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鐘山悠遊,王安石筆下的“詩意江蘇”

20

今年12月18日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1021年-1086年)誕辰1000周年。回顧王安石的一生,他的人生起點、終點均與江蘇特別是南京有着不解之緣。他在江蘇寫的一系列精彩詩作,不但載入了中國文學史,也成為江蘇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月何時照我還——,南京,他的“第二故鄉”,“王安石17歲時就跟隨着父親,來到北宋時被稱為‘江寧府’的南京。”南京文史作家嚴中告訴記者,王安石父親王益於景祐四年(1037)來江寧做官,王安石隨父一同前來,並定居於此。兩年後,王益在江寧府去世,並沒有葬回故鄉。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牛首山發現了王安石家族墓,找到了王益和王安石長兄王安仁的墓。,在江寧府居住五年之後,王安石於慶曆二年(1042)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先後在揚州、鄞州、舒州、常州等地出任地方官。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出任度支判官,上《言事書》,主張改革政治,受到宋仁宗重視。此後的宦海沉浮中,他兩度拜相,又兩度罷相。他反對因循守舊,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口號,积極推行青苗、均輸、市易、免役、方田均稅、保甲、保馬等新法,以期富國強兵。,王安石的政治舞台在北宋都城汴梁(開封)鋪開,但地處江南的南京,對王安石的影響卻貫穿了他的一生。嚴中介紹,王安石曾三次出任江寧府知府,也就是南京的最高行政長官。在這座城市,王安石留下了很多軼事,流傳至今。,慶曆初年,尚未出仕的王安石在南京結識了比自己大兩歲的著名文學家曾鞏。二人一見如故,曾鞏評價王安石“文甚古,行稱其文”。曾鞏還親自渡江到滁州,向另一位文豪歐陽修推薦王安石。歐陽修讀過王安石文章后也讚歎“文字可驚,世所無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演繹了一段文壇佳話。,熙寧八年(1075),時任江寧知府的王安石認為,玄武湖佔地多達二百餘畝,“前代以為遊玩之地,今則空貯波濤,守之無用”,應“泄湖為田”,將玄武湖改為耕地。這個主張在第二年得到宋仁宗批准。玄武湖變身為農田,消失了將近300年,到元末才逐漸恢復。,熙寧十年(1077),王安石辭掉江寧知府職務,從此在鐘山腳下居住養病。王安石在江寧城東一個名叫“白塘”的地方購地建宅,此地距江寧城的東門(白下門)和鐘山都是七里地,王安石遂將宅邸取名為“半山園”。,在半山園,王安石校閱著作《三經新義》,撰寫《字說》24卷,闡述“新學”思想。元豐七年(1084),被貶官的蘇東坡途經江寧,特地到半山園拜訪王安石。這兩位著名文學家雖對變法政見不同,但私交卻相當不錯。蘇東坡在南京逗留了一個多月,頻頻與王安石談詩論文。在《次荊公韻四絕》中,他難掩對王安石的敬佩之情,甚至還動了在鐘山買田居住、和王安石一起養老的念頭。,元祐元年(1086),退居江寧十年的王安石去世,享年66歲。在死之前,他將自己的半山園捐出,宋神宗賜額“報寧禪寺”,後世又稱“半山寺”。王安石葬於何處,千年以來存在多種說法。雖然王安石的父親、兄長的墓都位於牛首山,但王安石本人的葬地尚未發現,根據史料推斷,王安石最初葬於半山園,后又改葬到今江寧區麒麟門一帶。,終日看山不厭山——,隱居半山園,他最愛鐘山,作為王安石的“第二故鄉”,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培養了王安石博大的家國意識和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南京秀美的自然風光則陶冶了王安石的詩情畫意和人文情懷。,據統計,王安石寫於南京的詩詞就有300首之多。他尤愛鐘山,常常“說走就走”,騎着驢到鐘山各處遊逛、會友,沉醉、流連於那旖旎的湖光山色之間。,在鐘山定林寺,他擁有一座用來讀書的昭文齋。著名書法家米芾、人物畫家李公麟就是在這裏拜訪王安石,李公麟還為他畫了一幅形神兼備的畫像,懸挂在昭文齋中。王安石那首著名的《游鐘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這座名山的喜愛:“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中山陵園管理局局長汪東明說:“王安石是與鐘山有關的歷史文化名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他與鐘山之間建立起了割捨不斷的生活聯繫與情感契合。”,《鐘山即事》是王安石寫鐘山詩篇中知名度頗高的一首:“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鐘山春色,美不勝收,野趣盎然。全詩圍繞一個“靜”字,表達詩人心無掛礙的超脫情懷。“一鳥不鳴山更幽”句脫自南朝王籍“鳥鳴山更幽”,有學者認為王安石此句系敗筆,但也有學者認為王安石此句另有所指:自己隱居鐘山之下,聽不到朝中攻擊自己、反對變法的聲音,沒人打擾,反而更加清靜。,《書湖陰先生壁·其一》:“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隱居半山園時的一位鄰居楊德逢。王安石有關他的詩多達十餘首,這一首最為有名。全詩描寫湖陰先生清幽靜謐的庭院,遠處的兩山是指鐘山的兩座山峰,它們似乎也喜愛這整潔的庭院,要將滿山的翠綠山色送到湖陰先生家中來。,《定林所居》《北山》《半山春晚即事》《江亭晚眺》《登寶公塔》《秣陵道中》《游光宅寺》……王安石寫於南京的佳作俯拾皆是,生動描繪了北宋時期南京城的美麗風光,飽蘸了王安石對這座城市的一往情深。,在《謝公墩》詩中,這位一向嚴肅的名相難得展現自己幽默的一面:“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半山園有一土丘,是六朝謝玄所居之地,王安石誤以為是《世說新語》提到的謝安和王羲之同游的謝公墩。加之謝安的字也是“安石”,王安石以為自己買下了謝安石的“謝公墩”,得意洋洋寫下這首詩,添了一段“爭墩”的趣話。,除了詩,王安石在南京填的詞也有傳世之作,如《桂枝香·金陵懷古》:“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上闋寫金陵之景色,下闋抒懷古之情,讚美金陵風物,喟嘆歷史興亡,寄託詞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桂枝香·金陵懷古》被認為是金陵懷古詩詞中的佳作,周汝昌點評說:“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只此一詞,已足千古,其筆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肅,兩宋名家竟無二手,真不可及也!”,萬里崑崙誰鑿破——,江蘇大地,留下他的足跡,南京是王安石淵源最為深厚的城市,但在江蘇其他名城,也留下了他的足跡和詩作。,《狼山觀海》是王安石登臨南通狼山,眺望浩瀚大海時寫下的佳作:“萬里崑崙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曉寒雲霧連窮嶼,春暖魚龍化蟄雷。閬苑仙人何處覓,靈槎使者幾時回?遨遊半在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北宋時,長江口還在今南通市區一帶,站在狼山之上,只見浩瀚長江奔流入海,波浪滔天,驚濤拍岸,海闊天空。來自江西的王安石,可能從未見過如此壯闊的畫面,頓覺眼界大開,心胸也隨之滌盪。他遙想,可能是有人鑿破了萬里之外的昆崙山,大水衝決而出,才形成眼前這壯闊的場景吧!,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和“亦敵亦友”的蘇東坡一樣,都非常敬重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王安石早年間曾經在揚州擔任淮南路籤書判官,歐陽修則擔任過揚州刺史,在大明寺內修建著名的平山堂。後來,在一次路過揚州時,王安石登臨蜀岡,遊覽平山堂,寫下《平山堂》一詩:“城北橫岡走翠虯,一堂高視兩三州。淮岑日對朱欄出,江岫雲齊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愷悌,杯觴談笑客風流。不知峴首登臨處,壯觀當時有此不?”前輩歐陽修的儒雅與風流躍然紙上。,當然,王安石寫於揚州的詩作,最為膾炙人口的是那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此詩大約寫於熙寧八年(1075)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從江寧(南京)前往汴梁(開封)的途中。位於長江邊的瓜洲是大運河上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在這裏,王安石心情複雜,眺望對岸的京口(鎮江)和“只隔數重山”的鐘山,他寫下這首傳誦至今的佳作。從詩中,人們讀懂了他重返政治舞台的激動,感受到他對第二故鄉南京的眷念。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更成為千百年來描寫江南春色的神來之筆。,作為長期生活在江蘇的文化名人,王安石的作品已成為江蘇文脈的一部分,王安石的身影也將出現在“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所編纂的《江蘇文庫》中。記者了解到,作為《江蘇文庫·研究編》的組成部分,“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中將會收入“王安石傳”,目前正由東南大學魏福明副教授撰寫。,王安石寫於江蘇的經典詩詞,游鐘山,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鐘山即事,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桂枝香·金陵懷古,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