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我國素有“二月二,龍抬頭”的民俗。“龍抬頭”的由來是什麼?有哪些習俗?就此,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和民俗文化專家高巍。,今年“龍抬頭”發生在晚上十點前後,王科超告訴記者,古時候,人們觀察到蒼龍七宿在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出沒周期與一年的農時周期基本一致。“龍抬頭”描述的正是春天農耕開始之際,蒼龍七宿從東方夜空中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龍首——角宿的景象。,王科超說,我國古人為觀測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黃道一帶的恆星分成二十八個星組,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為一組:東方為蒼龍,南方為朱雀,西方為白虎,北方為玄武。,東方蒼龍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生動地勾勒出一條龍的形象。其中,角宿作龍頭,亢宿為脖頸,氐宿為胸膛,房宿為龍腹,心宿是龍身,尾宿和箕宿共同代表龍尾。“龍抬頭”反映的就是角宿從東方地平線升起的形象,像是“龍頭”抬了起來。,大約2000年前,中國古人看到的“二月二,龍抬頭”是在日落後不久。由於存在歲差,如今人們一般在農曆二月初二晚上八九點才能看到“龍抬頭”。今年看到“龍抬頭”的時間相對更晚,大約在晚上十點。他進一步解釋,除了歲差經年累月的影響,相同的恆星天象在一天中出現的時間與公曆日期的早晚也有關係。同一顆恆星,每天都比前一天提前大約4分鐘升起。今年農曆二月初二對應公曆日期2月21日,當天“龍抬頭”時間比2021年3月14日的“二月二,龍抬頭”晚一個多小時。,在農曆二月初二之後的近兩個月內,公眾在晚上不同時間段可以看到“龍頭”角宿從地平線升起的景象。整條“蒼龍”從地平線升起需要約6個小時。公曆7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公眾入夜后就能看到整個蒼龍的“龍形”出現在夜空中。,有吃爆米花、理髮等習俗,高巍說,“二月二,龍抬頭”是一個正常現象,但由於人們對春天的期盼特彆強烈,這也是一年中很重要的時刻,所以把期盼和對龍圖騰的崇拜之情賦予到龍角星——角宿升起的時刻上。,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龍頭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關於“二月二,龍抬頭”有一個“金豆開花”的傳說。高巍說,春天是播種的季節,百姓祈盼下雨的虔誠感動了青龍,於是下了一場及時的春雨。然而玉皇大帝認為青龍擅自下雨對他是一種冒犯,將青龍壓住以示懲罰,此後很久沒有下雨。百姓同情青龍,希望玉皇大帝寬宥它,而且希望能再次下雨。玉皇大帝就提出一個條件——金豆開花。,百姓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實現金豆開花。結果有一天一位老人拿着筐,邊走邊吆喝——金豆開花。大家上前一看,他賣的是爆米花,於是從中得到了啟發,玉米爆開就是金豆開花。所以農耕年代,大家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吃爆米花,期盼下雨和優質的種子。,“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發,在天時轉換的重要節點,順應天時以獲得庇佑,同時打好基礎,選擇好人生目標,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在今天的文化意義。”他說,在這一天早上,很多大人會提醒孩子,先別起來,躺在床上喊喊“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特別是對男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更要承擔責任。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習俗。”,這一天還有理髮剃頭的習俗。高巍說,過去,老北京人過春節不是初七就上班、正月十五就算過完年了,年俗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月底。“二月二”的日子,年剛剛過完,又趕上“龍抬頭”的日子,所以理髮成了老百姓的習俗。
22
2023.02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150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