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98歲黃永玉續寫“走讀”生涯

20

2021年8月16日,農曆七月初九,黃永玉先生98歲生日之際,記者從人民文學出版社獲悉,黃永玉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第三部《走讀》,已完成編校下廠印製,即將新鮮出爐——人文社以新書預售向黃先生賀壽。該書責任編輯劉稚透露,黃永玉先生還在繼續創作《走讀》(3)及後續內容,人民文學出版社也將繼續出版這部獨具價值體量龐大的佳作。,《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這部上個世紀40年代曾嘗試動筆寫作的小說,2008年黃永玉85歲重新正式開筆,迄今已逾十三載。這部“長河”式的小說沿途景緻異彩紛呈,境界開闊,氣象雄渾。這部系列長篇作品跟人民文學出版社結緣整整8年,迄今,人文社出版了84萬字的《朱雀城》、130萬字的《八年》,以及即將與讀者見面的48萬字的《走讀》(1、2)。,《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洋洋數百萬言,刻畫了主人公張序子的傳奇:屢屢行走在刀鋒邊緣,卻總能逢凶化吉;膽大不信邪,身無一文走遍天下;他心軟多情,為了一些人和事終身牽挂;他勤奮能吃苦,痴迷於天底下最費力的木刻藝術。,此番推出的《走讀》(1、2)緊緊貼着張序子,跟着他的腳走,貼着他的心跳呼吸,用他的眼睛看世界。娶了妻室,擔著另一個人衣食周全的責任,“活蹦亂跳”的張序子貨真價實地進入了成人世界。《走讀》專註細緻地描繪了一個貧窮的青年木刻家的日常生活:他怎麼投奔朋友,怎麼得到了第一筆稿費,怎麼買到了一雙禁穿的鞋,怎麼得到了一間市區的租屋而又不堪重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序子的種種活動中,那一餐一餐的飯食寫得十分具體,讓人深切地體會到“一簞食、一瓢飲”得之不易。《走讀》具備結實的生活質感以及由此生髮的關於生活莊嚴的哲學。,《走讀》是一部“流浪藝術家之歌”,捉襟見肘的困窘、難堪中的失望,張序子的日常生活行止細細寫出來,沒有哀憐、沮喪,倒有詼諧和幽默的勇氣,既是歌詠也是感喟。藝術上的孜孜以求、朋友們的善行相助,令張序子毫不馬虎地一日一日用心用力地見識生活這所大學堂。,延伸,他的人生和時代緊緊纏繞,黃永玉曾說,“活得這麼老,常常為這些回憶所苦。”今年98歲的黃永玉,實實在在跟百年中國同呼吸共命運,他的人生跟時代和歷史緊緊地纏繞。,黃永玉是湘西鳳凰人,著名作家沈從文是他的姑表叔叔。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黃永玉開始木刻創作,后拓展至油畫、國畫、雕塑、工藝設計等藝術門類,在中國當代美術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詩瑪》和貓頭鷹、荷花等美術作品。他設計的猴年郵票、“酒鬼”酒的包裝,廣為人知,深受大眾喜愛。因為熱愛木刻,像找到父親一樣認準了“木刻工作者協會”,以後這就是他的身份證,以此結交氣味相投的朋友。他在閩贛地方認識和神交了一批木刻家漫畫家詩人報人讀書人,也在這裏遇到了一生的愛人梅溪。,在新作《走讀》里,黃永玉有一段自況:“我也不清楚,一輩子不曉得從哪裡得到和敏悟。上當倒霉之後不叫痛,不騷心,甚至不當是一種教訓,把自己的傻行當作笑料去取娛朋友。更不做借酒澆愁的類似表演,讓朋友來分擔我的小小疼癢。”這番自況可以理解為是“無愁河”三個字的來歷:雖然自小到大經歷的是滿滿的哀愁和傷痛,卻從不停下來舔舐傷口,只是一味地前行。,人文社編輯介紹說,《朱雀城》出版時,黃永玉給讀者的獻詞是:愛,憐憫,感恩。這是他寫作《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的題旨。“雖以木刻和繪畫贏得巨大聲譽,黃永玉卻將文學視為自己最傾心的行當。他第一次在報紙上發表詩歌作品時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後來他在回憶沈從文的文章里說:要寫歷史,恐怕就是這種‘長河’式的歷史吧?他的這個見解,或許就是我們理解《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洋洋數百萬言的鑰匙。”該書責任編輯劉稚說。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