘。,苗,是和春天一起來的。,破土而出的時候,苗的韌性和嫩綠,讓春天的模樣格外醒目。輕輕飄搖的時候,苗的嬌小和青澀,又令春風和春雨格外溫柔。,以苗為姓,總有一抹溫柔,湧上心頭。,楚材晉用,春天的苗,令人欣喜,讓日子格外有盼頭。,於是,古人特別選一處地方,稱其為苗邑。那苗邑不大,常有新苗不斷生長。苗邑,彷彿把世界上所有的苗都集中在一起了。,大約在公元前605年,楚國公族賁皇(斗賁皇)逃往晉國時,就看到這大片大片春意盎然的苗。不過,他沒有任何心情來欣賞這份欣欣向榮,他的心中只有恐懼和害怕。他的父親、楚國大夫伯棼(斗越椒)因發動兵變而兵敗被殺,他是面臨被誅連的命運,才亡命晉國的。,逃到了晉國,賁皇稍稍鬆了口氣。晉國待賁皇禮遇有加,晉景公令其食采於苗邑(約為現河南濟源西),即把苗邑賜給他。賁皇心中有了一絲驚喜,逃亡途中看到的苗,和現在成為他封地的苗邑,讓他感覺到某種緣分。他遂以苗為姓,稱苗賁皇。他的後世子孫皆隨他以邑為氏,稱苗姓,並尊他為苗姓得姓始祖。,在苗的蓬勃與安寧中,苗賁皇也慢慢地安下心來,他認真地為晉國效力。特別是在公元前575年晉、楚兩國的鄢陵之戰中,苗賁皇功勞極大。,鄢陵之戰是晉國和楚國為爭奪中原霸權,在鄢陵(約為今河南鄢陵縣)發生的戰爭。當時楚軍勢大,晉軍將士均懷恐懼之心,苗賁皇告訴大家不要怕。熟悉楚軍內情的苗賁皇獻計於晉厲公,告之楚國之精兵俱在中軍,可先攻擊其左右兩軍,再乘勝合攻中軍,定可一舉擊潰楚軍。晉厲公採納了他的建議,果然大敗楚軍。,苗賁皇的故事,被稱為“楚材晉用”。苗,是見證者。,歷史上“楚材晉用”的故事不算少,在苗賁皇之後,又有一個,也得到過苗的見證。,那是春秋時期楚國官員伍舉的故事。伍舉是楚國大夫伍參之子、伍奢之父、伍員(即伍子胥)祖父。大約在公元前547年,伍舉因岳父王子牟(楚國公子)犯事而避禍逃亡,他先逃到鄭國,準備再逃到晉國。在鄭國都城郊外,伍舉遇見好友蔡聲子(蔡國蔡文公的孫子),表達了還是很想返回楚國的願望,聲子表示一定會幫助伍舉。倆人相見時,正是春苗勃發之時。路邊有一叢荊草剛長出,倆人便拔下一些荊草,將荊草鋪在地上,相對而坐,一邊一起吃隨身帶着的食物,一邊談心。苗,見證了患難真情。,蔡聲子靠着智謀幫助了伍舉。他到楚國與令尹子木會談。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最高官銜,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主要由楚國貴族中的賢能來擔任。蔡聲子告訴子木:以前從楚國逃到晉國的人,都被晉國重用,包括苗賁皇等,給楚國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現在伍舉也逃到了晉國,如果被晉國重用,指不定會給楚國添多大的麻煩呢!子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上向楚王稟報,楚王便增加了伍舉的爵祿,讓伍舉回到楚國。,當伍舉與前來迎接的的兒子相見時,又是春苗勃發的時候。苗的見證,簡直首尾呼應。,嚴格地說,伍舉的故事,只能算“楚材晉用未遂”,但歷史上卻把它當成了“楚材晉用”的典故和成語。換一個角度來想,未遂也好,既遂也罷,“才”,終究還是得到了善待。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發光,沒有人可以使其真正地埋沒。這也像苗。苗,得到的也是善待。,祝由鼻祖,苗,也值得被善待。,很多的苗,不僅可以作蔬菜食用,還有清熱解毒、養顏健體等功效,例如,蒲公英苗、艾恭弘=叶 恭弘苗、紅薯苗、花生苗、豌豆苗等。要說用苗高手,就要數“上古為醫者”苗父了。,西漢宗室大臣、文學家、經學家劉向的《說苑·辨物篇》如是記載:“吾聞上古之為毉者,曰‘苗父’。之為毉也,以菅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轝而來者,皆平復如故。”醫乃毉之簡化字。苗父的診治手法和過程奇特而超常,他把菅這種禾本科菅屬草本植物的苗及全草編成席子,供自己和病人坐、卧,又用各種草苗及草紮成狗的模樣。對於任何前來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隻草狗,面對北方,口中念念有詞,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個字。之後,無論是扶着來的、還是抬着來的病人,都能康復如初。,苗父便被稱為“祝由師”,他開創了後世“祝由”及“祝由科”。“祝由”是包括中草藥在內的、借符咒禁禳等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祝”者,咒也,含祝禱、祝說、誅除之意;“由”者,病的原由也。祝由治病不用藥或少用藥,而主用祝由師的意念、符咒產生的場來治療各種疾病。在古代,祝由科對祝由師要求很高、很嚴,除了醫術高超、醫德高尚,還必須遵守很多清規戒律。例如,治療前要清凈齋戒百日,使內心平靜、心無雜念、意念專一,以達到祝由場純正、沒有邪念濁氣干擾的目的。,從現存典籍來看,“祝由”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中的《素問·移精變氣論》:“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也是“知百病之勝,知其病之所從生”,達到“以精移氣、通達氣血”的治療疾病的作用。,中國現存最早的醫方著作《五十二病方》也記載了祝由的內容,這部約成書於戰國時期、於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方書,記載的巫祝治病的方法達30條,涉及病症13個,大致分為祝願辭、祛邪辭和詛咒、威懾辭三大類,此書還首次記錄了祝由術與藥物、調氣、導引吐納等方法配合使用的施治案例。,當然,在現代有些人看來,“祝由”帶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是“巫術”,但現代也有很多人認為,“祝由”是包括“心理療法”在內的治療方法,對一些心理因素引發的疾病肯定有效果。“祝由”產生於人類文明的早期,具有前科學性,其對祝由師的要求,更是對現代心理諮詢等良莠不齊的行業起着警鐘長鳴的作用,這些行業的從業門檻和考試標準都應該提高,從事這些行業的人更應該向古代祝由師學習,具備良好的品德以及專業的醫藥學、心理學等知識。任何行業,只有讓優秀的人來做,才會有希望,就像春天的苗一樣。,苗父之姓苗,不僅是因為其懂得苗的食用和藥用價值,還因為其善用苗來行祝由。從現代醫藥學角度來看,苗父在祝由時,選擇菅和相關的草及苗,也是取其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苗父之術,堪稱典範。,苗父被視為傳奇,也被遵為苗姓得姓始祖。,苗訓輔宋,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還有這樣一位苗姓人,既有苗父的專業能力,更有苗賁皇的智謀。這個人名叫苗訓(925年-997年),字廣義,河中(約今山西永濟)人。,苗訓自幼好學、興趣廣泛、才智過人,少年時遠赴華山學道,深得道士陳摶的真傳,出師時已經成為胸懷韜略、滿腹經綸和精通天文占卜、醫道玄學的濟世賢才。,在遊歷過程中,苗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窮苦之慘狀,決心救民於水火。他在學成之後返回家鄉,搭起一座簡易茅棚,坐診看病,药到病癒;吉凶禍福,推斷如神,故聲名遠播,門庭若市。苗,也是他經常應用的。,如果苗訓的故事,只在這方面延續,那他只會成為人們眼中身懷絕技的江湖術士。然而,機遇這個東西太奇妙了,它讓苗訓,遇見並成就了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那時,一直在江湖上闖蕩的趙匡胤,一路向北而行,漫無目的地走在謀生之路上。當他經過苗訓的家鄉時,已經成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落魄路人。在那個戰火頻發的年代,像趙匡胤這樣的落魄人遍地都是,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但苗訓看到趙匡胤時,卻覺得眼前一亮,當即認定此人必成大業。,苗訓將趙匡胤請入家中盛情款待,為趙匡胤仔細分析天下大勢,定下建功立業的方向和道路。趙匡胤前往後漢投靠時任樞密使的郭威、在軍中立功的起步策略,就出自苗訓之手。趙匡胤對苗訓經天緯地的才華欽佩萬分,稱其“諸葛孔明再世”。臨別時,苗訓又慷慨贈送了盤纏和衣物,更是讓趙匡胤感激涕零。趙匡胤與苗訓約定,待時機成熟,必共謀大業。,廣順元年(951年),郭威推翻後漢統治,奪取帝位,建立後周,趙匡胤因作戰勇敢被提拔為軍隊行列頭目,結交了郭威養子柴榮。顯德元年(954年),柴榮即位稱帝,為後周世宗,趙匡胤被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侯,成為後周禁軍高級將領。這時,他把苗訓請到了身邊。苗訓便輔助趙匡胤,直至宋朝建立。,苗訓的功績是顯而易見的。趙匡胤在滁洲、六合、壽洲等地取得戰績中的政治主張、團隊組建、戰役謀略等,都出自苗訓之手。經苗訓用心布局、巧妙運作,至顯德六年(959年)柴榮病逝時,趙匡胤已形成“文有苗訓、趙普、楚昭輔,武有潘美、高懷德、石守信、鄭子明”的勢力集團。,柴榮的第四個兒子、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之後,趙匡胤在陳橋驛(約為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上演“黃袍加身”之劇幕,脅迫柴宗訓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趙宋王朝,也是苗訓精心策劃、周密運作的結果。,從苗訓的事迹來看,苗訓就是那個讓趙匡胤一路順暢、犹如得到老天幫助的人。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想得到這樣傾力相幫的人呀。然而,這又是多麼難得。可以說,如果沒有苗訓的慧眼識人、運籌帷幄,就沒有趙匡胤的偉業。,值得一提的,是苗訓的頭腦清醒、懂得進退。宋朝建立后,苗訓不忘前朝功臣“兔死狗烹”之結局,在最後為趙匡胤謀劃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戲碼、保住了眾位功臣的性命之後,也以身體不適為由辭官卸任返回家鄉。,也許,苗訓的初心,只是想救助百姓;但是機遇,讓他輔佐君王。然而,他終於還是選擇回歸初心。苗訓的清醒,讓他保住了最重要的東西——生命。,從家鄉出發,又回到家鄉。就像苗,從春天走來,經歷風霜雨雪之後,又回歸春天。周而復始,循環往複。把苗又握在手中的時候,苗訓微微地笑了。,有苗的日子,總是溫柔的。
02
2023.02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10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