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藝術家的自我“平視”,流露生命的密碼

20

西方繪畫史上,自畫像是一個不可繞開的品類。從1484年被稱為“歐洲自畫像之父”的丟勒自畫像開始,歐洲藝術家們開始了一場迄今已達500餘年的“自戀”之旅。包括達·芬奇、拉斐爾等畫家都在藝術史留下了他們著名的自畫像作品。,但很少有展覽能集中呈現這500餘年來的自畫像群像,直到東一美術館舉辦的這場“大師自畫像——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珍品展”。這場展覽匯聚了50件橫跨16世紀至21世紀的藝術大師自畫像真跡,它們均來自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博物館的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拉斐爾自畫像》是該展的C位作品,也是拉斐爾這位天才藝術家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在沒有美顏和濾鏡的年代,拉斐爾以這幅自畫像詮釋了屬於藝術巨匠的“側顏殺”。畫像中的他,披着一頭栗色的齊肩長發,頭戴一頂帽子,身穿黑袍和白色襯衣,他的眼眸注視着觀眾,流露出專註憂鬱的神情。科學研究證實,這幅畫拉斐爾未打草稿一氣呵成,是真正的“原圖”。,與拉斐爾“完美藝術家”的形象不同,16世紀威尼斯畫壇巨匠提香的自畫像,難掩歲月的痕迹。畫像上的老者面容消瘦,清晰的皺紋與花白的鬍鬚不帶有任何濾鏡效果。這幅自畫像的畫面筆觸略顯粗糙,有朦朧之感,是提香晚期繪畫的典型風格——這種技法也開創了藝術史的先河,被後人稱為“印象派原型”。提香的繪畫生涯長達70餘年,當他在晚年不得不面對視力與臂力的雙重衰減時,選擇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一改過往精緻、明艷的畫風。而這幅自畫像對自己不假修飾的刻畫,也正是提香的坦率而堅韌的寫照。值得一提的是,畫像中的畫家儘管垂垂老矣,但手中依然拿着調色板,暗示作為畫家在生命晚期的藝術堅持。,藝術史上最熱衷於畫自畫像的莫過於倫勃朗。作為歐洲巴洛克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倫勃朗一生留下了600多幅油畫,其中包括近100幅自畫像,這些自畫像記錄了畫家在不同時期的生命歷程與精神面貌。此次展出的倫勃朗自畫像是他生命最後階段的一幅自畫像。此時畫家已窮困潦倒,也無意美化自己。畫像中的藝術家面容略顯蒼老,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唯有炯炯有神的眼睛、所穿的裘皮斗篷和胸前的獎章,似乎可以讓人看到他曾經的輝煌和富足美好的生活。但這一切都已被反省和憂鬱所掩蓋。而輕抿的嘴唇似乎確定畫家比任何人都清楚,昔日榮光一去不返。也是在創作這幅自畫像的同一年,倫勃朗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倫勃朗在西方繪畫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這幅自畫像以他慣用的“明暗法”所作,主人公側身端坐,面部部分被高光打亮,陰影面則消融在黑色的背景之中,過渡自然。運用同一個“明暗法”,他創作了那幅最著名的《夜巡》。,本次展覽展出的自畫像還包括魯本斯、委拉斯開茲、安格爾、夏加爾、莫蘭迪、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自畫像。這些藝術家的名字,因為創造了經典之作而在藝術史上熠熠生輝。世人習慣通過“仰視”他們的作品去了解他們,而自畫像中的他們,則是一次自我的“平視”,隱藏着他們真實的生命密碼。,而從拉斐爾到草間彌生,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從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再到當代,當觀眾穿梭於一張張藝術大師的自畫像中間時,環繞着他們的不僅是50位大師的風采,更是500年來藝術流派的風雲變幻。而這何嘗不是一個更值得尋味的時間密碼?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