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陳曉卿:“朋友圈”在變小,“美食圈”在變大

20

2020年初,正在創作《風味人間2》的陳曉卿,對忽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措手不及。當時團隊無法出差,只能去關係比較好的幾家餐廳拍攝,剪輯會議必須線上進行。,2021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還未結束,該系列紀錄片已經做到第3季——《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以“海鮮”作為主題視角。在開播之際,總導演之一陳曉卿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上一季根本沒有預料到會有疫情,這一次知道了,心理準備比較充分。”,陳曉卿創作美食紀錄片近十年。他最近在微博上寫,心境隨年齡不斷變化,“朋友圈”在變小,但屬於他的“美食圈”在逐漸變大。,之所以說“美食圈”變大了,是因為在陳曉卿看來,美食本來就在那裡,而我們對美食的認識會越來越充分。,拍美食紀錄片最能迅速“長知識”。“我們剛開始拍魚露時,都認為它就是中國的,後來發現它是世界的,可能地中海地區同一時期也有。再後來我們知道這種文明是多點發生的。”,又比如吃生腌。陳曉卿舉例,過去他只知道潮汕有生腌蟹很好吃,之後發現浙江也有,叫江蟹生。他沒想到,在河北滄州也會吃到,梭子蟹直接做成生腌。近來拍《風味人間3·大海小鮮》,意識到原來旅順也有!從南方到北方,“生腌美食圈”又擴大了一點。,為了研究螃蟹,陳曉卿和導演讀的相關書籍,加起來大概100萬字,筆記做了十幾萬字。單是中國的蟹就有800多種,它們在不同的地方還有不同的稱呼。,本以為“中國的蟹就這麼多了”——不,還有。陳曉卿特別提到,這次在旅順拍到了“一種特別甜的蟹”,名為赤甲紅。,他不由感慨,“每次都有新的”。“我們對食物的理解,是一點點不斷加深的,會隨着認知的變化逐漸感受到它的不同。美食充滿了不確定性,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我們才會更加關注美食自身的魅力”。,新一季《風味人間》名為“大海小鮮”。 很多人對餐桌上的海鮮熟悉,卻對海洋生態以及靠海而生的人陌生。,紀錄片中,海島上的李天佑一家,會將土豆與鮑魚不分貴賤地在同一個鐵鍋內燜燒,這美味讓他們在異鄉獲得家的溫暖與安寧;而對於以海為家的“疍家人”老何來說,用以招待假期歸來小孫女的美味不需太過複雜,龍蝦帶殼白煮便可激發出無以復加的美味。,劉慧群來自物產豐饒的膠東,鮁魚甜曬是入冬的特產,小火慢熬后與年味的團圓之氣便可交融瀰漫;東海小島上的男孩林本本,認識世界的方式除了轉動地球儀去“見識”遙遠的其他海陸外,便是從小島上的菜市場開始,從父母的一碗浸透金蟳香氣的美味糯米飯開始。,陳曉卿說:“品嘗美食,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我更喜歡探尋美食的過程,這是了解世界的過程。那些美食背後的故事往往更加鮮活生動,既讓我看到人間的溫情,也讓我看到世界的廣闊。”,“風味”系列做到第三季,團隊希望能從主人公的角度講故事。“這對導演、拍攝主人公的要求都很高,後來作了較大的妥協”。,陳曉卿曾對做美食紀錄片有一個比喻:“好多你看到的歡樂實際上就像煙花在天空上綻放一樣,它在炮膛里的時候,那種巨大的擠壓都是別人沒看到的。”,“不創新就死掉了。就像人呼吸的動機是什麼?不呼吸就憋死了。”陳曉卿直言,雖然在這一領域已耕耘近十年,但現在拍美食節目,團隊每天的狀態是“緊張而脆弱的”。,“就像一個人取掉身上哪個器官能活得下來?做美食節目每一個環節壓力都大。沒有內容你怎麼有其他的?食材有沒有讓人一看就有吃的慾望?”,陳曉卿笑言,他如是形容團隊一個導演緊張的程度——如果有人求愛的話,你會迅速墜入愛河。“每天過的都是這種生活:被內容的質量左右、被交片的日期左右、被處理各個方面的關係左右……非常焦慮”。,因此,講美食故事,於陳曉卿而言,並不存在所謂“更動人的方式”,只有4個字:反覆嘗試。,擅長用影像呈現美食的陳曉卿,亦擅長用文字書寫。他的《至味在人間》,就是一個美食愛好者的十年飲啜筆記。,“書和電視文本肯定是不一樣的。讀書多自由!可以讀到某一個字停下來,想這一段寫得真好,然後再往下讀;而看電視,你若想一想,情節都過去了。所以做電視節目可能會更淺白一點,找到大眾的‘最大公約數’。”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