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一陪讀就雞飛狗跳?先解鎖表揚的正確姿勢

20

“不陪讀母/父慈子孝,一陪讀雞飛狗跳”……疫情之下,“學習主場”從校園轉戰家庭,親子教育、有效陪伴話題備受關注。尤其當孩子的學習習慣、日常表現、作業進度等諸多細節因居家上課“一覽無餘”時,兩代人之間如何友好高效溝通,更是成了一門學問。,近期陸續出版的《好好“陪”作業:學習輔導的秘密》《我是怎樣培養一个中不溜秋孩子的》《解碼青春期》《讚揚與責備》《跨越式成長》等圖書從多個角度“支招”,指出陪讀恰是觀察摸索不同孩子個性與長短板的直觀窗口。心理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師潘曉紅認為,比起“你真棒”“好聰明”等籠統抽象式讚美,描述性表揚是塑造积極行為更有力量的方法。,學會傾聽,別讓親子溝通演變為“情緒攻防”內耗,有家長在社交平台吐槽:因欠缺專業知識和管用方法,課業輔導變成了“彼此折磨”,雙方陷入負面情緒,小問題變成大衝突。到底需不需要“陪”作業?陪讀就是讓孩子把作業做完嗎?如何對青少年行為作出正向科學的評價?,《好好“陪”作業:學習輔導的秘密》中描述了不少常見場景,比如要求孩子做作業時,他們有時並不會立即配合,作為父母一般會一次又一次要求……但往往重複的次數越多,孩子越沒有動力去聽。書中指出:除了重複提醒、嘮叨、哄騙、威脅、大喊大叫,我們還有一個策略是,告訴孩子我們想讓他做什麼——清楚、簡單、只說一次。“翻開英語練習冊”“把你的數學作業給我看看”“現在該背誦課文了”等指令,一旦清楚而簡單地說出,就不要重複了。這背後是家長傳遞給孩子的一個理念——每個人對自己負責!,那當孩子遇到實際困難求助時,我們如何反饋?“媽媽,明天要提交作業,我的作文還沒有寫,數學題還剩10道。”說著說著,孩子可能會着急哭起來。這時如果抱怨“早就讓你抓緊時間,就是不聽,現在來不及了才知道哭,怪誰呀!哭什麼哭,還不趕緊寫!”這種回答明顯是火上澆油。潘曉紅建議,反映性共情傾聽可以幫助孩子迅速平復情緒,轉向完成任務。,比如,我們不妨說:“你還有作文和10道數學題沒有做完,心裏很着急,是嗎?我們來看看還有多長時間可用。”在她看來,父母經常使用這項技術還會帶來額外好處:孩子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習得這項技能,掌握更多準確描述情緒的詞彙,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反映性傾聽的技能,並應用到生活中。書中指出:犯錯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走的路,家長需盡可能保持心平氣和,不要被着急、憤怒等消極情感佔據了頭腦。否則,就會演變成一場“情緒攻防”遊戲的內耗。,畢竟,現實生活中,“中不溜秋”的孩子是大多數,鮮少“學霸體質”,有的還調皮搗蛋,麻煩不斷。《我是怎樣培養一个中不溜秋孩子的》作者就由最初焦慮不堪,到放下“唯成績論”的心魔,欣然接受現實,學會發掘孩子的優點。《解碼青春期:如何陪伴十幾歲孩子成長》《你好,小孩》《考試腦科學》等著作也分析了類似現象,父母輔導孩子時,需警惕總用批判性目光,一會兒說這個字寫錯了,一會兒數落那道題計算有誤,不停發牢騷埋怨,揪着孩子短板,搞得劍拔弩張,讓焦慮煩躁氣氛遮蔽了家庭港灣的溫暖包容,得不償失。,而在孩子唱反調時,父母如果通過一味吼叫來壓制,那麼十有八九孩子會愈加抗拒。“孩子的叛逆是有根源的,真正去關心理解他們才是解決事情的方法。對於擁有自我意識的孩子,父母可適當進行冷處理,給雙方平復情緒的時間。聽比說更重要,發自內心地尊重,或談論一些孩子喜歡的事情,都可以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作家蕭萍說。,跳出單一的成功評價體系,學會恰當地讚美,在親子溝通中,不少家長都會讚揚孩子,那麼一味表揚能促進自我實現嗎?,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在《讚揚與責備》中指出,讚揚不僅能表達喜愛,還可能涉及利用與諷刺。培養孩子的自尊並不是給他們無盡的讚美,過猶不及。“你如果希望孩子成功、願意接納挑戰,就要讚揚他們的努力、刻苦和堅持不懈,而不是他們的智商、天賦或能力。”她認為,要在人生路上成功,孩子需要懷有信心,但這並非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天道酬勤”這個規律帶來的結果。,有學者指出,籠統誇讚像“通脹的貨幣,變得一文不值”。恰如《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的書房》中所說,“表揚和批評一樣,難度都不小。不走心的表揚誇不到孩子的心坎里,也無法激發他們的积極性”。該書作者、日本全職媽媽佐藤亮子舉例寫道:比如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家長可以說“這道題之前你做錯過,這次做對了,真厲害”,而不是空泛地說一句“你真棒”。有具體內容的表揚,更能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幫他產生再接再厲的動力。,解鎖正確的表揚姿勢,背後也意味着重新審視所謂“好學生”的標準,跳出單一的成功評價體系。《逆商》《內在動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等著作都提到了在面臨不穩定、不確定性時,更需培養青少年強韌的心理彈性,以积極思維重塑自我,開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焦慮往往是因為太近的目標帶來的,太在意分數,太在意比較和得失,完全忘記初心。教會孩子享受和沉浸的過程更重要。”《72招輕鬆家教》指出,成長的過程犹如打怪通關,享受過程就會樂在其中,新場景、新事件、新挑戰會予人驚喜,樂趣無窮;但如果僅一味盯住終極任務,以打贏為最終目的,只是為了通關,整個過程容易變得索然無味,這對孩子、成人來說都值得深思。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