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柏楊遺孀張香華:《醜陋的中國人》矛頭直指的是當時台灣的官場

20

近日,台灣已故知名作家柏楊的遺孀張香華髮出聲明,永遠停止發行柏楊著作《醜陋的中國人》,並拒絕將《醜陋的中國人》摘文選入台灣地區中學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引起兩岸輿論廣泛關注。,23日,張香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她之所以會做出這一決定,一方面是因為柏楊生前交代,“當中國進步了,那就可以不要看這本書了”;更重要的在於,“防止民進黨利用其書名辱華”。,82歲高齡的張香華曾當過中學教師,她對台當局“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尤為痛心:“如果柏楊在世,看到當下台灣年輕人漸漸被‘去中國化’洗腦,抗拒兩岸統一,他一定會非常生氣!”,中國的扶貧和防疫工作都證明了文明的進步,記者:根據現有協議,《醜陋的中國人》在兩岸的最後發行時間是怎樣的?,張香華:這部書目前在台灣的遠流出版社和大陸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兩套書都是在2024年合約到期。具體何時停止發行,要看出版社的意願,目前我能做的,是在媒體上道德喊話,寄希望於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發行此書,但我並不能決定何時終止。,記者:您為什麼要求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為什麼選擇現在發出這則聲明?,張香華:一本書的創作,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對於當前的大陸發展來說,《醜陋的中國人》已經不適用了。,柏楊寫《醜陋的中國人》,矛頭直指的是當時台灣國民黨當局的官場,讀這本書,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定要有相應的歷史知識儲備。,《醜陋的中國人》如今應“功成身退”,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中國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意思是說當中國人不再沉溺於過去的封閉、保守、做事不實在的毛病里,我們就會有新的目標要追求,這本書就應該廢掉。,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現在民進黨無所不用一切方式辱華。此時更應該停止發行,才不會被民進黨利用其書名來辱華。民進黨當局在課綱中推行的“去中國化”,是在毀壞我們的民族。,記者:您認為現在到“中國文明已經進步”的時刻了么?,張香華:是。《醜陋的中國人》1985年在台灣出版,距今已經三十餘年,當下的中國文明比三十年前已經進步了,比如其他國家都沒有中國的扶貧工作做得這麼好,還有自疫情以來,中國的防控力度和國人的配合程度,讓我十分感動……所以,這本書現在就應該停止發行了。,痛心於現在台灣教育的“去中國化”,記者:柏楊寫《醜陋的中國人》的初衷是什麼?,張香華:《醜陋的中國人》的出版一直存在爭議。當年柏楊寫下該書是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強烈批判上世紀中國人的“臟、亂、吵”“窩裡斗”等為代表的劣根性,並把傳統文化的種種弊端,喻之為“醬缸文化”。柏楊寫這本書是希望讓中國人知道自己的缺點,有則改之,反省自身,讓中國人活得有尊嚴。這是他真正的寫作初衷。,記者:自2016年以來,您不斷收到授權柏楊作品進入台灣地區教科書的邀請,都回絕了。您為什麼擔心現在的年輕人會誤讀這本書?,張香華:作為一名教師,我對現在台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實在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和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這些從根本上說,是台當局“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柏楊曾不止一次對我說:“台獨之時就是統一之時。”在這樣一個教育背景下,台灣的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勢必會誤讀這本書。,記者:柏楊生前對他的其他作品,是否還有什麼囑託或交代?,張香華:其他作品沒有爭議,沒有特殊的交代。,柏楊為《資治通鑒》系列付出最多,記者:《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精裝版剛剛出版,這是柏楊作品的出版史上第一次推出精裝典藏版,柏楊為何如此重視《資治通鑒》?,張香華:人有尋找歸屬的情感,而歷史就可以為我們提供這種歸屬。每一个中國人都應該有根。沒有根,沒有歸屬感,輕則會懷疑人生的意義,重則就會被“去中國化”言論洗腦,帶來更大的困擾。《資治通鑒》是中國最偉大的編年史通史,讓中國古代1362年間的史跡,有條理分明地呈現。每一個想了解中國古代政治、歷史沿革、文化傳統的人,都繞不開《資治通鑒》。柏楊翻譯《資治通鑒》,就是希望現代人能知道古代中華文化,思考古代中華文化。,記者:他為研究《資治通鑒》投入了怎樣的心血?,張香華:《資治通鑒》是用一千年前的古文撰寫,很生澀難懂,更沒有幾個人願意花費時間去看。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柏楊開始翻譯《資治通鑒》,一共譯了十年,期間未嘗中斷。為了更進一步,讓《資治通鑒》更容易讀,柏楊又創作《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直到2001年才完成。寫作的時候,柏楊連晚上睡覺做夢都會夢見《資治通鑒》,經常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中,忽然驚醒。可以說,在柏楊的作品里,《資治通鑒》系列的寫作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付出辛苦最多。,記者:您認為今天的年輕人讀柏楊的《通鑒》系列,應該從他的哪本書入手?,張香華:工作忙碌的,可以先讀讀《柏楊曰:資治通鑒啟示錄》;時間寬裕的,可以把《柏楊版資治通鑒本末》作為入門。《柏楊曰:資治通鑒啟示錄》集中了柏楊的歷史觀點,《柏楊版資治通鑒本末》能非常直觀地了解《資治通鑒》的故事。,記者:您現在的身體如何?平日的生活是怎樣安排的?在您看來,作為丈夫、家人的柏楊,是什麼樣的?,張香華:平時讀讀報,讀讀書,散散步。,柏楊寫雜文,看似很封閉,其實他很溫暖的,對人很熱情,雖然不是武俠中人,但有一副俠義心腸,筆能扶俠仗義。比如柏楊早年在馬來西亞考察時,曾遇到了一位全身長滿鱗片的可憐女人,他為這個女人呼籲奔走,還寫了一篇名為《穿山甲人》的文章,結果這個人受到了很多台灣人的幫助,柏楊逝世后,這個女人特意前來台灣悼念柏楊。,《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完稿20年後首次出版精裝版,《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距完稿至今已時隔20年。日前,東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全十冊)精裝典藏版,以紀念柏楊先生誕辰101周年。,柏楊在《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中採用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中心,用連續的、故事的形式,用白話文重述了《資治通鑒》所涵括的歷史。在客觀記述歷史之外,柏楊往往在夾注中注入史學觀點和評論,對史實從更寬廣的角度,作出獨特的觀察與評論,表達了他作為一個現代人的領悟與感受。他曾說:“司馬光先生當年寫這部書是寫給皇帝大臣看的,而我改寫這部白話版是寫給今天的官員與老百姓看的,讓他們看到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正氣,什麼是封建專制的壓制,以及奸惡之徒的詭詐與偽善,並讓讀者從中汲取歷史教訓與人生得益。”,1983年開始着手翻譯《資治通鑒》的柏楊,六十四歲,已有白髮;待到《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千萬字洋洋大觀已成,柏楊已然七十三歲,白髮滿頭。兩岸開放交流后,柏楊又根據當時中國大陸最新的地理區劃,對《資治通鑒》今地名夾注進行了修訂,主持繪製了更為準確的、關於《資治通鑒》記載事件的歷史地圖;並着手用紀事本末體例編纂新的《資治通鑒》白話讀本。到《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完稿,已是21世紀初。在柏楊看來,對《資治通鑒》的譯寫和評寫,是“另一場新的監獄生涯,書房成了囚房”。《柏楊版通鑒紀事本末》作為柏楊《資治通鑒》系列作品的最後一作,凝結了柏楊以往所有的對《資治通鑒》傾注的心血。,東方出版社總編輯孫涵表示:“柏楊是影響海峽兩岸和全球華人數十年的著名作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兩岸文化交流的促進者,當前兩岸形勢下,出版好柏楊先生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圖書,是傳承文脈、溝通人心的重要舉措,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