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小鮮肉”霸屏的當下,我們應從“老戲骨”身上學些什麼?

20

近日,中國首部探討演員藝德的紀錄電影《演員》上映,引發了廣泛熱議。影片以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為切入點回望中國電影史,結合影像資料將於藍、秦怡、田華、於洋、金迪、謝芳、王曉棠、祝希娟等德藝雙馨藝術家對演藝生涯的感悟與思考搬上大銀幕,展現以“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如何用一生的藝術實踐詮釋“演員”的真諦。,在注意力經濟和造星產業急速發展的今天,文娛圈亂象不斷。很長一段時間,“小鮮肉”霸屏成常態,在此背景下,與之對應的“老戲骨”在網絡助推下逐漸成為熱詞。儘管不少文藝工作者相比於“老戲骨”,更喜歡“演員”這個稱號,但是某種程度上,“老戲骨”一詞在廣大網友心中儼然已經成了演技派、德藝雙馨藝術家的代名詞。那麼,在各部門聯合整治文娛亂象、引導文娛行業健康發展的當下,我們能從老戲骨身上學些什麼呢?,演技:老戲骨撐起精品劇半邊天,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暑期檔,有一部電視劇的熱度甚至超過了盛夏的溫度,那就是《掃黑風暴》。,這部劇火速出圈,蟬聯同期劇集播放量日冠軍,引發廣泛討論的背後,除了取材於中央政法委篩選的真實案例,故事真實、硬核,“演技在線”更是其制勝法寶。正如研討會上專家所言,《掃黑風暴》能成為今年暑期檔的最大黑馬,關鍵在於“以真實打地基、用故事起高樓、以氣氛抓人心、用角色引共情”。老戲骨的精彩演繹,成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讓人記得住的角色,最終成就了一部爆款電視劇。,劇中,無論是王志飛飾演的大反派高明遠,還是劉奕君飾演的警察何勇,抑或是吳越飾演的賀芸,劉之冰飾演的駱山河,譚凱飾演的董耀,趙小銳飾演的曹鵬……正、邪、亦正亦邪,善惡黑白,複雜人性,大大小小的角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的名字甚至不及角色深入人心,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撐起了整部劇的半邊天,將作品的質量和高度提升了一個檔次,也成為口碑的重要保障。老戲骨之間的對手戲,從台詞功底到細節演繹更是為廣大網友所津津樂道。,回看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兩大現象級爆款劇《山海情》和《覺醒年代》,老戲骨精湛的演技同樣是網友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山海情》中既有公認的演技派張嘉益、閆妮等保駕護航,更有尤勇智、祖峰等戲比人火的演技擔當。《山海情》最早出圈的一場戲就是張嘉益飾演的村支書馬喊水,頂着歪帽子,嘴裏叼着小樹恭弘=叶 恭弘,操着一口流利的方言到易地搬遷跑回來的村民家裡詢問原因。張嘉益的出場戲被剪成小視頻在各大社交平台和網友之間廣泛傳播,如此用心的細節為該劇熱播奠定了口碑基礎。而尤勇智演完李大有之後,更是留下了“大有叔”的親切稱號,他把一個小人物演得入木三分,有人評價說“真實地讓人牙癢,也真實地讓人心疼”。《覺醒年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於和偉、馬少驊等演技派的精彩演繹。,敬業: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這是演了一輩子小人物的表演藝術家牛犇常說的一句話。從11歲演戲至今,他成功塑造了《紅色娘子軍》中的小龐、《泉水叮咚》中的大劉、《老酒館》里的“老二兩”等數百個小人物。這些人物甚至連完整的名字都沒有,卻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也為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正如評論家所說:牛犇飾演的小角色不會是作品的焦點,但永遠是作品的亮點。這是一個老藝術家為我們做的最佳示範。,長期以來,在流量為王的導向下,被觀眾尊稱為老戲骨的演員反倒出演的多是配角。但是即便如此,相比於流量明星動不動爆出的天價片酬、耍大牌、爭C位等醜聞,這些老戲骨提出的最高要求也不過是圍繞角色的探討。戲比天大是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的職業態度和基本操守。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排練廳,“戲比天大”四個大字十分醒目,好演員從何而來,經典作品從何而來,這四個大字即是答案。,作為一名演員,天賦、技巧、經驗、知識積累等都會影響其對角色的理解和塑造,最終影響作品的成功與否。有些因素並非人力可控,但是對表演事業的敬畏之心,對作品的尊重,對觀眾的負責等是可控的。在戲曲、話劇等舞台藝術領域,常有先生強調,一台戲或劇長達兩個小時甚至更長,必須要全身心投入,要拿捏住情感不能有絲毫鬆懈,這是考驗也是演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換句話說,不管自己有什麼特殊情況,身體有多麼不舒服,心情有多麼不好,都應該忘記自己,記住角色,把“戲比天大”牢記心底。楚劇名家彭青蓮曾講過一箇舊事,有一年冬天,因連唱兩個月大戲,偶感風寒,帶病唱完一場戲后,剛到後台就倒下了。但是台下觀眾不了解情況,還在高喊着返場加唱,彭青蓮咬牙站起來,一上台又是生龍活虎、光彩照人。這樣的“硬撐”對身體有一定的傷害,但她覺得只有這樣才對得起冒着風雪趕幾十里路來看他們演出的觀眾。,老一代文藝工作者把戲看得比天大,把角色看得比名利高,這樣的敬業精神和敬畏之心恰恰是一些爆紅的流量明星、醜聞不斷的劣跡藝人所不具備的。,追求:德藝雙馨才能藝術常青,文娛行業尤其是影視行業,利益複雜,誘惑多,是典型的名利場,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前些年,一批圍繞“小鮮肉”打造的影視劇泛濫成災,粗糙的演技和特效飽受詬病,嚴重拉低了影視行業的平均水準。隨之而來的,沒有演技卻要搶C位,不會演戲卻要盲目跨界漸成潮流,一批流量明星硬是用“毫無演技”將“演員”一詞分化成了不會演戲的演員“小鮮肉”和專業水平有保障的演員“老戲骨”。這也使得為“演員”正名變得尤為急迫。,近日,《演員》的播出對於文娛圈來說無疑是一股春風,老一代文藝工作者的堅持與堅守必將以榜樣的力量帶來一場巨變。,曾有人說,祝希娟是“二十二大電影明星”里最幸運的一位,因為當年還是學生的她就憑《紅色娘子軍》里吳瓊花一角,獲得了首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在《演員》中,祝希娟本人作了回應,她說,真正的幸運在於表演路上所學第一課是藝德,“當年,我們學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前,第一課是留給‘道德’的”。這樣的自我要求既得益於老一輩師長的言傳身教,也是從無數英雄人物的事迹中汲取的精神養分。“江姐犧牲了,榮譽我們得了。”鏡頭前,時年97歲高齡的於藍說到此處連連擺手,“請忘了我這個演員,而永遠記住江姐。”正是因為心懷如此信念,用忘我的表演塑造出流傳久遠的經典角色,才不會損害“演員”這個美名。唯有德藝雙馨,才能使得藝術角色和作品常青。,一段時間以來,文娛亂象模糊了是非美醜的界限,影響了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建設和審美教育,為美育等帶來極大挑戰。值得慶幸的是,隨着相關部門的重拳出擊,积極引導,老戲骨出演的影視劇收穫廣泛好評,德藝雙馨藝術家受到更多關注,以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等老一輩藝術家為切入點詮釋“演員”內涵的紀錄電影也在全社會引發熱議。我們有理由對文娛圈的良性發展和演藝行業的德藝同行保持樂觀。唯願老戲骨、老藝術家的精神春風化雨般滋潤年青一代,變得越來越好。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