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丁聰可謂家喻戶曉,他的父親丁悚卻是個令人感到有點陌生的名字。,20世紀30年代,“小丁”最初是作為“老丁”的兒子而出名的。丁悚曾是滬上知名的藝術多面手,是漫畫、攝影、廣告、戲曲、電影等領域的“跨界”達人。,正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行的“慕琴生涯——丁悚誕辰130周年文獻藝術展”,帶領觀眾重新發現這位博採眾長的藝術家。,從歷史深處打撈“老丁”,走進劉海粟美術館,彷彿打開了一本有關老上海的圖像史,一張張照片、一幅幅畫作都與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名字有關——丁悚。,丁悚,字慕琴,1891年出生於楓涇鎮。父親去世后,13歲的他隻身到上海投靠親戚,在老北門的昌泰典當鋪做學徒。因為熱愛繪畫,他拜畫家周湘為師,初攻素描和水彩,後來研習國畫。在周湘創辦的布景畫傳習所里,丁悚結識了劉海粟、烏始光等畫友。1913年,他受邀加入由烏始光、劉海粟等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即後來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出任教務長。丁悚深受同事陳抱一的影響,教學方法逐漸從臨摹轉向寫生,最終成為寫生法的堅定擁護者。執教美專期間,他還與江小鶼、張辰伯、楊清磬、陳曉江、劉雅農等美專師生創辦了天馬會,開啟了上海美術界的美展時代。,丁悚曾受邀擔任滬上一些大學與中學的美術教師。後來,他投身商業美術,成為月份牌繪畫最早的縱筆者之一。他還為雜誌和書籍設計封面,為《申報》《神州日報》《新聞報》等許多報紙繪製了大量漫畫與插圖。新中國成立后,丁悚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華東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任上海文史館館員。,儘管丁悚生前有着豐富的藝術實踐,但他漸漸隱入歷史,成了“丁聰的爸爸”。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鮑薇華告訴記者,丁悚豐富的藝術實踐是上海城市文化發展的個體映射,極具研究價值。在籌備此次展覽的過程中,策展團隊對有關丁悚的文獻進行了較完整的搜集和梳理,從歷史深處打撈出這位重要的民國視覺藝術大家,希望藉此次展覽聚合對上海視覺文化感興趣的研究者,引發思想碰撞。更重要的是,借丁悚的筆頭和鏡頭,向今天的觀眾展現上海豐富的視覺樣式和駁雜的文化趣味,一窺海派文化的鮮活細節。,發起中國第一個漫畫會,在展廳精心陳列的各種有關丁悚的視覺作品中,最令人過目不忘的是丁悚的漫畫。他的簽名非常有趣,彷彿一個“束”字撐着一把傘。,丁悚是中國漫畫的先驅之一。1909年(清宣統元年),他開始向《圖畫日報》投稿漫畫。他的諷刺畫關注民生,一針見血地揭露了當時官場盛行的金錢主義。不久后,丁悚進入周湘開辦的中西圖畫函授學堂學畫。周湘認為漫畫能夠改良風俗、矯正人心,丁悚在後來的創作中一直不忘老師的教導。,丁悚的漫畫曾遍及《申報》《時報》《新聞報》《晶報》《上海畫報》《社會日報》等上海各家報刊,在長達30多年的漫畫生涯中,他創作了千餘幅作品。儘管留存至今的作品很少,但透過這些珍貴的畫面,他的大膽與辛辣可見一斑。20世紀20年代,丁悚成為上海漫畫界的中心人物。1926年底,他與張光宇、恭弘=叶 恭弘淺予、魯少飛、黃文農等發起中國第一個漫畫家團體“漫畫會”。,汪曾祺曾說:“丁悚的畫,筆意在國畫與漫畫之間,這樣的畫,現在似乎沒有了。”時裝仕女圖曾一度在滬上盛行,它既是一種女子都會生活的說明書,也是大眾視覺消費的商品。丁悚的《百美圖》《上海時裝百美圖詠》曾風靡上海,引領一時風尚。畫中的女性或寫生、或演講、或游泳、或開汽車、或乘火車,她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纖弱女子,而是精神盎然、楚楚動人的新女性。,作為文苑常客,丁悚與王鈍根、周瘦鵑、陳蝶仙等人交好。曾流行滬上的通俗刊物《禮拜六》和《遊戲雜誌》的封面畫,多出自丁悚之手。他還為作家朋友們的小說繪製精細插圖,為其出版的書設計封面。,丁悚的眼裡並非只有“鴛鴦蝴蝶”,1919年,上海五四運動的歷史現場被相機捕捉了下來。1964年,丁悚將有關五四運動的照片原件捐獻給中國革命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這次展覽中,丁悚捐贈的這些照片連同他所繪的時事漫畫、西德尼·甘博的北京五四運動攝影等一起展示,展現了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的強烈意志與決心。,五卅慘案發生時,丁悚也用漫畫樹立了“血泣碑”,批判當局和英方延宕交涉以怠民意,呼籲中國國民對慘案“永矢勿忘”。,丁家的“海上沙龍”,丁悚對新技術十分熱衷,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是一個“斜杠”文藝青年。,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他經常挎着相機為身邊的朋友們拍照,也抓取他認為富有美感的自然風光和都市景觀,成為中國攝影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1928年,丁悚加入由郎靜山、陳萬里、胡伯翔等創辦的中華攝影學社,簡稱“華社”,達到其攝影創作的高峰。此次展覽中陳列着許多丁悚拍攝的照片以及丁家珍藏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反映的時代趣味為人們了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視覺參數。,在畫畫與攝影之外,音樂也是丁悚人生的一大樂趣。他對上海留聲機事業如數家珍,曾收藏有豐富的唱片。百代、蓓開等唱片公司有時會請丁悚作為中間人接洽名角來錄唱片。,1925年,丁悚一家經多次搬遷后,落戶在貝勒路天祥里31號(今黃陂南路847弄)。丁家的客廳絲毫不遜於當年北京總布衚衕林徽因家的“太太客廳”,堪稱“海上沙龍”。,據丁聰回憶,丁家的一樓是客廳,丁悚夫婦住在二樓,丁聰住在三樓。在弄堂的過街樓里,畫家恭弘=叶 恭弘淺予住在二樓,張光宇住在19號,他們都是丁家的常客。,丁家是滬上許多藝術家的固定聚會場所,在這裏,不論身份地位,也沒有繁文縟節,只有海闊天空的聊天和不分彼此的交流。汪亞塵、李毅士、畢倚虹、聶耳等文藝界知名人士,以及周璇、金焰、王人美等電影圈名人等都是丁家的座上賓。,在劉海粟美術館的展廳里,多張周璇的老照片十分惹眼。在丁家客廳初識丁悚時,周璇只有十二三歲。丁悚賞識周璇的才藝與努力,介紹她參与電台播音,推薦她拍電影。丁悚可以說是周璇成名路上的伯樂之一。丁悚與周璇經常書信往來,兩人的友誼一直持續到周璇病逝。,另一種意義上的“城建者”,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顧錚教授告訴記者,從醞釀到正式舉辦展覽,策展團隊努力了整整6年,767件作品及文獻力圖展現出這位從楓涇走出來的小鎮青年是如何成為上海文藝圈的風雲人物的。,丁悚在藝術上活躍的時期恰是各種媒介技術從亂序湧入中國到規則確立的時期,也是上海都市生活和文化消費從興起到繁盛的時期。商業美術、漫畫、電影、攝影成為信息傳播的新形式,這些當年新興的“低”視覺樣式與佔據優勢地位的“高”精英藝術如水墨畫、油畫等並存於世,共同湧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形成視覺生產與消費的新趨勢與新現象。,在丁悚的觀念里,藝術門類從來沒有高低之分。他學習水墨、油畫之類的精英藝術,也推動在當時還算新潮的攝影進入藝術門類,同時在商業美術上不遺餘力地施展才能。,“丁悚以及同時代藝術家的視覺文化實踐,給當時中國現代都市文化的發展和趣味轉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為大眾打開了眼界,為海派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顧錚說,“丁悚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城建者’,他以開放前衛的姿態,推動了當時蓬勃的藝術生態,並使自己成為都市文化的一部分。重新發現丁悚或許能幫助我們更深地認識曾經的上海,理解今日的上海。”
03
2023.03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192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