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上海文學矩陣亮眼,以豐富“和聲”彰顯時代精神

20

第八屆魯迅文學獎8月25日在京揭曉,七個獎項共35篇(部)獲獎作品集中呈現了新時代文學新氣象。其中,上海作協、雜誌社、出版社報送的作品總計獲六個獎項,上海文學矩陣成果亮眼,在全國形成強大的影響力。,上海評論家、復旦大學教授郜元寶以著作《編年史和全景圖——細讀〈平凡的世界〉》摘得文學理論評論獎;滬上老牌文學雜誌《收穫》首發的索南才讓中篇《荒原上》、鍾求是短篇《地上的天空》、張者短篇《山前該有一棵樹》分別獲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獎;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的楊慶祥著作《新時代文學寫作景觀》、許小凡翻譯的《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分別獲得文學理論評論獎和文學翻譯獎。此外,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作家陳倉《月光不是光》獲散文雜文獎。,滬上作者隊伍、文學期刊、出版社彼此賦能形成合力,显示出上海深耕文學現場的銳意探索與藝術成就。“參評作品內容上題材多樣、涵蓋豐富,既有秉筆直書的現實主義觀照,也有奔放的浪漫主義抒懷,更有對藝術方法與表現形式的大膽實踐。”魯迅文學獎評委之一、評論家潘凱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隊伍結構上看,老一代作家寶刀不老,目光更加犀利、思考更加深邃、筆力更加嫻熟;中年一代風采依舊、筆耕不輟;年輕一代大步登上文壇,帶來一股清新怡人的新風。,持續耕耘文學現場,“上海出品”展現蓬勃活力,中篇小說獎評獎委員會委員謝有順表示,這屆參評作品中,篇幅長、精神飽滿度高的中篇很多,尤其是青年作家,特別用心於這一文體。其中,中篇《荒原上》首發於《收穫》之前,歷經多次修改打磨,最終粗礪有力地展示了青春和生命的新鮮質地。小說反映了草原深處當代牧民們的真實生活,展現時代高速發展帶來的衝擊和改變。此外,短篇《地上的天空》和《山前該有一棵樹》也在藝術探索上力求抵達人性深處。“作家們願意把他們一段時間里最拿得出手的作品,優先給《收穫》,正是出於對這一品牌的信任。”《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告訴記者,維護好上海文學刊物的領先地位,既要跟蹤知名作家最新動態,也要發掘推出更多新人佳作,這是對前輩知識分子留下的創作陣地土壤的致敬承繼,也是呼應當下讀者更多元的閱讀訴求。,除了中短篇小說創作,上海在文學理論評論、文學翻譯領域的耕耘,也彰顯了蓬勃活力。郜元寶在《編年史和全景圖——細讀〈平凡的世界〉》中聚焦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設置、城鄉青年群像、高層幹部群像、農村基層幹部群像,以及小說中“交叉地帶”等關鍵問題,對《平凡的世界》展開文本細讀,深度剖析這部小說對改革初期中國社會所作的編年史與全景圖式描繪,力圖澄清文學界此前對這部傑作的諸多模糊認識。青年學者許小凡專攻艾略特,翻譯了戈登《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這部鴻篇巨著,全面呈現了這位詩人、思想家的生活歷程和複雜內心,引發廣泛關注。,書寫行進中的中國,展示有人文溫度的精神挖掘,越來越多的當代作家在思考:如何在呈現時代精神、展示大國風範的同時,讓文學書寫體現兼具人文關懷、思考深度的精神挖掘?丁曉平《紅船啟航》、歐陽黔森《江山如此多嬌》、鍾法權《張富清傳》、龔盛輝《中國北斗》、蔣巍《國家溫度》等一批獲獎作品,聚焦行進中的中國巨變,交出了出色的答卷。,報告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委員張志強認為,報告文學作家敏銳理解和書寫豐富現實,體現出“多、新、深、美”的鮮明刻度。散文雜文獎評獎委員會委員房偉則談到,自然書寫、歷史敘述與鄉土關懷是本屆作品體現出的三大趨勢。,作為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四年一屆的魯迅文學獎創立於1997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旨在獎勵優秀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文學翻譯的優秀成果,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經過七屆評獎,魯迅文學獎已評選出264篇(部)作品,歷屆獲獎作品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多姿多彩的豐富景觀。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