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當宋太祖遇見小白兔

20

今年是兔年,所以滿大街都是兔子造型的吉祥物,滿屏幕的廣告都加上了兔元素。您不妨留意一下,這些可愛的兔子都是什麼顏色。嗯,大概率都是白色。就算設計師給它們戴上紅色的帽子,穿上綠色的裙子,但那毛髮仍然是雪白雪白的。因為只要說到兔子,絕大多數現代人腦子里浮現出的圖像,一定是一隻白兔,而不是黑兔或者灰兔。,假如回到古代,回到兩千年前、一千年前或者幾百年前,假如把這樣一隻白兔放到古人面前,古人會有什麼反應呢?會把它帶回家當寵物嗎?會把它變成麻辣兔頭和風乾兔肉嗎?No No No,都不會。古人一定會做出更聰明更划算的決策——異常興奮地撲上去,捉住兔子,獻給皇帝,以此換到豐厚的獎勵。,您要是不信,咱這就翻開歷史。,那個捉到白兔的老漢,永遠不用繳納賦稅,961年,也就是宋朝開國的第二年,山東鄆城有一個種莊稼的老漢,盛夏時節,揮汗如雨地割麥子,突然眼前一亮,前面麥壟里卧着一隻白兔。老漢年紀雖大,腿腳卻很靈便,給白兔來了一招擒拿術,興沖沖揣進懷裡,急忙忙趕往衙門,開心得連鐮刀都不要了。,當時鄆城叫鄆州,鄆州衙門的領導叫姚光輔,在大堂上聽見彙報,說有人捉到白兔前來進獻,也興奮得一躍而起,跑到大門口迎接老漢。他賞給老漢幾千文銅錢,讓差役及時打造最精美的籠子,採買最新鮮的草料,騎上最神駿的快馬,日夜不停地將那隻白兔送往京師,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開封城北,皇宮大內,宋太祖趙匡胤見到這隻白兔,龍顏大悅,將其供養起來。朝中百官紛紛稱賀,山呼萬歲。各府的知府,各州的知州,各路的轉運使、節度使、防禦使,很快也在邸報讀到了皇帝喜獲白兔的消息,都爭先恐后地寫賀表。進獻白兔的鄆州知州姚光輔陞官兩級,連那位捉到白兔的老漢也被朝廷封了個“義民”的稱號,從此永遠不用再繳納賦稅。,這還不算完,太常寺的官員專門為此創作一首曲子,取名《玉兔》;禮部的官員專門為此設計一面旗幟,取名“白兔旗”。從這一年開始,每逢宋朝皇帝大宴群臣,都要演奏《玉兔》;每逢皇家儀仗隊出宮巡狩,左右兩排旗幟里都少不了一對白兔旗。,以上故事在史書里有記載,我們在《宋史·太祖本紀》《宋史·樂志》《宋史·禮志》和《宋會要輯稿》當中是可以查到的。,白兔能活一千歲?,古人深信不疑,宋太祖駕崩以後,宋太宗坐上寶座。太宗至道元年,也就是995年,河南浚縣(宋朝叫“通利軍”)也有农民發現一隻白兔,經當地官員錢昭序之手獻到皇宮。這回宋太宗的興奮程度不亞於宋太祖,因為與白兔一同進獻的還有一隻紅毛烏鴉。按照古代盛行的五行讖緯說法,紅色代表火,而宋朝屬於“火德”,紅毛烏鴉出現,說明宋朝火德昌盛,國運興隆。,您知道,烏鴉羽毛大多是黑的,少數是白的,紅毛烏鴉確實罕見,再加上讖緯之說,確實能把皇帝哄得龍顏大悅。然而白兔有什麼稀罕呢?憑什麼能讓皇帝和群臣一起歡呼雀躍呢?我們不妨聽聽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的解釋。,1069年九月初一,合肥(宋朝叫“廬州”)官員奏報:“合肥縣南平村民獲白兔一隻。”當時在位的宋神宗對群臣說:“白兔者,仁壽也,月之精,主陰氣,其壽千載。”白兔是善良並且長壽的神奇動物,由月亮的精華凝結而成,能活一千歲。,白兔能活一千歲?現在聽起來完全屬於胡扯,然而古人卻深信不疑。早在東晉時期,那位著名的通過煉丹無意中發明火藥的道士葛洪撰寫《抱朴子》一書,寫了一大堆關於白兔以及其他白色動物的理論。葛洪說:“虎及鹿、兔,皆壽千歲,壽滿五百歲者,其毛色白。”意思是說老虎、鹿和兔子都有可能活到一千歲,當它們活到五百歲的時候,毛髮才會變得全白。葛洪還說,白毛老鼠至少都有三百歲的年齡,而純白的仙鶴、燕子和蝙蝠則至少都有一千歲的年齡。,葛洪為什麼認為白色動物都長壽呢?兩條原因。第一,他根據人的毛髮推導得來——只有到了老年,人的頭髮、眉毛和鬍鬚才會變白(疾病導致的除外),動物想必也是如此。第二,白色的動物在自然界里比較罕見。,您肯定會提出疑問:白狗、白豬、白羊、白馬、白貓、白兔、白雞、白鴨、白鵝,如今隨處可見,怎麼能說“罕見”呢?,其實這些白色動物之所以變得常見,完全是人類長期馴化的結果。如果不是人類飼養,很多野生動物雖然也可能因為基因變異而長出純白的毛髮或羽毛,但它們在草叢和樹叢當中將會顯得異常醒目,很容易被天敵發現和吃掉。也就是說,白色不但不能給這些動物帶來自然遺傳的優勢,還會給它們帶來滅頂之災,所以自然生態里很難進化出更多的白色動物。只有經過人類飼養,再加上人類審美上的偏愛和現代生物技術的加持,小白兔之類的白色動物才能大量出現。而在人類馴化以前呢?白兔因為罕見而成為祥瑞也就不足為奇了。,直到清朝,白兔才終於成為主流,咱們接着聊歷史。漢朝學者王充從來沒見過白兔,所以斷言“兔毛不白”,兔毛不可能是白的。到了東晉時期,一個叫庾翼的人有幸見過一隻很小的小白兔,便珍而重之地養起來,等養大了再獻給皇帝。女皇帝武則天在位時,河北衡水一個叫王弘義的人,想吃鄰居家瓜田裡的瓜,鄰居不給,他便稟報縣官:“鄰居家的瓜田裡有一隻白兔!”縣官當即派人進瓜田抓捕,“蹂踐瓜田立盡”。把那片瓜田踩得七零八落,替王弘義出了口惡氣。您看,白兔在古人心目中就是如此稀缺。,咱們都知道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故事里的宋國农民無意中撿到一隻撞死在樹上的兔子,於是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他當初撿到的兔子會是什麼顏色呢?大概率不是白色。咱們小時候都背過《木蘭辭》的結尾“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見到的雄兔和雌兔是什麼顏色?大概率不是白兔。,那麼白兔到什麼時候才變得常見呢?看古畫就知道了。北宋畫家崔白有一幅《雙喜圖》,畫了兩隻喜鵲和一隻兔子,那隻兔子是灰兔。南宋畫家李永有一幅《喜鵲野兔圖》,花了兩隻喜鵲和兩隻兔子,那兩隻都是灰兔。明朝的唐伯虎畫過一幅《嫦娥奔月圖》,嫦娥懷裡抱着兔子,也是灰兔。明朝另一位畫家陶成畫過一幅《蟾宮玉兔圖》,冷清的月宮裡蹲着一隻孤零零玉兔,那倒確實是白兔。直到清朝,《梧桐雙兔圖》《月中桂兔圖》《東山狐兔圖》等等以白兔為主題的畫作批量湧現,白兔終於成為主流。,明朝嘉靖年間,奸臣嚴嵩的孫子嚴鵠得到一隻白兔和六十四枚靈芝,獻給嘉靖皇帝。嘉靖是什麼反應呢?“遣中官獻太廟。”派太監將白兔和靈芝送到太廟裡,向祖宗們報喜。後來這隻白兔跟其他官員進獻的白兔交配,居然生下兩隻小白兔,嘉靖更加興奮,讓百官寫詩慶賀,並再次派太監向祖宗報喜。,類似這樣的記載,在《明史》里屢見不鮮。可是再翻開《清史稿》,就再也見不到任何一例“進獻白兔”的記載。為什麼?因為白兔已經太多,別說皇帝,連老百姓都見怪不怪了。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