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號站_寫下《楓橋夜泊》的張繼 那一夜,有沒有聽到鐘聲?

    提起唐詩《楓橋夜泊》,恐怕大家都不會陌生。這首詩中說:深夜裡,月亮已經落下,烏鴉在啼叫,此時寒氣滿天,旅人對着江邊的楓樹和漁火滿懷着憂愁入眠。姑蘇城外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客船里。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
  • 二號站_杜拉斯的A面、B面和N面

    受制於個人經驗的有限性,讀者對文本的理解難免會出現偏差,甚至謬誤,經由這種閱讀體驗所構建的作者形象也難免帶有主觀、片面的色彩。如果說讀者批評理論對這種誤讀予以肯定,那是另一個維度的問題。那麼,即使現當代的文化理論已經十分篤定地認為真相無法被還原,對於一個試圖破除偏見的讀者而言,潛入文本,並盡可能...
  • 二號站平台_飛禽走獸無所不烤 古人也愛“擼串”

    一支串帶火一座城,山東淄博憑藉著“烤爐+小餅+蘸料”的燒烤三件套火爆出圈。作為吃貨最愛,燒烤在朋友圈聚會出鏡率極高,成為不可或缺的飲食文化之一。燒烤歷史悠久,考古發掘的烤串相關文物讓你想象不到。讓我們跟着古人去“擼串”,一起領略燒烤經久不衰的魅力,感受文物中的煙火氣。,兩千年前就有小餅夾串,燒烤是人類最...
  • 05-12
    歷史作為人類文明之旅的軌跡,以史鑒今、學史明理的潛在作用使其成為社會文化領域較受關注的話題。除了對當下世界進行記錄以發揮“人類生存之鏡”的功能外,對歷史世界的呈現和評述也是紀錄片的重要使命之一。究竟如何打開歷史,用什麼風格的視聽語言來富有...
  • 04-15
    現身上海博物館“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中的倫勃朗《63歲自畫像》,作於1669年。在我眼裡,畫中人彷彿舞台上的主要人物,一束光線將其照亮,周圍的空間則隱入暗中——說起來這種如今電影中常見的明暗對比用光法也正是源自倫勃朗的繪畫風格...
  • 04-13
    火車站,一個彷彿靜止在那裡的場景,卻承載着人海茫茫、悲歡離合,連接着廣袤的土地,表露着去向遠方的姿態,無言地凝視着時光匆匆流逝;火車站里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人生以及他們的終點漸漸浮現,當四川話、藏語、閩南話、粵語、希伯來語、...
  • 04-04
    二號站 超过围观 0条评论
    日本兒童文學作家日向理惠子對於中國讀者而言,是個低調而神秘的存在,儘管其代表作童話《下雨的書店》系列已經在中國出了五本,網絡上有關她的介紹,依舊少得可憐。,和J.K.羅琳一樣,日向理惠子的作品,風格出奇地統一。羅琳筆下的魔法世界能讓人迅速地聯...
  • 03-04
    凜冬已盡,春陽始和,雖則尚有幾分料峭輕寒,但昏黃衰草枯恭弘=叶 恭弘之間,卻已然滋出朦朦綠意。回想冬日殘酷的肆虐,但縱然歷經千摧百折,依然能年復一年綻放出新的生機,春日吃菜,吃的正是這一份勃勃生意。,春初的韭菜,盛夏的蘑菇,深秋的茄子,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