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劇院新演出季中備受關注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將於9月24日-26日入駐“水晶宮殿”。這部由“中國舞壇雙子星”周莉亞、韓真擔任總編導的作品兩周前在京首演,僅三場就以2.47億的曝光量成功“破圈”。,舞迷、觀眾愛她,不僅愛她美得挪不開眼的畫面,張揚有度、內斂溫潤的舞蹈,更愛她能讓人“靜”下來的力量,帶你穿越入畫入夢,漫步青山綠水之中。,入畫 體驗理想生活,韓真初見《千里江山圖》是個偶然。作為北宋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作品,畫作自1949年之後僅對外公開露臉過兩回。2017年,該畫卷在故宮博物院作為館藏國寶展出。初遇這片青綠,韓真只覺震撼!“参觀隊伍‘瀏覽’速度奇快,但就那一眼,便在心裏留下了一道青綠色的影。”當時,韓真不會想到,時隔四年,她會和周莉亞一同將這畫用舞蹈搬上舞台,也不會想到,因着這幅畫,會讓她倆深深沉醉在宋代文人勾勒的這幅桃花源景中。,之所以選用“舞蹈詩劇”來繪就《千里江山圖》,周莉亞和韓真想要追求的是“無聲勝有聲”的詩性表達:“我們不願意重複自己以往創作過的舞劇形式,詩意是劇的核,要展現的不只是一幅畫,而是自畫中蔓延出的一種意境和宋代文人所嚮往的理想生活。”,《只此青綠》以今人視角切入、溯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眾將跟隨一位當代故宮研究員——展卷人,循着“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的篇章綱目,徜徉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傳統美學意趣之中。,如果說韓真、周莉亞之前打造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注重“以快打快”,用懸念迭出、千鈞一發的節奏,讓觀眾浸入隱蔽戰線工作者所面對的沒有硝煙卻危機四伏的戰場;那麼火速“出圈”的《只此青綠》展現的卻是古代文人的“慢生活”,是青綠山水間,曉看天色暮看雲的愜意。,入舞 沉浸宋代美學,《只此青綠》採用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展卷人會穿越時空和近千年前作畫的少年王希孟“對話”,也會走進王希孟作畫的書院,甚至踏入他的思想空間,如同在舞台上架起“盜夢空間”。,劇中有個非常抽象的角色“青綠”。她在劇中勾連起兩個維度,既是美的鏈接,又是展卷人和希孟的紐帶。她是意象化的人物,月亮式的女子,高貴疏離卻又古樸雅緻,是對東方女性的美好想象,也帶着古老文化的自信。,舞蹈詩劇演出后,曾有觀眾感嘆,被宋代美學徹底征服。這正是周莉亞和韓真的初衷:“為全方位了解宋代的文化,光是宋詞、宋畫、宋代歷史的書籍就堆了一長條茶几,我們花了數月去讀書,不敢說有多深領悟,但起碼要能略辨其中深意。”,也有觀眾問,演員體態怎麼那麼像古畫——“半駝不駝”?周莉亞和韓真說:“要的就是這效果。”在這部舞蹈詩劇整體風格“品控”中,最難攻克的便是氣質的養成。周莉亞說:“宋畫里的女性瘦削而輕盈,肩膀窄,纖薄而柔弱。演繹上也不能如往常跳舞抬頭挺胸的模樣,而是要把氣沉下來,落到腰和胯上,讓力往裡走,才能有古典美的韻味。”,入心 致敬工匠精神,韓真在初遇《千里江山圖》時,曾有片刻晃神,她感慨的是:“18歲就繪出《千里江山圖》的希孟,會否知道,隔着漫長的歷史歲月,居然會有那麼多人在他的畫前駐足,凝視他所嚮往的生活,感同身受。”,而能讓這樣一張古畫“穿越”近千年歷史呈現在人們眼前,一代代“展卷人”功不可沒。韓真說,劇中“展卷人”代表着一個群體,但靈感源自專研《千里江山圖》、2017年“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策展人王中旭,“我們透過這幅‘江山圖’看到的不只是美,還有讓人欽佩的工匠精神。“,都說“紙保千年,絹保八百”,《千里江山圖》是絹本設色畫,九百多歲的畫,按說早就過了“保質期”,卻依然完好,甚至就連顏料色彩都保持着高純度,畫面鮮亮,氣勢恢宏。這說明當時絹織技術的高超,也體現了一代又一代“展卷人”的匠心。韓真曾真摯地問王中旭:”這幅畫還能保存多久?它會消失嗎?“對方略沉吟后堅定答到:”至少在我們這一輩人手上,不會!“,劇中,觀眾也能看到希孟背後,那些篆刻人、織絹人、磨石人、制筆人、制墨人的身影。韓真說:“你在看畫的時候,畫也在看你!我們只是它漫長歷史生命中的過客,而讓他永恆的,是希孟,是那些為它的不朽嘔心瀝血的工藝人、收藏家、研究員。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值得被銘記。”
09
2021.09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3972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