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紙上的味蕾:好飯還是家常

20

美食在歷史進程中日漸豐富,體現在文學名著中令人神往。小說中的人物吃飽了,讀者在流口水的同時,甚至會產生依樣大快朵頤的想法。飲食描寫不是閑筆,跟展現人物的性格、生活乃至地位是分不開的,比如貴族的食不厭精、綠林好漢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等。,綠林好漢不愛吃菜,文學作品中,哪裡的美味齊全呢?除了天庭,或許就是水泊梁山了,金聖嘆評:“寫得山泊無物不備。”在《水滸傳》第十九回,捉住黃安后,梁山舉辦筵會,“自釀的好酒,水泊里出的新鮮蓮藕並鮮魚;山南樹上,自有時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棗、柿、栗之類;自養的雞、豬、鵝、鴨等物品,不必細說。”《水滸傳》中有一道知名的素菜——加料麻辣(火鹿)豆腐,這是在第三十八回,吃素飯、素酒、點心的戴宗享用的。只是讓戴宗沒想到的是,菜里“加料”加的是蒙汗葯。,不同於吃素,英雄好漢的菜單上有酒有肉,偶爾也有菜,但哪怕蔬菜上了桌,好漢也是不怎麼吃的。例如在《水滸傳》第四回,魯智深剛到桃花村也不過上了一盤牛肉、三四樣菜蔬、一壺酒,後來加了只熟鵝。魯智深“無一時,一壺酒、一盤肉,都吃了”,菜蔬則是不吃的。招待小嘍啰則是每人兩個饅頭、兩塊肉、一大碗酒,也是沒有菜的。而在第二十七回,武松在孟州牢城營吃得比魯智深還好,有“幾般菜蔬,又是一大鏇酒,一大盤煎肉,一碗魚羹,一大碗飯”。這些飯菜是施恩給武鬆開的小灶,也是醉打蔣門神的前菜。,春天食材豐富,但吃飯一定要適度,不要暴飲暴食,宋江就是個貪嘴的負面典型。《水滸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因見魚鮮,多吃了些反而導致腹瀉,結果到了潯陽樓提的要求就是“魚便不要”,看來還是心有餘悸,於是上的酒菜是“一樽藍橋風月美酒,擺下菜蔬、時新果品按酒,列幾般肥羊、嫩雞、釀鵝、精肉”。,大戶人家的奢華飲食,《紅樓夢》堪稱美食寶典,從中也能看出官宦之家的奢華,第四十一回劉姥姥見識茄鯗時的震驚程度不亞於讀者。在春天的話,可以來一碗第五十八回中寶玉喝的火腿鮮筍湯,吃一份第六十一回中探春和寶釵提到的油鹽炒枸杞芽兒。在第六十二回,芳官只想着喝碗湯、吃半碗粳米飯,攀附芳官的柳家的卻給了她“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腌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並一大碗熱騰騰、碧熒熒蒸的綠畦香稻粳米飯”。面對如此美食,芳官並沒有什麼胃口,只說了句:“油膩膩的,誰吃這些東西。”芳官只將湯泡飯吃了一碗,揀了兩塊腌鵝就不吃了。,其實柳家的負責的小灶,“連姑娘帶姐兒們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兩隻雞,兩隻鴨子,十來斤肉,一吊錢的菜蔬”。但寶玉身邊的丫環面對如此美味竟能說出這樣的話,不難想象主子們的吃食如何奢華。這也應了第六十一回勢利的柳家的為自己辯護時所說的“慷慨陳詞”:“你們深宅大院,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雞蛋是平常物件,那裡知道外頭買賣的行市呢。別說這個,有一年連草根子都沒了的日子還有呢。我勸他們,細米白飯,每日肥雞、大鴨子,將就些兒也罷了。吃膩了膈,天天又鬧起故事來了。雞蛋、豆腐,又是什麼麵筋、醬蘿蔔炸兒,敢自倒換口味。”大戶人家糜費至極,卻不懂人間煙火,待到家境敗落,又是一番光景。,素筵與天庭盛筵,對於素食者來說,或許會嚮往《西遊記》中美猴王與眾猴“春采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的生活。《西遊記》第一回中眾猴設筵送美猴王出發的水果盛宴令人陶醉,只見“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榛松榧柰滿盤盛,桔蔗柑橙盈案擺。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兼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等到美猴王被壓到五行山下,五百年間就只能“渴飲溶銅捱歲月,飢飡鐵彈度時光”了。這與慶祝收伏美猴王的“安天大會”上眾神仙吃的美味形成鮮明對比。天庭盛筵並不羅列各種菜品,只八個字就讓人嘆為觀止:“龍肝鳳髓,玉液蟠桃。”,能吃龍肉的並不是只有神仙,還有曹操。在《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中,曹操對左慈說:“我要龍肝作羹,汝能取否?”左慈於是“取墨筆於粉牆上畫一條龍,以袍袖一拂,龍腹自開。左慈於龍腹中提出龍肝一副,鮮血尚流”。左慈以紫芽姜烹松江鱸魚,也是老饕之言了。,其實花果山的高規格筵席還不如金鼻白毛老鼠精的素果素菜筵席。在《西遊記》第八十二回,連孫悟空也讚歎:“好去處阿!想老孫出世,天賜與水簾洞,這裏也是個洞天福地。”只見素筵上,“林檎、橄欖、蓮肉、葡萄……果子隨山有;蔬菜更時新:豆腐、面(角力)、木耳、鮮筍、蘑菇、香蕈、山藥、黃精。石花菜、黃花菜,青油煎炒;扁豆角、江豆角,熟醬調成。王瓜、瓠子,白果,蔓菁。鏇皮茄子鵪鶉做,剔種冬瓜方旦名。爛煨芋頭糖拌着,白煮蘿蔔醋澆烹。”用各種手法做的各色菜品,可惜被孫悟空掀翻了。,雖然柿子在花果山和老鼠精洞府都有,但還稱不上“絕”。在春深花放之時,唐僧師徒來到了七絕山,八百里儘是柿果。《西遊記》第六十七回寫道“柿樹有七絕:一,益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恭弘=叶 恭弘可玩;六,嘉實;七,枝恭弘=叶 恭弘肥大。”柿子好是好,可是由於太多了,地闊人稀吃不過來,而成為一路污穢,虧得豬八戒胃口好,才能“千年稀柿一朝凈”。,好飯還是家常,寫美食是有代入感的,尤其是讀者跟小說中所處年代接近的作品。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其中也有讓人流口水的橋段。孫少平在平時也就是吃個黑高粱面饃,但清明之後,孫少平在田潤恭弘=叶 恭弘家卻吃了頓大餐,“把一大碗豬肉粉條刨了個凈光,而且還吞咽了五個饅頭。他本來還可以吃兩個饅頭,但克制住了——這已經吃得不象話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能吃上肉加饃也是過年的水準了。在小說開頭提到,縣立高中的食堂提供的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裏面有些叫人嘴饞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錢;乙菜其他內容和甲菜一樣,只是沒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錢;丙菜是清水煮白蘿蔔,象徵性地漂了幾點辣子油花,每份五分錢。,國外的文學作品中也有春季美食的描寫。在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中,包法利在春天舉辦婚禮,婚禮上的點心讓人驚嘆。“首先,底層是方方一塊藍硬紙板,剪成一座有門廊有柱子的廟宇,四周龕子撒了金紙星宿,當中塑着小神像;其次,二層是一座薩瓦蛋糕望樓,周圍是獨活,杏仁、葡萄干、橘瓣做的玲瓏碉堡;最後,上層平台,綠油油一片草地,有山石,有蜜餞湖泊,有榛子船隻,就見一位小愛神在打鞦韆:巧克力鞦韆架,兩邊柱頭一邊放着一個真玫瑰花球。”這個外表複雜、光鮮並不實用的蛋糕正是愛瑪虛榮生活的開始。,宋代蘇軾有《東坡志林》,清代袁枚有《隨園食單》,當代作家中梁實秋、汪曾祺、陸文夫也是美食家。從天庭到草莽,從山珍海味到粗茶淡飯,觥籌交錯中實現文化融合,綿延至今的炊煙是文化傳承的標誌,更不能忘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個人心中最美味的或許還是情意濃濃的家常菜吧。正如周星馳在電影《食神》里說的:“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