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蒼茫質樸的大地上,那些身影堅韌而挺拔

20

扶貧工作者面對貧困戶的不理解應該怎樣進一步溝通?如何改變扶貧地區下一代的觀念?近日熱播的扶貧紀錄節目《無窮之路》一一給出了解答。這部作品以全新的視角來講述扶貧故事,沒有戲劇性的煽情,卻憑接地氣的走訪觀察和娓娓道來的講述,不僅在豆瓣上取得了9.6近乎“天花板”的超高分好評,“每集都追”“接地氣,有共情”“充滿正能量,國家扶貧了不起”“認識祖國,關心祖國”也成了觀眾熱議的高頻詞。,作為第一部以香港人視角展開的扶貧紀錄節目,主持人陳貝兒所在的團隊用三個月時間穿越了6個省份的崇山峻岭、荒漠戈壁,深入貧困山區居民的生活,感受這些昔日國內最貧窮的地方的翻天覆地變化,見證了祖國的脫貧攻堅戰役所取得的一個個矚目的成就。,在蒼茫大地上尋找留下過痕迹的粒粒微塵,《無窮之路》的一大特點就是以平視的角度看待這些貧困山區,隨着鏡頭的切換,觀眾跟陳貝兒一起踏上2556級的懸崖村天梯,或是克服恐懼體驗怒江溜索,以同理心經歷鄉親們的難路、險路、苦路,走進村民們的家中感受他們的生活,傾聽他們的故事,在蒼茫大地上尋找留下過痕迹的粒粒微塵。,地處四川西南部的橫斷山脈、建在1500多米的懸崖頂……這個曾因導演竹內亮的紀錄片《走近大涼山》走進過大眾視野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懸崖村又一次被鏡頭聚焦。在過去,這裏交通不便,阻礙了年輕人的前路,更影響整個村的收入。“小時候想喝水不得不去另一個村子里打,8歲時候每天天不亮沿着崎嶇岩路上學,18歲之前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當地居民拉博的描述為觀眾呈現出一幅幅昔日生活的畫面。,2013年,精準扶貧的政策如同一束光,點亮了整個村子的希望——在涼山州政府的資助下,120噸重的鋼管被運上山,鋼梯終於修成。居民種上了臍橙,養了羊,還用上了自來水,农民專業合作社也建成。4G網覆蓋了全村,電視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拉博也成為了拍視頻宣傳家鄉的“當地第一代網紅”。村民通過直播銷售特色農產品,收入源源不斷。一個閉塞的村落從此與外界接軌。2020年,政府還作了一個重大決定。他們在涼山周邊縣城、平原交通便利位置,花費三四年時間,建設總共1400多個安置社區,幫助全部2000多個貧困村莊,總共35萬村民進行搬遷。村民們搬下山後,小孩上學再也不需要走那條險峻的天路了。,和懸崖村命運相似的還有千千萬萬村落,這些村落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影響下,煥然一新,居民的生活也發生了質的飛躍。扶貧工作者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面對貧困戶不理解、不配合的時候,他們都不輕言放棄,耐心地溝通,讓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有村落的阿婆擔心不做農活沒有收入來源,後來得知做手工編織刺繡也可以有收入,便豁然開朗。,節目的片名《無窮之路》有着多層含義。無窮,是指“消除貧困”,扶貧的目的就是天下“無窮”。同時,“無窮”還有“無窮無盡”之意,消除貧困,需要一代代有雄心壯志的人民去奮鬥,在這條無窮之路上走下去。,質樸的土地上,人性的光芒無處不在,《無窮之路》中,“人”始終是貫穿其中的至關重要的因素。陳貝兒在探索一個個偏遠的村落的時候,目睹的不僅是自然風貌上的改變,更是人的命運的改變。那些命運因此而改變的人,有很多繼續紮根於這片土地上,身體力行地改變更多人的命運。陳貝兒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閃爍着的人性的光輝。有網友如是評價:“中國人骨子里的溫良,讓整個節目充滿了情和義。”,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一所專為輟學農村青年而建的學校,在這裏任教的老師胡麗梅對孩子們說:“我們通過改變你們,改變你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這就是我們最想看到的。”這個學校不僅讓孩子們學會一技之長,還讓他們懂得追逐自己的夢想。15歲的傈僳族少女阿恰達曾經對未來的憧憬只剩下嫁人。接受了這裏的教育之後,她對烹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夢想開自己的飯店。這片土地上,有着無數和阿恰達命運相似的人,他們曾經是失學青年,在胡麗梅等老師的勸說下走進了學校。教育,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在雲南福貢縣石月亮鄉,有着“溜索醫生”之稱的鄧前堆常背着藥箱、手拿着電筒,坐溜索去對岸給人看病。溜索極其危險,近年來,已經有十多個人因坐溜索,不慎掉入江中。鄧前堆所在的診所,曾招過七個村醫,但因這艱苦的交通條件,如今已有五人離職,鄧前堆在坐溜索的過程中也一度撞到石頭而受傷。他之所以選擇留下來,是因為一個承諾。原來,早年鄧前堆得過一場重病,多虧他的師傅送他住院,才得以醫治。為了報答師傅的救命之恩,他去鄉醫院進修,學成後繼承師傅的衣缽成為一名村醫。,鏡頭下,一個個扶貧的故事背後,有着無數和胡麗梅、鄧前堆那樣高尚的人,他們願意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默默地奉獻,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生氣,人性的光芒在紀錄片中閃爍着,鏡頭前,這些人的身影,那樣堅韌而挺拔。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