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這些佳作走出深閨等你識

20

由廣州藝術博物院主辦的“藝海藏珍——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曆代繪畫精品展·山水篇”於近日起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中國歷代繪畫館正式開展,展期3個月。,展覽展出藝博院院藏精品佳作51件/套,實物90件,百分之八十為國家一、二級文物,特別是突出展示了一些近年來較少展出及作者知名度不高但藝術水準不低的藏品,力求更全面地展示藝博院多年來豐碩的收藏成果。,廣州藝術博物院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藏品最精的藝術類博物館。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已有藏品總數3萬餘件,藏品數量位列全國藝術類博物館前列。藏品類別涵蓋了中外古今多種藝術形式,其中中國歷代書畫作品約有一萬餘件,占藏品總量近一半,年代上起宋元,下至現當代,精品雲集,是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陳列和研究的重點。,此次展覽掀開了廣州藝術博物院“麓湖時期”系列回顧性公眾與學術活動的序幕。廣州藝術博物院的未來館址是位於廣州塔南邊的新廣州美術館,其建設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目前廣州藝術博物院也在不斷地梳理藏品,為新館落成做好各項籌備工作。此次展覽便是藉此機會而舉辦的院藏曆代繪畫精品系列展的第一期,接下來還將推出人物、花鳥主題展。,不為觀眾熟悉 卻值得細賞的佳作,1957年2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在越秀山的仲元圖書館舊址建立了廣州美術館。2000年9月,廣州市委、市政府以廣州美術館為基礎,在麓湖之畔建成廣州藝術博物院。歷經半個世紀幾代人不遺餘力地對中國歷代繪畫的徵集和收藏,藝博院館藏中美術史上各流派不同風格的名家名作齊備,包括了宋代文同;元代李衎、黃公望;明代戴進、林良、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董其昌、藍瑛、陳洪綬;清代“四王”,“四僧”中的弘仁、朱耷、石濤,“揚州畫派”的李鱓、金農、黃慎、鄭燮、羅聘,“海上畫派”的虛谷、趙之謙、任頤、吳昌碩以及粵籍的張穆、高儼、招子庸、蘇六朋、蘇仁山、居巢、居廉;近現代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嶺南畫派”的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等名家作品,展現了一條脈絡清晰、絢麗多彩的繪畫歷史長廊。,“我們有做歷代繪畫精品展的傳統。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會從不同的角度,精選一些館藏作品做精品展”,“藝海藏珍”展策展人吳冰麗表示,“這一次的精品展,我們希望突破原有的模式,挖掘館藏中一些藏在深閨中,不為觀眾熟悉,卻值得細賞的佳作”,吳冰麗說,“從博物館的角度來說,也許年代更早、流傳有序的作品,或者在美術史上赫赫有名的畫家或流派,如明四家、清四王、清四僧或者吳門畫派等的作品,更有收藏和研究價值,但這不代表其他畫家和他們的作品就不重要,他們的存在構築了更為豐滿立體的美術史,他們的作品讓我們看到藝術的多樣性,而從觀畫者的角度來說,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作品有沒有打動你。我們希望這個展覽,每位觀眾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重點展品,而不是由我們來告訴你,哪些作品重要。”所以策展團隊嘗試在挑選藏品的過程中更側重作品的藝術性,以觀畫者最直觀的感受來挑選展品。,看點:,大師雲集 名作薈萃,在“藝海藏珍”展中,展出了多件不同歷史時期、風格和流派的名作,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多元的藝術面貌,以及畫家豐富的創作生涯和生活情態。,佚名《雲山圖》:,鑒藏大家容庚先生捐贈,原是《宋元名畫萃錦》冊子中的第二頁。冊子原有八頁,其中第六、七、八頁容庚分別贈予好友謝稚柳、陳佩秋和黎雄才,剩下的五頁捐贈給廣州美術館(現廣州藝術博物院)。此冊曾為倦懷閣主人任振庭(民國時期藏家)所有。容庚在《頌齋書畫錄補遺》里說,整個冊子中,他最為欣賞的就是這第二頁的無款畫。他認為此圖的“漁艇與《漁村夕照圖》(法常作)所畫相似,故定為法常作”,並將此圖定名為《捕魚圖》。法常號牧溪,是南宋著名禪僧,其畫對日本影響很大。1999年4月,經過國家文物局鑒定專家鑒定,認為該畫當是南宋佚名畫家作品,遂改名為《雲山圖》。,沈周《雲山圖》,“獨坐獨吟誰得知?綠陰如幄晝遲遲。道人兀在碧溪石,心自閑隨造物嬉”,這是沈周《雲山圖》上的題款。中國畫中的“雲山”主題源於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以“無常形而有常理”的雲山充分表現了南方多雨、濕潤的自然環境,也表現了文人畫家的詩意化體驗。身為“吳門派”之首的沈周對這一題材也頗為鍾愛,曾創作過多件以“雲山”為主體的作品。較之“米點山水”,沈周的這件《雲山圖》筆墨沉着渾厚,蒼闊大氣。,文徵明《東庄聚會圖》,文徵明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東庄聚會圖》軸作於其43歲時,用筆粗放瀟洒,描繪了數位友人流連園中的場景,小橋、水榭、園牆、遠山布局舒展有序,讓今人可以一睹約500年前蘇州的山水園林風貌。吳寬是明成化八年的狀元,與文徵明之父文林同科,又是文徵明的詩文老師,故而文徵明在題款中寫“近游東庄,有懷先師吳文定公,賦得小詩一首,並系拙圖”。吳寬家道富足,祖上曆數代之力,經營了私家園林東庄,故址約在今蘇州大學一帶,沈周、文徵明常在此聚會。,仇英《停琴聽阮圖》,山水人物畫的傑作。圖繪遠處水天一色,一股瀑布傾瀉而下;畫面兩側山崖上林木蒼翠,崖間水邊兩位高士相向而坐,一人彈阮,一人撫琴,高雅清逸之感躍然紙上,充分體現了畫家寫景真實又有所理想化的特色。,石濤《山水圖》,石濤是明宗室後裔,半生雲遊黃山、華岳、匡廬、金陵,“搜盡奇峰打草稿”,藝術成就極高,著有《石濤畫語錄》,對後世畫壇影響深遠。鄭燮曾評價他的畫法“千變萬化,離奇蒼古,而又能細秀妥帖,比之八大山人,殆有過之,無不及處。”展覽中展出的《山水圖》冊共八開,或渾厚潤澤,或悠遠清幽,或斑駁淋漓,或煙雲迷濛。畫上的題款也十分精彩,如“雨也淋漓風也痴,風風雨雨到秋時。閑向松窗取雨意,一天風雨繪秋詩”,“離離禾黍動愁深,無語憑欄淚不禁。老去悲秋懷宋玉,行來覓句效依林”,畫家心緒躍然紙上。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