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徑隨風掃,葯畦趁雨鋤。閑臨鵝換帖,悶檢蠹留書。琴畫兼詩賦,蕭然雅興余。”這是明代詩人孫傳庭筆下多樣化的園居生活,其謂之為“園課”,高度凝鍊出了古代文人園居生活的日常及其藝術化、文學化的審美。,雅緻是中國古典園林生活的基調。宋人吳自牧在其筆記《夢粱錄》中記:“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亦稱“四雅”或“四藝”,頗具情趣的生活細節呈現了宋代內斂含蓄的清雋格調,並影響了後世數代。明人馮夢禎在其《真實齋常課記》中,曾記述自己隱居於“西溪草堂”的十三項日常活動:“焚香、瀹茗、品泉、鳴琴、揮塵、習靜、臨摹法書、觀圖畫、弄筆墨、看池中魚戲或聽鳥聲、觀卉木、識奇字、玩文石”。陳繼儒在他的《小窗幽記》中亦有類似記述:“讀理義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種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煮茗、寓意弈棋。”中國古典園林的生活鏡像,可從歷代諸多園林文學作品與山水繪畫中,引領我們重返那“丘園養素,林泉之志”的風雅時代。,從營建安全家園的囿圃,到詩意棲居的江南園林,螺旋式上升的園林思辨與美學演進之路清晰可見,中國最初的園林,是夏商周時期的“囿”與“圃”。甲骨文、金文中出現了“眺(囿)”和“鑒、翻(圃)”等字樣,專指在圈定的範圍內畜養禽獸、蕃衍草木等活動。《周禮·大宰》中記“園圃毓草木。”《周禮·載師》中記:“以場圃任園地。”並注:“樊圃謂之園。”《詩經·大雅·靈台》明確地記述了周文王在靈囿悠然自得的園林生活,“王在靈囿,麀鹿攸伏。”在囿與圃中,人與珍禽異獸,花草奇木親近互動,這為中國綿延千年的園林生活開啟了序篇。,秦漢時期,囿與圃轉變成“苑”,這是在囿的基礎上加以建築,專為皇帝設的行宮。上林苑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苑囿之一。據《漢書·舊儀》載:“苑中養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漢武帝還常令“宮女泛舟池中,張鳳蓋,建華旗,作濯歌,雜以鼓吹”。園林活動除了傳統的射獵遊樂,觀賞宮室建築與園池,還有瑰麗的歌舞。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更是將上林苑奇景勝狀之巨麗,描繪得淋漓盡致。,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期。文人雅士玄談玩世,寄情山水,以風雅自居。囿苑營造從人工開始轉向取法自然山水,造園不再追求宏大氣勢,而在於匠心技巧,再現自然。此時,王羲之的“蘭亭集會”,西晉石崇的“金谷園之會”,東晉陶淵明的“斜川之游”以及謝靈運的“山澤之游”,與歷史上頗負盛名的園林一道,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話。,隋唐時期,科舉制度、道、釋、儒並進發展,促發了文人園林的興起,文人清雅的園林及生活方式,得到社會認可並佔據主導地位。唐代王維的《輞川圖》是園林題材繪畫的先驅,輞川別業是其於山溪的隱居之地,這裏茂林修竹,亭榭掩映,船舟行於水上,往來儒冠羽衣,弈棋飲酒,投壺流觴,意態蕭然。自此,“輞川”一詞,已然成為中國歷代文人心目中的聖地和山林詩意棲居的代名詞。,兩宋時期,出現了大量以山水畫入園的寫意山水園林,詩畫與園林互相影響。北宋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中,記述了當時聞名的19處園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載:“都人爭先出城探春,州南則玉津園外學,方池亭榭。玉仙觀轉龍灣西去,一丈佛園子、王太尉園,奉聖寺前盂景初園,……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園圃,百里之內,並無閑地。”這描寫的是清明時節,北宋京都之人皆到城外園林之中尋找春天的痕迹。南宋偏安一隅,私家園林也多集中在蘇、杭一帶,在《夢粱錄》《武林舊事》等文獻中也多有記述。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中記:“山水清遠,昇平日,士大夫多居之……故好事者多園池之勝。”宋代遊園風尚之流行,不論老少,不論貧富,皆參与其中。,到了明清,社會日趨富裕,商業與物質文明日趨繁盛,園林建造雅俗交匯。園中建築的空間被放大,留給景觀建造的空間相對減少,出現了“以小見大”的象徵手法,以追求“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趣”的境地。文人親自參与設計、營造,於一塊湖石、一窪清水中追求自然寫意。計成的《園冶》與文震亨的《長物志》被譽為古代造園之雙璧。《園冶》全面系統總結和闡述造園法則與技藝,而《長物志》內容涵蓋衣食住行、文玩清賞,呈現了晚明文人園林雅緻生活方式的範本。中國園林藝術自此到達頂峰。,從營建安全家園的囿圃,到詩意棲居的江南園林,一條從達成樸素生活訴求,向集理想景境、生活功能與審美情趣於一體,螺旋式上升的園林思辨與美學演進之路,清晰可見。,園林生活的審美是從感官愉悅,到心神舒暢,再到精神升華的過程,建構出理想世界“桃花源”與“城中山林”的鏡像,“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園林生活的審美是從感官愉悅,到心神舒暢,再到精神升華的過程。人類通過眼、耳、鼻、舌、身來感知世界,此五者被稱為“五識”。在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的基礎上,通過認知識別而產生意識,為第六識。六識讓園林主體更加關注對生命的感知,通過藝術性的創造,觀照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從而為園林烙上了性靈的生命之痕。園居生活中多感官的審美包括:視覺享受——如快雪時晴,綠蔭紗窗;聽覺享受——如梵音鶴鳴,濤沸聽泉;味覺享受——如品茗漉酒、冰飲饗食;嗅覺享受——如花木清氣,幽室焚香等。以下擷取幾例,一探園中天籟:,賞石觀花,泛舟垂綸,可謂最顯而易見的一種園林生活。,“園可無山,不可無石”,以泉石養心怡情,陶冶情操是營園的主旨。園林作為“第二自然”,移山縮地,將三山五嶽放入咫尺天地,以達“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境地。而園林植物多比興君子品格,寄託了深邃的文化寓意。如松,挺立堅貞,竹,竹節中空,君子以松、竹自喻,突出其堅貞的節操與高潔的品行。洪适的盤洲園建“有竹軒”,其《有竹軒》詩云:“賢哉耐久朋,結盟同歲寒。”園林中芭蕉多種植於庭院窗前或牆角,與竹子並稱“雙清”,正如李漁《閑情偶寄》所述:“蕉能韻人免於俗。”園居四時講究蒔花清供,以器載道,以境為尚。瓶花是文士的雅尚,是幽居之伴,是隱逸之侶,軟化了園林硬質的物理環境,迸發出高雅的審美情趣與深層的情感認知。,“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中水系的發達,大大豐富了園林遊玩的方式,如臨水、泛舟、垂釣、採蓮、觀魚等。永和八年蘭亭集會,流觴曲水,飲酒唱詠,千古流芳。滄浪亭的“滄浪”二字源自《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是以潔身獨善自勉。洪邁在詩作《野航》中自稱“垂釣郎”,“短篷收輯濯,欄楣占療梁。受得兩三客,更添垂釣郎。”在《扁舟》中亦云:“非厭人間事,不攜西子游。聊將去越意,指此作扁舟。”通過泉石、花木等藝術形態的文學意韻轉述,將園林隱逸的美學特徵一覽無餘。,習書觀畫,焚香煮茗,詮釋的則是園林生活的另一種風雅。,“門無俗客塵無擾,座有清樽架有書”“手持一卷書,凈照眼波綠”“坐愛高人榻,攤書日下帷”等詩句,描述的是園林主客山齋詩書為伴,暢遊於與古人神交的境地。從《長物志》《遵生八箋》等對園林書齋的布置描繪中,不難看出園林習書觀畫已取得了高度的共識,並且特定化與典型化。書齋的傢具陳設一般為書桌、書架、羅漢床、凳椅、屏風等,布置的器物有琴、茶罐、古物、名畫、香爐、瓶花、書等。,文徵明曾說:“吾齋館樓閣,無力營構,皆從圖書上起造耳。”如果無法建造屬於自己的精緻園林,就通過筆下的丘壑去建造圖書上的園林。文氏的《東園圖》描繪了主客於東園雅集時的情景:板橋橫於潺潺細流之上,青松翠竹遙相呼應,湖石疏置,碧樹成蔭,池水為清風吹皺,泛起層層漣漪。甬路上二文士邊走邊談,攜琴童子相隨其後;堂內四人凝神賞畫,手捧數軸書畫的小童立侍桌旁。,香,是構造園林意境的奇妙手段。“自焚香炷坐,吟賞漫徘徊。”在煙雲四溢的清香中,友朋相聚,在香茗、佳釀、饗食和書卷、畫卷的陪伴下,或交談對弈,或默然靜坐,或賦詩吟詠,體現了園居生活對於“閑靜”之意趣的追求。拙政園中有“雪香雲蔚亭”“遠香堂”,獅子林的迴廊則有“聽香”一景。莊子《人間世》“心齋”有“三聽”,其一謂為“聽之以氣”,就是以“氣”來蕩滌自己的心靈,保持一種虛靈不昧的狀態,並超越感官和知識的偏見來應接萬物。焚香時,香氣瀰漫散發,若有若無,感人至深,“聽香”則形象地超越物象之表,直達審美境界的園林精髓。,明代中恭弘=叶 恭弘泡茶興起,以茶會友,以茶入詩,成為園林生活的重要內容。文震亨《長物志》“茶寮”條記:“構一斗室相傍山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畫中几案上一壺兩杯,正是用茶壺泡茶分飲而用的,追求自然古拙之味。茶香繚繞中,二三知己或詩賦對答,或談笑風生,在香、茗的悠悠餘韻里,緩緩流淌出了錦繡篇章。,弈棋清談,養鶴聽琴,亦為一種常見的園林生活。,博弈是東方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弈棋並非一般的消遣遊戲,而是調節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審美趣味和思維方式的手段。文人對陣弈棋,更是一種對話方式,已跨越了圍棋“技”的層面而上升到“意”的層面,即陶冶情操。拙政園中聽雨軒,軒內居中置棋桌,沿牆有博古架與書架,上置瓷器詩書若干;室外庭院有一水池,池畔植芭蕉翠竹,窗外聽雨打芭蕉,靜坐品棋,縱觀古今。與李中《贈朐山楊宰》的“聽雨入秋竹,留僧覆舊棋。得詩書落恭弘=叶 恭弘,煮茗汲寒池。”詩意正合。,園中飼養禽魚,以鶴為首。“鶴鳴九皋,聲聞於天”,秀美俊逸的鶴是高潔、仙道的象徵。唐白樂天雲:“靜將鶴為伴,閑與雲相似。”經食化的白鶴,可蓬門迎客,聞琴起舞,故有林逋“梅妻鶴子”成為山林高隱的標識。琴,亦是文人士大夫閑情逸志的象徵,“每遇風清月白,時取一張,彈其無調之音,高下抑揚,隨意所適。”故園林中多設琴室、琴亭。怡園顧承對琴情有獨鍾,得蘇東坡監製的“玉潤流水琴”,神往於“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境界,故築“玉潤仙琴館”貯之。館外栽有梧桐樹,取自“鳳棲梧桐”用典,傳說音律的產生源於鳳凰的鳴叫聲。館西為“石聽琴室”,琴室窗外立有二峰,狀如兩老翁凝神聽琴。,總之,古代文人通過園林建築、景觀植物、傢具陳設、雅玩器物的潛心營造,以眼中所見、耳中所聞、舌尖所品、鼻中所嗅、身體所感的園居生活,建構出了理想世界“桃花源”與“城中山林”的鏡像。
29
2022.06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546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