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元宵夜,如何消得此良辰

20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又被稱為上元節、元夕或燈節,歷史十分悠久。,在古代,人們元宵節里最隆重的活動無疑是觀燈。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到了正月十五日:“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人們用燈火將元宵節的夜色裝點得精美絕倫。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便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將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景渲染到了極致,可見宋代元宵節燈火輝煌里的繁華。,與辛棄疾同時代的詩人陸遊在《老學庵筆記》還記載了一則關於元宵燈火的故事:某位叫“田登”的郡守走馬上任,眼看正月十五將至,州城按例要放花燈慶祝。不過“燈”與“登”同音,下屬怕觸犯郡守,竟將告示上的“燈”字改成“火”字,於是告示上就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這便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來歷。,此外,古人認為元宵觀燈乃海內外皆有之習俗,吳承恩在小說《西遊記》第九十一回中便有關於元宵節的描述。話說唐僧師徒經過天竺國下轄的金平府,正好元宵節將至,地處異域的金平府內竟也張燈結綵、熱鬧非凡:“花燈懸鬧市,齊唱太平歌。又見那六街三市燈亮……”最後還提到:“燈明月皎元宵夜,雨順風調大有年。”,元宵觀燈,自然繞不開燈聯,而燈聯里也留下了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相傳明朝永樂皇帝某年元宵節出宮觀燈,突然出了一個上聯:“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結果一個鄉下秀才對出:“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不過,這段故事只是民間傳說罷了。,有了燈聯,自然少不了燈謎。燈謎是貼在花燈上供遊人猜的謎語,至明清時期,元宵猜燈謎已成為定俗。清代學者顧祿在《清嘉錄》中記錄過當年蘇州元宵節猜燈謎的情景,猜中的人還有巾扇、香囊等獎品。《紅樓夢》第二十二回里的元宵佳節正值薛寶釵生辰,賈府設宴慶賀,便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元宵燈謎盛會,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明清時期元宵之夜猜燈謎的盛況。,元宵節還與愛情密不可分。唐代孟棨在《本事詩》中記述了一個故事,說的是南朝陳的樂昌公主嫁給太子舍人徐德言為妻,當時隋軍攻陳,徐德言擔心會與妻子失散,便打破一面銅鏡,與樂昌公主一人一半,約定走散后便於正月十五日到大街上去賣這半塊銅鏡,作為雙方相見的憑證。後來,徐德言真的與樂昌公主破鏡重圓了。,詞人李清照晚年在《永遇樂·落日熔金》中回憶年輕時在汴京的日子:“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說的就是當時閨中女子偏愛正月十五日,因為女孩們那天可以戴着精緻的帽冠,捻着精心製作的金雪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街上去觀燈。,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是元宵抒情的名作:“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花市燈如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作為中華民族最富有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元宵佳節實在太美妙了,以至於明代才子唐寅在《元宵》詩中感慨:“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