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北京建都870周年,而這一時間的開端,是海陵王遷都燕京。若說起金中都的建立,自然有海陵王的功勞。不過,金中都的地位得以鞏固,是金世宗在位時實現的,他是金朝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海陵王時營建的金中都,出現了北京都城史上第一條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南起金中都的正南門豐宜門,北至正北門通玄門,全長約9里。值此紀念北京建都史870周年之際,筆者撰就此文,回顧歷史上營建中都的關鍵人物和中都城初始的那些“父母官”,以饗讀者。,張浩仿效汴京建中都,自金太祖時代起,遼陽渤海人張浩便是金國的官員。待金太宗修建東京(遼陽)時,張浩負責規劃與監督工程,他在營造都城方面的才能有所彰顯。在金熙宗統治時期,張浩曾經被外放為燕京路都轉運使,頗有政績。待海陵王奪位后,張浩擔任戶部尚書,拜參知政事,進而成為尚書右丞。,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意欲遷都,下詔擴建燕京的城垣、宮室。此時,他所任命的主持擴建工程的負責人,便是張浩。張浩總管宮城的建造,和張浩一起監督、籌劃的,還有燕京留守劉筈、大名府尹劉彥倫、興中同知蘇保衡等人。修建金中都大城的工程,則由梁漢臣、孔彥舟負責。出身內侍的梁漢臣,對於汴京宮室的建築規制十分了解;孔彥舟乃是宋朝降將,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張浩派人赴汴京測繪建築圖樣,仿效汴京設計中都。海陵王動用了民工80萬、兵工40萬人投入到中都的建設中。當時,運輸一根大木料需要20萬錢,牽拉一輛運輸大車的人手多達500人。“宮殿遍敷黃金,間以五彩,金彩飛空如落雪”,可見耗資之巨。,由於要修建新的城垣,需要大量黃土,而建城所用黃土又取自百里之外的涿州。在運土時,自涿州取土點到中都建設工地,工役們排成長隊,人手一筐,往返傳送,空筐傳出,實筐傳入,工程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這段元代熊夢祥在《析津志輯佚》中所記載的內容,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知是否把局部的轉運方式誇張到百里之遙了。,由於督工緊迫、勞動強度大、營養不良,加上時值酷暑,疾病流行,導致工役死亡人數過多。張浩奏請海陵王下詔,徵集燕京五百里以內的醫生前來治療,由官府給予藥物,施救人數多者給予官職,次之給予賞金,從而使不少匠人得到救治。,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成遷都,將燕京稱為中都,建大興府。張浩因營造中都有功,被擢升為平章政事(從一品),賜金帶、玉帶,賜宴於魚藻池。張浩告訴海陵王:而今中都民眾過少,應以各地百姓補充之,凡願遷居中都者,可免十年的租稅。海陵王採納了他的建議。,過了些年,海陵王打算南下侵宋,並想遷都汴京,遂決定擴大汴京宮室。由於張浩營造都城的經驗豐富,所以海陵王任命他負責汴京營造工程。張浩上奏道:“而今民眾疲敝,錢糧匱乏,再行營造之事,必然加重民眾負擔,得不償失。”海陵王不聽勸,張浩要求辭官,海陵王也不答應。張浩不屬於死諫之人,一旦海陵王作出決定,他便“無事不為,無役不從”,絕對執行命令。未久,海陵王被殺,世宗即位。世宗繼續重用張浩,擢升他為太師、尚書令、封南陽郡王。至於海陵王兩度遷都所造成的困境,張浩是否要負一定責任。世宗對張浩言道:“知道你是曾上諫勸止過的,你是老臣,望能自勉,好自為之。”,翟永固反對遷都汴京,出生於良鄉的翟永固經歷過一段作為北宋臣民的人生歲月。在短暫的北宋燕山府時期,翟永固參加科舉考試后,成為開德府(澶州,而今的河南省濮陽)儀曹參軍,為八品官,掌禮樂、學校、貢舉等事務。金人佔據燕京之後,翟永固北歸,又考取了金國的詞賦科進士,隨後成為金國官員。,海陵王奪取帝位后,翟永固擔任禮部侍郎。海陵王遷都中都后,眾人才發現,中都並不是海陵王的最終目標,他的理想都城是汴京,或許還有洛陽或長安。海陵王欲遷都汴京,問臣下:“朕打算遷都汴京,將宮室重修,加兵江左,海內一統,卿意如何?”翟永固對海陵王說,中都剛剛建成沒幾年,錢款匱乏尚未增補,百姓的瘡痍尚未痊癒,怎能再次營造汴都,以增加民眾的負擔?而且宋國是我們的友邦,每年送來厚幣給陛下,怎能無名出師而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征討?海陵王做着入侵南宋的準備,翟永固對他說:“宋國人對金國並無釁隙,討伐無名。縱使可伐,也無要親征。”海陵王根本聽不進翟永固的話,他繼續讓張浩負責營建汴京宮室。由於翟永固堅持己見,被海陵王疏遠,於是乾脆奏請致仕,回家養老。,世宗即位后,翟永固又被請回來擔任尚書左丞。他不想再當官,皇帝雖不同意,但仍然滿足其心愿,允他不在中都任職,而是轉任真定(今河北正定)府尹,仍享受朝廷大員禮遇,直至去世。,李石建議再度“定鼎中都”,李石的姐姐,是金世宗的母親,所以李石乃是世宗的舅父。,李石敦厚寡言但器識過人,他曾擔任大名府尹、汴京馬軍副都指揮使等職。海陵王營建金中都的時候,李石負責皇城端門的工程。待海陵王前往燕京,見到李石便隨口說道:“這不是葛王
(世宗未登基前被封為葛王
)的舅舅嗎?”海陵王十分忌恨宗室,李石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作為葛王近親,隨時會遭海陵王的“毒手”。與其當官,不如歸隱山林,以求明哲保身。,海陵王野心膨脹,南下侵宋。表現一向很“乖”的葛王被安排留守東京遼陽城。海陵王對後院放不下心,便讓東京副留守高存福隨時探察葛王的一舉一動,若有反意,立即幹掉。李石聽聞此事,專程趕來對葛王說,一定要先發制人,除掉高存福。葛王也是個有政治頭腦的人,他聽從李石的建議,最終在遼陽稱帝。,此時,海陵王已然遷都汴京,遼陽與中都,都已不再是權力中心。京城該放在哪裡,朝中大臣們議論紛紛。許多女真貴族建議,世宗應返回“龍興之地”上京會寧府。少數官員主張留在汴京,不要再動。而李石則建議,世宗應立即赴金中都。他對世宗言道:“海陵王遠在長江、淮河一帶,寇盜蜂擁而起。目前最適宜直赴中都,據腹地中心,以號令天下,定萬世之業。希望陛下不要被眾臣的議論所迷惑。”世宗聽從了李石的建議,決心再度定鼎中都。出於對李石的寵信,世宗納李石的女兒為元妃。如此一來,李石既是世宗的舅舅,又成為了世宗的岳父。世宗到達中都后,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政局,使得中都再次成為金朝的都城,且一直保持到金末。,大定七年(1167年),世宗擢升李石為司徒兼太子太師和御史大夫。此外,皇帝還賜給李石一所規模很大的宅第。只可惜,此宅的位置,而今已不可考。,張僅言營造景山區域,作為金初平州守將張覺的兒子,幼年喪父的張僅言或許是個命苦的孩子。但他的人生軌跡,卻被街坊韓夫人給改變了。,相信讀者們都知道宋朝的“靖康之恥”,而導致金兵攻宋並擄走兩帝的起因,就是張覺。張覺本是遼將,他先是投降於金,后又叛逃到北宋,藏匿於燕山府。金朝向北宋索要張覺,後來北宋雖然殺張覺送回首級,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將一事成為金朝南侵的借口。張覺生前肯定沒想到,他的兒子後來又成為金朝的高官。根據《金史》記載,十分喜愛張僅言的韓夫人,能量確實不一般。至於韓夫人具體為何人,《金史》沒有細說。待張僅言年歲稍長,便被韓夫人帶着去見貞懿皇后。貞懿皇后也喜歡聰明懂事的張僅言,於是讓他陪伴同樣年幼的葛王讀書。海陵王入侵南宋,戰局不利。葛王趁機登基為世宗,並任命張僅言擔任內藏庫副使。作為世宗“死忠粉”的張僅言,在中都的宮室營造、府庫出納、皇帝出行等方面,皆出力頗多。以至於世宗讚賞道,凡事一經張僅言規劃,無不感到愜意。,此後,張僅言擢升少府監丞,負責營造太寧宮。這座宮殿建築群至遲於大定十年(1170年)開始修建,到大定十九年(1179年)完工。太寧宮內擁有規模宏大的主殿紫宸殿等,宮內的其他建築還有近百處。這項工程可謂是金世宗時代的一項大工程了,至少進行了九年之上。而今,太寧宮早已無存,它所在的地方,大體是中軸線上景山的區域。,昔日的金中都地區,水域面積遠比而今大出許多。張僅言利用太寧宮區域東流的泉水,開通渠道種植稻田,每年收穫稻米萬斛。河水東流所灌溉的地域,大體是而今中軸線以東的東城、朝陽等地。當然,這裏面還有一件令人深思的事兒。金世宗時期,政府並不提倡引河水灌溉,直至金章宗在位時才公開施行。所以,張僅言得以引水灌溉,一定是在世宗默許的前提下。也正是依仗世宗的寵信,張僅言才做到了這一點。由於張僅言通曉稼穡,所以被世宗任命為勸農使。由此看來,金中都農業的發展,也有張僅言所作出的貢獻。,兩重臣修繕宮室,蘇保衡生於雲中(今山西大同)的官員家庭,其父蘇京是遼朝的進士,曾出仕遼國的西京留守。當金國將領宗翰攻打西京的時候,蘇京歸順了金國,並讓蘇保衡成為宗翰的屬下。,蘇保衡頗得宗翰賞識,被宗翰推薦入朝,由金熙宗賜其進士出身,隨後擔任過太子洗馬、解州軍事判官、同知興中尹等職。海陵王修建金中都時,由張浩總其事,蘇保衡則監督工役。待中都建成后,蘇保衡又成為大興少尹,主要負責大房山金陵的營建。金陵修成后,蘇保衡被擢升為工部尚書。,到了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準備南下侵宋,蘇保衡與徐文在通州為其監造戰船,海陵王時不時地親自探看進度。蘇保衡的才能得到海陵王的充分肯定,待海陵王發兵,蘇保衡擔任浙東道水軍都統制,由海河口出海前往臨安。結果,擁有700餘艘戰船和7萬將士的金國艦隊,在膠州灣“邂逅”由120艘戰船組成的南宋艦隊。差距如此之大的兩軍對陣,最終結局卻令人大跌眼鏡:處於艦船與人數劣勢的宋軍,居然把金兵打崩潰了。宋軍以少勝多的秘密武器,便是首次被用於海戰的火藥和火器,“火箭環射,箭所中,煙焰旋起,延燒數百艘”。,當這一切都煙消雲散之後,即位不久的金世宗召蘇保衡回到中都。為了穩定動蕩局勢,世宗命蘇保衡發倉賑濟,慰問屯田軍士。世宗心裏明白,蘇保衡是能夠擔當重任的。大定三年(1163年),蘇保衡升任參知政事,進而成為右丞相。,此時,躊躇滿志的蘇保衡得到了一項棘手的任務:修繕被火焚毀的十六位(妃嬪們所居住的宮室,位於宮城西北方)和厚德殿、太和殿等建築。這次火災是怎麼發生的呢?《金史》記載:登基未久的金世宗曾下詔釋放部分宮女出宮,宮女稱心等人原本也在被釋放之列,但負責此事的官員辦事不認真,以致未能放她們出宮。稱心等人憤怒異常,乾脆在十六位放了一把火。這把火不僅燒毀了十六位,還殃及到厚德殿、太和殿等建築。大定三年,世宗詔令蘇保衡負責修繕。僅僅過去了三年,蘇保衡積勞成疾,才55歲便在任上病逝。而殿宇的修繕工程一直持續到大定十五年(1175年)。,與蘇保衡一道修繕宮室的石琚,自幼就是個“神童”。據說7歲時,他便能過目成誦。天眷二年(1139年),石琚中進士,隨後在地方任職。大定二年(1162年),石琚成為左諫議大夫,負責勘定各種制度。石琚向金世宗上疏六件事,即:“正紀綱,明賞罰,近忠直,遠邪佞,省不急之務,罷無名之役”。由於受到金世宗的賞識,石琚被先後擢升為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尚書右丞平章政事、右丞相。,石琚與蘇保衡一道負責修復宮內十六位及厚德殿、太和殿等建築。世宗發給石琚銀牌二十四面,讓其便宜行事。世宗還對石琚說:“這項工程不要煩擾民眾。使用工匠要給他們費用,不要讓官吏貪污掉,以免引起民怨。”石琚遵旨照辦。,當然,金世宗的節儉也是有限度的。有些“必要”的營造工程,是絕對不能輕易“下馬”的。比如中都城北的太寧宮,由於耗費人力物力過大,遭到了後世史家的責難。太寧宮建成三年之後(1182年),石琚離世。世宗給石琚的評價是“最為知人”。這裏的“知人”,或許也有“知帝王所想”的意思吧。,移剌道擔任中都“父母官”,本名叫“趙三”的移剌道,年輕的時候以孝道聞名,他通曉漢語、女真、契丹等多種文字,可謂是一時之材。,金熙宗在世的時候,移剌道任職於刑部與戶部。海陵王登基后,移剌道繼續擔任原職。待海陵王征討南宋時,移剌道奉命跟隨。海陵王死後,金兵幾乎亂成一團,在還師途中到處劫掠騷擾百姓,只有移剌道能夠約束自己的部下。等回到中都,移剌道晉見世宗。世宗言道:“此人有才幹,可大用之。”移剌道被任命為翰林直學士,兼修起居注。等到世宗再度確定了中都的地位之後,一系列的繁難事務便紛至沓來:中都所需龐大物資的運輸、供應等等。世宗擢升移剌道為同知中都都轉運使,且對河北、山東等近畿地區的官員制定升降制度,以便廉察善惡,選拔任用合適之人。,時隔未久,世宗又以中都事重為由,讓移剌道出任同知大興尹。金代的大興府,即中都的所在地,是直屬於金廷尚書省的,有點兒像現在的直轄市。而大興府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大興府府尹,相當於尚書省六部尚書的秩級。府尹之下,設置同知大興尹,協助府尹處理本府政務。再往下,設置少尹,協助府尹及同知處理府務。移剌道所擔任的,是中都的第二號“父母官”。,就在移剌道出任同知大興尹的時候,中都發生了一起特殊的案件。世宗的親軍百人長完顏阿思缽從宮中盜竊金珠,還殺掉了都監郭良臣。負責處理此事的點檢司匆匆忙忙地抓來八個“可疑之人”。在嚴刑拷問之下,有三人被打死,另外的五個人則被屈打成招。但被盜的贓物,卻根本不見下落。審批奏報的世宗發現了疑點,於是命移剌道以大興府尹名義複查。就在此時,市場上出現此案中被盜的贓物,售賣者便是完顏阿思缽。至此,案情真相大白。完顏阿思缽被處以死刑。冤死者的家屬,則由朝廷撥給每戶兩百貫撫恤費,未死者為五十貫。,蔡松年為金中都理財,蔡松年的父親是北宋燕山府守將蔡靖。蔡靖駐守燕山府的時間並不算久,兵力也不算強,但卻見證了北宋政權在燕京的存在。待金人來攻,蔡靖歸降。此後的歲月中,蔡松年一直活在金國轄域內,並成長為金初有名的文學家。,海陵王奪位之後,蔡松年任戶部尚書。海陵王遷都中都,需要大量物資供應,蔡松年便負責徙榷貨務以充實中都。此外,蔡松年還採用復鈔引法,印製交鈔,與銅錢并行。,要說起來,金中都市面上流通的錢幣,有銅錢、交鈔和白銀三種。由於中都商貿交流日趨繁盛,交易時所使用的銅錢量越來越大,而金朝統治區的銅礦資源稀少,銅產量也比較小,這就必然導致金中都的“銅錢荒”。於是,來自南宋的銅錢,便通過雙方貿易而大量流向金國。從目前北京地區發掘出土的中都時期銅錢來看,絕大多數都是宋錢。到了承安二年(1197年),名曰“承安寶貨”的銀幣鑄造流通,使得銀幣首次登上中國錢幣流通史的舞台。但這些舉措,對於以銅錢作為主要流通貨幣的金國來說,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錢荒”問題。,蔡松年提出的辦法,是印製紙幣,也就是“交鈔”來緩解錢荒。交鈔分為大鈔(五種)和小鈔(五種)。在推行交鈔的過程中,朝廷基本保證交鈔可以隨時兌換銅錢,而且給交鈔的使用提供優惠(如購買鹽引時,一貫鈔可以購買一貫一百文的鹽引)。當然,隨着銅錢保有量的減少,交鈔變得越來越不值錢,最終如同廢紙。,蔡松年是理財的能手,他的兒子蔡珪則是金國的地理學家。蔡珪曾經在世宗朝擔任翰林修撰和為皇帝起草詔令的同知制誥八年之久,但他最令後世稱道的,還是編撰了《補正水經》《晉陽志》等作品。,梁肅整頓漕運事宜,梁肅是金熙宗時期的進士。在熙宗一朝,他所擔任的都是地方官職。梁肅進入金中都擔任職務,始於海陵王統治的末期。那時候的金中都,社會秩序十分混亂。海陵王並不是個賢明的君主,他所親近的臣僚,大多是奸佞之人。比如,在海陵王時代擔任大興府尹的蕭玉,就是幫助海陵王屠殺異己的有功者。蕭玉在海陵王一朝不斷升遷。而擔任中都警巡使的梁肅,雖然在治理方面頗有成績,但不被海陵王看在眼裡。,待金世宗即位后,對於海陵王時期的中都官員,進行了非常認真的甄別使用。他讓有着同樣想法的儲君完顏允恭擔任大興府尹。如此一來,給完顏允恭組建一個合適的班子,便成為當務之急。此時,出身宛平的官員趙植上書世宗,舉薦梁肅。趙植給出的理由,是海陵王時期的中都官員大都貪腐,對民眾巧取豪奪,然梁肅卻是個清正廉潔的中都官員。世宗採納了趙植的主張,任命梁肅為大興府少尹,也就是中都的第三號“父母官”。而此時的梁肅,正擔任中都轉運副使。,上任后未久,梁肅便發現,負責漕運事務的大興府官員大多屍位素餐。梁肅上疏言道:“如今朝廷用度不足,不光是邊兵耗費造成的。吏部選拔的負責漕運官員,都是年歲大、資歷深者,而不在意其能否勝任。臣認為凡是有軍功、出身進士諸科、門蔭之人,能知曉經濟,能使國庫充盈並且不損害民眾利益的,准許其上書言事。進而從中選拔一些可用的人才,授以相應職權。”梁肅的一番話,正好說到世宗心裏去了。但照此執行,勢必會得罪大批官員,梁肅的日子也不再好過。果不其然,當中都地區發生蝗災的時候,有些官員便在世宗面前搬弄是非,終以捕蝗不力為由,將梁肅貶為川州刺史。,梁肅在京外做出了一番成績之後,才被重新調回中都。此後,他相繼擔任了大理卿、中都都轉運使、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在此期間,梁肅經常向世宗上言,皇帝也十分樂意採納他的意見。,金世宗統治初期,為了緩和京畿地區的社會矛盾,徹底消除海陵王殘餘勢力,曾經選拔了一批清正廉潔的官員任職大興府。如唐括安禮,在其上任后未久,便清空大興府牢獄中的積案。再如烏古論元忠,在任大興府尹期間,不畏權貴,執法無私。有僧人犯法,元忠派吏捕其入獄。世宗的姑姑要求把僧人釋放,元忠不聽,且主動上奏此事。世宗感慨道:“卿不徇私情,十分可嘉。如此治理京城,朕又有何憂!”
25
2023.04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344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