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無名”的人,是時代的縮影

20

今年春節,電影院人聲鼎沸,觀者如潮,各種評論觀感甚是熱鬧。其中電影《無名》吸引了我。它講述了抗戰時期“孤島”上海日偽情報機構的中共特工深度潛伏、獲取情報、打擊日寇、懲治叛徒的故事。,很明顯,《無名》中的人物和故事不乏真實的歷史依據,就我個人而言,六年來浸淫“抗日戰爭專題研究”系列叢書,其各相關分卷的研究領域正可與劇中的相關內容相互映照,從而使我眼中影片的情節脈絡更加清晰,人物性格更加豐滿。在此篇編輯手記中,不妨以時間為經,羅列史實背景,添加一些歷史的註腳。,深度和新意的專題研究,“抗日戰爭專題研究”系列叢書是由南京大學牽頭,張憲文教授和朱慶葆教授共同主持,聯合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重點高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學術單位,以及台灣近代史學會等機構百餘位學者,開展對抗日戰爭歷史全面和深入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該系列圖書規模達百卷,可謂工程浩大、卷帙浩繁。全系列共分為13輯:首卷總論項目學術研究方向及研究價值等;第一輯日本侵略者研究,研究日本為什麼發動侵略戰爭,包括皇室與戰爭的關係,近衛內閣的戰爭責任,日本如何對軍隊進行精神教育等;第二輯抗戰軍事,重點是以前少有研究的軍事問題,如國共合作戰山西、川軍出川抗戰、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點武漢會戰等;第三輯敵後根據地,重點在於中共對各個根據地的建設,展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第四輯淪陷區和偽政權,研究日本在淪陷區的政治、軍事統治,以及對廣大淪陷區民眾造成的危害等;第五輯戰時政治與對外關係,政治方面研究抗戰時期的政治活動,如國民參政會的制度研究、國共兩黨的抗戰人才培養、國民黨後備力量三青團的研究等,外交方面包括戰時中蘇關係、中日兩國的外交博弈,以及國民黨的政黨外交等;第六輯戰時經濟與社會,主要探討日本侵華對中國社會造成的深刻變化,如人口問題,西北地區和東南地區的社會變遷、社會生活等;第七輯戰時教育文化,包括抗戰時期高等教育的內遷和教育改革,尤其是史學和藝術學第一次開展合作,研究了抗戰電影、美術等藝術形式及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在揭露日軍罪行、動員廣大民眾投入抗戰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第八輯戰時人物研究,主要研究對象包括抗戰時期的軍政將領、抗戰時期援助中國的國際友人及知識界人士等;第九輯日本侵佔東南亞,主要研究日軍依照其侵略亞洲的步驟把戰火引向廣大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后佔領香港、策動印緬戰爭,中國遠征軍深入東南亞抗日,以及日軍在東南亞地區對廣大民眾和盟軍的暴行和迫害等;第十輯日軍暴行與審判,包括日軍化學戰、細菌戰、南京大屠殺、“慰安婦”、日軍無差別大轟炸,以及戰後對日本侵略的審判和清算等;第十一輯抗戰檔案典藏研究,主要研究抗戰檔案在國家和地方層面的典藏情況;第十二輯抗戰專題檔案解讀,通過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有關檔案,研究抗戰期間的兵役、糧食供給、衛生防疫、政府行政等專題問題。,我們不做“發展史”研究,而是對此前研究相對薄弱,且在某個方面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領域進行專題研究,包括中共根據地,淪陷區,戰時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軍事、對外關係,以及抗戰人物、亞太戰場等;堅持把學術創新放在第一位,強調原創性、學術性、權威性,在掌握大量國內外第一手史料基礎上,從全面性和深入性上推進抗戰歷史研究。,影像背後的真實歷史,我們可以從這個系列圖書出發,考量在《無名》中,影像背後的真實歷史。,1938年8月,經歷過廣州日機大轟炸后的何先生(梁朝偉飾)北上。據該系列《侵華日軍無差別轟炸重大慘案研究》分卷統計,全面抗戰爆發后,為摧毀中國軍民堅持抗戰的物質力量和精神意志,侵華日軍對中國大部分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無差別轟炸,屠殺大量無辜平民。僅廣州一地,1937—1938年就製造重大慘案20次,傷亡人數少則上百人,多則數千人。目睹滿目瘡痍,背負國讎家恨,何先生來到上海,與妻子咫尺天涯。,沿着時間線,1938年12月,汪精衛發表“艷電”投敵,共產黨何先生應在次年進入汪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執行卧底任務。故事中的大部分人物關係都是圍繞這個所謂的“76號”機構展開的,此為汪偽集團政客、特務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也是各方勢力獲取情報的來源地。該系列《日本扶植汪偽政權研究》中論及,為控制汪偽政府,日軍系統的特務機關通過派遣軍事顧問的方式,直接進入汪偽政府對其進行“指導”,抑或成立協助汪偽特工事務的機構,如前期主導策反汪精衛工作,后名稱被協助“76號”的事務所沿用的“梅機關”。影片中的渡部應該就是日軍駐上海特務機關的頭目。,影片中推進劇情發展的重要節點便是潛伏的中共特工先後獲取兩個重要的戰略情報:德國進攻蘇聯和日本關東軍的布防。情報來源都是那位自稱是“石原派”的渡部。渡部顯然出身駐防“滿洲”的關東軍,他所追隨的關東軍副參謀長石原莞爾便是策劃九一八事變,發動日本侵華戰爭的主要推手之一。《石原莞爾與侵華戰爭》分卷中詳細論述了石原莞爾與東條英機全面侵華后二人在戰略構想上的分歧,也就是“北進”與“南下”的矛盾:石原認為,日本暫時無力與美國一戰,應養精蓄銳,準備對蘇作戰,使其放棄攻擊遠東;而東條則認為北方邊境暫時無憂,應趁機全力攻佔中國。石原的“不擴大”與東條的“急進”雖在侵略意圖上一致,但策略相左,最後石原被排擠出關東軍,東條組閣后仍對其持續壓制,后石原回到家鄉,終結軍人生涯,但意外地在戰後逃脫了審判。日軍內部派系鬥爭的結局自然令石原的擁躉渡部不勝唏噓,戰敗後生出歸鄉之意。,歷史是由人來寫就的,《太平洋戰爭研究》卷開卷即論述到,1939年日本關東軍在諾門坎戰役中失敗后,於1941年4月與蘇聯媾和,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徹底放棄了“北進”計劃。隨後,同年10月18日,以強硬派東條英機為首的新內閣成立,次日日本海軍軍令部就認可了攻擊美國夏威夷的作戰計劃。12月8日,珍珠港遇襲,太平洋戰爭爆發。影片中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英美參戰,上海日軍全面佔領租界,故事中各人的命運也隨之越發跌宕起伏。,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據《戰後在華日本僑俘遣返研究》卷,當年9月11日,以第三方面軍司令湯恩伯為主官,主持上海地區受降儀式,投降日軍官兵約16.5萬人。繳械后的日本“徒手官兵”,集中於江灣及市中心以北……影片中的何先生應該是在這個時候得以離開監獄,遇上了已淪為戰俘、正被送往日俘集中營的渡部,以及假意追隨、實則繼續潛伏的恭弘=叶 恭弘秘書(王一博飾)。,劇情接近尾聲,反轉出現:渡部拒絕了國民黨方面的邀請,決意解甲歸田,此時恭弘=叶 恭弘秘書對他說,他不能脫下這身軍裝——只有這樣才能從人群中分辨出他來。然後揮刀結束了渡部的生命。此處的知識背景涉及戰後對日本戰犯的處置。《國民政府審判日本戰犯研究》卷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追究日本戰爭責任,反法西斯同盟各國對日本戰犯進行了大規模審判,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在東京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審判。其實,當時的國民政府也在南京、上海等地設立軍事法庭,對犯有“常規戰爭罪”和“反人道罪”的乙丙級戰犯實施審判。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國民政府的戰犯審判既不充分,也不徹底。尤其是對於“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國民黨高層出於戰後日軍繳械和反共的需要,對其採取了輕縱的態度,無罪判決了事。劇中也正是因為渡部對恭弘=叶 恭弘秘書透露了國民黨對岡村等人留用的意圖,這才繼續了潛伏任務,而渡部解除軍人身份的決定,令恭弘=叶 恭弘秘書意識到只有在其脫下軍裝之前予以處置才能彰顯對戰犯的審判——其實在何先生與渡部等人聚餐中自爆身份的“戰爭罪犯”之語,就已提示了未來必須實現這一明明白白的正義訴求。,與白紙黑字的出版物相比,以影像和聲效呈現的電影這種表現形式無疑更加生動,當下的史學研究也開始強調還原歷史本來樣貌的“現場感”。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定位為商業電影的影片做到這一點。但是,歷史是由人來寫就的。我們用深入系統研究專題的學術圖書來解讀影片,也只是為了使劇中的人物和事件因所處的歷史環境而凸顯。《無名》中的人皆“無名”,但他們卻又是在特定歷史片段中的主體,是一個個鮮活的人,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主人公隱忍的愛情和堅韌的信仰嵌在時代的背景下顯得格外動人,而背叛者軟弱的理由和侵略者失敗后的頹喪亦反襯出人性的複雜,影片呈現出的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所引發的情感共鳴,才是電影美學之外更深層次的觀影樂趣。,影片落幕,我們的學術出版還將繼續。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