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女心理師》熱播引熱議,原著作者畢淑敏出新書提醒“每顆心都有軟肋”

20

近日,影視劇《女心理師》正在熱播,原著作者畢淑敏及其作品引發廣大網友熱議,與此同時,畢淑敏新作《畢淑敏的心靈治癒書》也得以推出。關於心理題材寫作,關於心理諮詢師,關於社會心理問題,作家畢淑敏日前接受了記者專訪。,寫《女心理師》幫助大家“治未病”,《女心理師》上線不久,微博話題討論超50萬,閱讀量超9億,無論是原著、台詞、演員、劇情,還是其中的人物遭遇都屢次引起網友熱議。親子關係、產後抑鬱、討好型人格、職場騷擾……根據畢淑敏原著改編的電視劇《女心理師》,通過講述青年女子賀頓學習擔當心理師的故事,反映了當代來自社會和家庭的種種問題。,記者:您看電視劇《女心理師》了嗎?您如何看這部電視劇的熱播?,畢淑敏:電視劇我還沒看,所以不能評價。這個劇,從劇本改編到拍攝過程,我基本沒有深入參加過。《女心理師》這部小說已經問世14年了。第一次轉讓版權,5年沒有拍出來。第二次又轉讓了5年,還是沒拍出來。現在已經是第三次了,終於拍出來,覺得很欣慰。,我個人覺得,以前有關心理類題材的影視作品,比較偏重於變態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的表現,比如電影《沉默的羔羊》等。但是對於大眾而言,最重要的是普通人的心理狀態。因此作為《女心理師》原作者,我特別希望,普通人也應有心理學的基本常識。知道人的心理也是會得病的,這不用大驚小怪,也不要覺得這是件羞辱的事情。面對心理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需要療愈,這樣心理才能更健康,更有內在的堅定、勇敢。,記者:當年創作小說《女心理師》有什麼緣起嗎?,畢淑敏:1998年我到北京師範大學學習心理學,花了4年時間學習碩士和博士課程,我覺得這門課程對人幫助挺大的,後來註冊了心理診所,做了3年心理諮詢師。,當時診所來的人很多,有患者說,“我預約的時候,樹恭弘=叶 恭弘還沒長出來呢,現在樹恭弘=叶 恭弘全都掉光了,還沒排到我。”這句話打動了我,我想心理諮詢師不可能加班加點,變成机械化工作。中國人口基數那麼大,社會發展變化又非常快,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心理醫生的數量是有限的,我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供需特別不平衡,後來我想,我去寫書吧。,我寫這本書,想仿效中醫所講的“治未病”理論。我覺得心理學也應該不治已病治未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普及心理學知識,讓更多的人內心變得更加穩定和堅強,那比出了問題去求助心理醫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就關閉我的心理診所,專心寫出了《女心理師》。,這本書寫了五六十萬字,當時出版分了上下兩冊,沒過多長時間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冊,至今已出過十幾個版本。,出《心靈治癒書》深挖人生真相,“每顆心都有軟肋,請別穿上厚厚的盔甲”、“尊重生活的本來面目,生活原本就是泥沙俱下”、“人生所有的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而你和你自己的關係最為重要”,與《女心理師》以小說形式反映心理問題不同,畢淑敏新作《畢淑敏心靈治癒書》是以散文形式呈現,分為《幸福課》《心靈課》《成長課》三本書,從幸福、心靈、成長三個角度深挖人生的真相。,和熱播劇《女心理師》原著一樣,“三堂課”中的智慧都是生於現實,長於現實,又最終回歸現實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畢淑敏的心靈治癒書》中也有來自畢淑敏的心理諮詢案例,他們當中有抑鬱症患者、不被家庭和學校接受的“異類”、無法感知幸福的年輕人等。,記者:同樣是心理題材,與《女心理師》相比,《畢淑敏心靈治癒書》有什麼特點?,畢淑敏:《女心理師》是一部小說,小說就會有前因後果、人物塑造等,故事性比較強,會塑造多個心理諮詢的典型案例。而這部新散文集更有一些片段性,不交代那麼多前因後果,只是提出問題,然後把簡略過程寫出來,至於人物背景就不涉及了。散文集信息量更大,但深度和廣度沒有小說那麼專註,那麼去挖掘。,記者:我注意到,《心靈課》是您工作中真實的心理諮詢手記合集,書中案例的選取遵循什麼原則?,畢淑敏:我是以講故事的方式為讀者分析30多個貼近生活的心理諮詢案例,以教人學會和自我、他人、世界好好相處。這些案例有些是我做心理諮詢師經歷過的,有些是心理諮詢師朋友講過的。至於選取原則,首先特別獵奇的不選。其次,不能把這個故事如實記錄下來,不能讓人們根據這個講述在人群中找到他或她。比如,我諮詢過一個小女孩,她說想毒死跟他爸爸談戀愛的那個人,因為她想讓爸媽復婚。這個小女孩在書中我就改成小男孩,還有一些細節都要進行變形處理。此外,我選取的案例都有自己的初衷,比如小女孩這個案例,是想說不要覺得大人結婚復婚,都是大人的事情,和小孩子沒有關係。父母在考慮自己的情感問題時,還要充分顧忌孩子可能遭受的創傷。,若書中一兩句話有用就知足了,在畢淑敏看來,中國是世界上變化最快的國家,正面臨百年之大變局,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父輩的具體經驗對他們而言幾乎已經失效,他們不斷碰到的都是新問題、新挑戰。畢淑敏因此認為,心理問題不是憑着誰的一廂情願來解決,也不是憑着傳統的勸解、普通的開導來解決,而是要很好地利用心理學這門科學來幫助大家。她正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哪怕是我書中的一兩句話對大家有用,我也就知足了。”,記者:抑鬱症、夫妻離異、青少年厭學等等,這都是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您對此能給出一些什麼建議?,畢淑敏:多年前,人們看待抑鬱症覺得是思想問題,話說到了,情況就有所好轉。但現在公眾觀念變了很多,面對抑鬱症第一是就診,不要一堆人圍着他,要看病,就像得了感冒一大堆人圍着他,治不了感冒。如果醫生覺得要用藥,就堅決用藥,不要覺得自己能扛過去,或者要等一等,看一看。,再有說到夫妻關係不好,過去我們提倡“勸和不勸離”,“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這是不對的。如果夫妻關係不好,是價值觀的衝突,還是溝通方面出了問題,或者性格上的不合,都要心平氣和地討論。如果是價值觀上的問題,我就會跟他們說,可以散夥了。,至於青少年厭學問題,就像“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要討論到底孩子是因為什麼厭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現在的學習基本上指的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讀書。我會覺得學習應該有更寬泛的範疇,可以學習一門技術,比如孩子願意學習修理汽車,這也叫學習,而不一定專門坐在課堂學習。因此,第一,要搞清楚到底厭棄的是什麼;第二,感興趣的是什麼東西?第三,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不要覺得按部就班地讀初中、讀高中、讀大學,這叫學習,其他的學習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要找到孩子興奮點,因地制宜地討論,看看孩子如何成為好學的人。,記者:對於讀者而言,如何學習心理學,您有什麼好的建議?,畢淑敏:我覺得還是要看一些比較正派的心理學書籍,要讀經典著作。現在有很多心理小測驗,比如測試先碰見老虎還是先碰見兔子,由此來判斷你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這類只是消遣,只是戲說。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