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集短劇《今生也是第一次》(以下簡稱“《今生》”),聚焦第一次生育的新手媽媽在“坐月子”過程中的經歷與成長,進一步豐富了“她題材”的創作版圖。此劇的整體創作思路,可以概括為高概念、強劇情和現實主義關懷,這也構成了我們讀解該劇的三重視角,藉此可以觀察該劇是如何向公眾展現這一稀缺題材的,其中又蘊藏着哪些創作上的利弊得失。,以話題驅動與“講好一個故事”的衝突,第一重視角,《今生》體現了“高概念”的創作思路。所謂“高概念”,是指整部劇作的完成是以“話題”作為根本動力的,擁有或可能擁有這類經歷的觀眾很容易被其話題吸引。在新手媽媽這一總話題下,又進一步細分為生理之痛、科學育兒、母職焦慮、產後抑鬱、平衡家庭與事業等子話題,分別由三個故事單元(1993年、2008年、2022年)的眾多人物與情節來具體承擔。新手媽媽們在生產和坐月子中的故事,幾乎是由一個接一個的“話題”滾動甚至組裝起來的。,這正是當下“她題材”的常見創作思路,符合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規律。一般來說,劇作播出前與播放中,都高度依賴社交媒體上的話題發酵、討論,以帶來更大面積的轉發與關注,這樣才有可能打造出爆款。“微博追劇”“抖音追劇”“cut追劇”早已不是新鮮事,而因為某話題/金句“出圈”吸引觀眾前來追劇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可見,話題討論度與劇作的市場表現是緊密相關的。《今生》主打“生育”牌,號稱“內娛首部月子劇”,在話題上絕對吸睛。,值得注意的是,《今生》講述“第一次”為人父母的故事,對觀眾而言,劇中新手父母學習的經歷具備一定的科普功能。不僅是生產、養育的知識性科普,此劇還自覺扮演起觀念啟蒙的角色。比如,劇中借2008年單元的主人公陳蘭青(唐藝昕飾)之口,強調父母關係是第一位的,只有父母好,孩子才會好;借2022年單元的主人公路遠方(王子文飾)之口,說出“我真心希望每個看過我們這部劇的女孩,她們都是經過思考成為母親,但依然有選擇不犧牲的自由!”難怪在彈幕中,最常見的評論便是讚美“路遠方三觀正”。,精準定位、收割流量、便於科普觀念與知識點,都是以話題為驅動力的優勢。但從根本上看,以話題為驅動力,與“講好一個故事”的原則是有衝突的。某些話題劇固然可以短平快地吸引觀眾,但一部劇如若成為“話題集錦”,情節開始匍匐於“話題霸權”之下,觀眾很容易覺察到植入其中的一個個的熱搜標籤,進而引發厭倦情緒。《今生》總體而言還是比較注重人物塑造與情節合理性的,但為了表現女性獨立,有些設置或失之生硬,或帶有說教氣息。如何在話題與故事之間取得平衡,依然有待探索。,群像戲撐開的話題空間與套路束縛,第二重視角,“強劇情”,具體是指《今生》精心設計了1993年、2008年、2022年三條時空線索,以展現不同年代女性經歷的生育挑戰,並通過諸多細節將三個單元的故事整合到一起,使得戲劇衝突豐富多樣而又出人意表——,1993年單元講述的是戴思瑾(胡杏兒飾)因丈夫疑似出軌並欠下外債,在月子期被迫下海經商並成為女企業家的故事。這一單元插入出軌、創業等元素,展現了女性走出傳統家庭模式的可能性;,2008年單元則書寫了一對年輕夫婦陳蘭青、程領先(艾倫飾)周旋於婆婆與媽媽之間,在家庭糾紛之中艱難帶娃的故事。二人先後陷入抑鬱情緒,后又在愛的力量下獲得成長。以個人經歷為基礎,陳蘭青在網上寫下關於月子會所的故事。這一單元接近傳統家庭劇模式,間接插入古裝、科幻元素,展示了女性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過渡狀態;,2022年單元塑造的單親媽媽路遠方正是戴思瑾的女兒,她是全劇中最為正面的角色,也代表了女性成長的“最新階段”,對於成為母親有了清晰的認識和選擇的主動性。她初次擔任製片人,艱難地平衡着事業與育兒的關係,而她首次製作的電視劇正是以陳蘭青的故事為基礎改編的。這一單元的講述中更多加入職場劇元素,着力塑造獨立女性洒脫自由的形象。,最後一集,三個單元的人物被聚攏到一起,“三個媽媽一台戲”,濃縮了不同時代的女性經驗。可以看出,在情節設計上,這部劇所調用的元素與風格極為多樣,竭力體現女性經驗的不同面向。塑造女性群像,也是當前“她題材”的常見形式,比如《歡樂頌》《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北轍南轅》《夢華錄》等均為典型。群像戲,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內盡量擴容,撐開話題空間,但如何在群像戲的套路下講出新意,也越發變得困難。,在此意義上,《今生》有了一定的突破,那就是不僅展現女性群像,而且還有男性群像。每集結尾,都有劇中人物在月子會所的“傾訴室”里獨白。這一設置令“生育”話題立體起來,變得更具公共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每個單元里的男性角色都被詳細刻畫,觸及“如何做一名好父親”的重要話題。但鑒於此劇受眾多為女性,如何能讓更多男性觀眾收看這類題材,並藉著劇作思考,構成另一個亟需探討的話題。,不斷逼近真實的細節與整體的失真感,第三重視角,“現實主義關懷”。《今生》顯然呼應了當下的需求,聚焦之前不被人關注、或者更多被認為屬於家庭/私人領域的生育話題。這意味着“她題材”開始向日常生活與女性經驗的更深處、更細處開掘。本劇的編劇與三位主演均為女性,三位主演在現實生活中都已為人母,這為展現真實的女性經驗奠定了基礎。比如,對生育之痛的展現就十分逼真,令觀眾很有代入感。在幕後花絮與採訪中,可以得知某些劇情來自編劇的親身經歷,而三位主演對帶娃細節的精準表演,也直接提升了此劇的真實感。此外,道具、布景、台詞也甚為用心,較好地還原了時代氛圍。,對真實感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這也是國產劇近年來擺脫懸浮的初步成果。但這裏依然存在一個悖論,即量變並不總能引起質變,不斷增加真實的細節,往往並不能改變整部劇的失真感。具體到《今生》,三位女性所面對的難題都得到完美解決:戴思瑾下海成功,並和女兒擁有完美的親子關係,絲毫未受單親家庭的影響;陳蘭青與程領先不僅走出抑鬱情緒,還即將迎來三胎,其創作還將被改成電視劇;路遠方几乎是個完美人設,擁有超穩定情緒與職場超能力,遭遇的危機無一不被化解。女性生育帶來的種種問題都被想象性解決了,更不必說此劇本就聚焦於中等階層以上的女性。,創作者的擔憂或許在於,赤裸、持續地展現痛苦,勢必造成壓抑感,嚇跑本就在生活中倍感疲憊的觀眾。因此,“輕喜劇”元素在當下創作中越來越泛化。“輕喜劇”彷彿是萬能的調節閥,適配於各種題材,當情緒壓力有可能傳導給觀眾時,就添加一些喜劇情節進行調和。《今生》里,喜劇演員艾倫的加盟很關鍵,他的表演風格一定程度消解了抑鬱話題與家長里短可能會導致的不適感。而科幻、古裝等元素的加入,具象化了陳蘭青的腦洞,豐富了視覺體驗,所有這一切,都讓痛苦變得容易被接受,直到痛苦變形、消逝。而這樣的結果,與作為創作出發點的“現實主義關懷”,是否又南轅北轍了呢?,未來的“她題材”創作到底應該如何進一步展現女性的真實境遇?以溫暖、幽默為導向的現實主義是否遮蔽了真實的痛苦?群像戲的套路應當如何升級和突破?這些都是《今生》啟發我們繼續思考的問題。生育題材,抑或其他女性題材作品,只有具備足夠過硬的質量時,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觀眾,真正成為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李靜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
04
2023.03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198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