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這部魯迅評論,痛快

20

後世對於魯迅作品的評論著作,當然是多得數不清。但在魯迅在世時,關於魯迅作品的系統評論著述,應該是不太多的,李長之先生那一冊《魯迅批判》尤為特別。,這是一本完整、系統的論著,作者在出版前曾把原稿寄給魯迅先生過目,讓他提意見。在這本書的《題記》中作者記道:“魯迅先生是看見過付印之前的稿樣的,他很幫忙,曾經訂正過其中的著作時日,並曾寄贈過一張近照。那張照片的大小是像明信片樣的,從背面看,見出是自一張硬紙上揭下的,我曾讓書局照了原來的大小,印在書面上。”查《魯迅日記》,果然有“復李長之信並附照片一枚”的記錄。,這是魯迅生前批閱、認可的一部“批判”自己的書稿。其中讓我感覺特別的是一個小節——魯迅在文藝創作上的失敗之作。這種如此“不稍假借”的題目,讓看慣了不溫不火的評論文字的讀者吃驚不小。具體論述的用詞也十分直接:“我覺得魯迅有幾篇東西,卻寫得特別壞,壞到不可原諒的地步。”他還特別點出了篇目,在《吶喊》里是《頭髮的故事》《一件小事》和《端午節》,在《彷徨》里是《在酒樓上》《肥皂》和《弟兄》。在根本上,他認為,“魯迅更宜於寫農村生活,他那性格上的堅韌,固執,多疑,文筆的凝練,老辣,簡峭都似乎不宜於寫都市……轉到寫都市的小市民,卻就只剩下沉悶、松弱和駁雜了”。,對這些說法和判斷,我並不完全贊同。我十分喜歡他列出來的“失敗之作”中的小說《在酒樓上》,它有着魯迅特有的沉鬱風格、深入心靈的哀感和難以排遣的人生慨嘆。至於說到全篇的手法都是以一個人物的口頭敘事來展開,那也是各人的文學理解和欣賞偏向的問題罷了。如英國著名小說家約瑟夫·康拉德的名篇《吉姆爺》,整整一大本幾乎是“一人的單口演義”,小說對於人物刻畫的深刻,與《在酒樓上》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就在李長之看似“武斷與冒失”的詞句下,我們卻感到了一種熱情、直爽和真誠。從整一本的論著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對於魯迅先生是最為崇敬和仰慕的。而他同時也是深刻理解了文學評論的實質和精神,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即是“像科學上的研究似的,報告一個求真的結果而已……因為求真,我在任何時候都沒有顧忌,說好是真說好,說壞是真說壞”。真說好,真說壞,有了這兩個“真”,即使用筆如此“狠、辣、重”,卻並不特別讓人反感。相比那些過度揄揚或過度貶責的評論文字,更加溫暖和貼近人性。,當年,李長之不怕這樣的文字讓魯迅本人過目,或由其誠懇與真實而來,也是對魯迅先生的坦誠有所信仰。果然,魯迅明白且尊重這個青年人的真誠,沒有提出除了事實細節之外的任何意見,並且友好地提供了自己的一幀近照供使用。當然,由於作者年輕、不成熟,魯迅當年對於他的一些論斷並不完全贊同,魯迅在與友人的通信中說:“我覺得他還應一面潛心研究一下;膽子大和胡說亂罵,是相似而實非的。”我們細細體會這話就可以知道,在年輕人看似“胡說亂罵”的詞句中,魯迅感受到的是“膽子大”的可愛與率性,而且,只要“膽子大”與“潛心研究”進一步結合起來,那麼成就便會更大了。,《魯迅批判》的“說好是真說好,說壞是真說壞”讓人感到痛快。在有些語境中,就事論事並不當作一個“好詞”來用,但真要做到“就事論事”實屬不易。如果總認為“事外有事、論外有論”,說好不是好、說壞不是壞,無窮無盡,那麼人類那寶貴的誠懇與直率就會漸行漸遠,這是多麼可惜的事!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