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搖滾狂花》很狂花,但不搖滾

20

“我被彭萊迷得死去活來,國產劇女主終於不是善良溫柔賢惠的小白兔了,又拽又酷的人設簡直太迷人!!“我從劇名猜測這是個跟搖滾有關的故事。從第一幕舞台上的‘酷炫音樂節’,到舞台下舉着五顏六色燈牌的歌迷,導演但凡喜歡點搖滾都拍不出來這麼個玩意兒。”,這是在豆瓣上,關於一部新劇的兩條熱門短評。如同姚晨飾演的女主角的性情,很兩極,很矛盾。作為鮮見的以女搖滾樂手為視角的國產劇,《搖滾狂歡》篇幅不長,12集已經全數更新,評分不低,但問題似乎也不少。,先說好的。《搖滾狂花》很狂花。彭萊(姚晨 飾)年輕時組建了一支紅極一時的全女子搖滾樂隊——狂花樂隊。在女兒白天(庄達菲 飾)6歲時因為前夫出軌閨蜜,憤而離婚,放棄國內的一切,去美國發展,但音樂事業從此滑鐵盧,唱過年會,跑過堂會,最終淪落到以當護工為生。在前夫意外去世后,不得已回國面對獨生女。女兒已在孤獨和叛逆中悄然長大,19歲的白天也希望成為一名職業樂手。這對母女,小的青春叛逆,大的始終叛逆,故事在她們的矛盾、摩擦、對峙中展開。,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國產電視劇中並不多見的母親,她畫著煙熏妝、穿着漁網襪,與女兒的關係是平等的,甚至是不分勝負的“鬥智斗勇”。這個媽媽,回國第一晚就跟老友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清早和自己的“狐朋狗友”一起,被女兒結結實實澆了一盆涼水;這個媽媽,稀里糊塗地將前夫的骨灰扔進了垃圾桶,好不容易從垃圾堆里翻找出來,一不小心,又幾乎撒了一地;但也是這個媽媽,面對為了組建樂隊而假懷孕的女兒,她不僅幫助女兒成功退學,還支持女兒把孩子生下來。如果說一個不想好好上學,成天跟母親唱反調,甚至會在家裡點火以示挑釁的女兒,只是比大多數女兒稍稍再出格一些,那麼姚晨飾演的狂花,則以其非常規性、冒犯性,以及對於母女關係與眾不同的處理方式,拓展了國產電視劇女性角色的邊界。,終於,電視里的“媽媽”,再不是犧牲的、無怨的、想盡辦法“雞娃”的,她維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捍衛着自己的搖滾夢想,甚至有幾分奇葩和不靠譜。她做出選擇、付出代價、承擔結果,但絕不後悔,似乎每個女性都會偶爾嚮往,並且值得擁有這種“狂花”人生。如此“討好”當代女性觀眾,也難怪豆瓣上點贊最多的短評稱讚《搖滾狂花》,“我永遠對敢於拓寬國內影視內容和人設邊界的作品抱有敬意”。,毫無疑問,這樣一個“狂花”媽媽,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而搖滾樂手的身份似乎讓一切有了說服力和可信度,但也僅僅是“似乎”。,首先,劇中對於搖滾樂的詮釋是缺少誠意的。其一,片中彭萊強調自己“用腳都彈得比你(白天)好”的吉他技術,卻始終沒有任何展現她技術和演出的劇情。慕名而來的樂迷們,難免覺得失望。其二,片中也有演齣劇情,比如回溯狂花樂隊大熱時期的現場演出,為了展現樂迷的熱情,鏡頭掃過觀眾人群,人群中赫然出現了印有“彭萊”“狂花”字樣的燈牌,而對搖滾樂文化稍有了解的都知道,燈牌是在近幾年才進入搖滾演出現場的,在狂花大火的20世紀90年代末,這顯然很不適配。其三,在美國做了許多年護工的彭萊,應該早已習慣素麵朝天、指甲乾淨的生活,但她一回國,立馬皮夾克、長靴、煙熏妝,酒不離口,連她那個開串串店的男閨蜜大崔(常遠 飾),人到中年,也依舊是一件皮夾克,一頭中分發。從導演到表演,對於搖滾精神的詮釋可以說非常僵硬刻板。,有觀眾指出,除了有關搖滾的台詞和眾人的裝扮,《搖滾狂花》跟搖滾並無太大關係,搞樂隊好像只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個噱頭,沒有人認真在做這件事,讓人感覺只是披了搖滾皮的家庭倫理劇。更有網友犀利點評, 這是一部“減弱了女性刻板印象,但又極大加深了大眾對搖滾圈刻板印象”的爽劇。這些“刻板印象”,大約跟住在上海市中心老洋房或者大平層里,卻“節衣縮食”做小實習生、西裝筆挺坐在外灘或者陸家嘴景觀玻璃前做訴訟律師;妝容完好甚至頭髮都一絲不苟地討論心外科手術的難易一樣——國產職場劇普遍存在的不真實感、懸浮感在《搖滾狂花》中依舊。畢竟搖滾元素的拼貼並不等於搖滾本身,若只是把搖滾樂作為塑造人物的工具,不僅讓搖滾顯得外行,更讓人物的搖滾精神有形無神。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