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字詞溯源說“狂飆”

20

近日,電視劇《狂飆》熱度不減,人們對劇情、演員展開各種討論。我沒有追劇,但“狂飆”這個詞本身讓我這個語文老師犯了職業病,產生了想深入探究一下的興趣。於是,我做了一點兒關於字源詞源的研究。,狂犬、狂人與狂狷,“狂”是個形聲字,形旁是反犬旁,說明該字可能與狗有關,聲旁是“王”字。在《說文》中對該字的解釋是:“狂,狾(zhì)犬也。”,“狂”“狾”的偏旁都是反犬旁。從反犬旁的字有很多,常見的有狗、貓、豬、狼、狐、猴、猛、狡、猾、狩、獵等等,大多與動物有關。有的本身就是動物的名稱,也有的是描述動物的性情,還有的是描述動物的動作或者人對動物施加的動作等等。,“犬”本身是一個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乃至小篆中,這個字就是一個狗的形象,隸變之後慢慢演化為“犬”這個字形。“犬”可以作為偏旁出現,比如:“伏”,就是一個會意字,表示像狗一樣匍匐在地伺機襲擊人。作為部首,更常見的是“犬”字的變形——反犬旁,為什麼稱之為反犬旁呢?因為將“犬”字反寫就正好成了“犭”,故稱之為反犬旁。,回到“狂”“狾”這兩個字,《說文》中對“狾”的解釋就是“狂犬也”。可見,這兩個字可以互訓,意思相近,其本義都是“狗發瘋”。,今人提及狂犬,最熟悉的莫過於“狂犬病”,凡是被狗、貓等動物抓傷咬傷等,都要打狂犬疫苗,以免染上狂犬病。,狗能發瘋發狂,人自然也能發瘋發狂。由狂犬到狂人,實在是一個很自然的聯想。大多數人一提及狂人,自然會想到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其實這個“狂人”不是人病了,而是那個吃人的社會病了,本來一個正常的人,在不正常的社會中,卻被大多數人當成不正常的瘋子。在這篇名作的末尾,魯迅先生借狂人之口這樣寫道:“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從中可見先生對國家、對民族、甚至對人類前途那種最深最廣的憂憤。,《說文》里的狂犬,魯迅筆下的狂人,都有“發瘋”之意。而孔子眼中的“狂者”,卻是“進取”的。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也有若干章涉及“狂”字。比如:,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第十三》,如果沒機會與秉持中庸之道的人結交,那就要結交具有“狂”“狷”這種品格的人。因為“狂者”肯於進取,积極向上,而“狷者”會有所不為,做人做事有底線。,這樣的說法有點類似於明代文學家張岱所說的“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狂”與“狷”正是這樣帶有深情與真氣的品格。學貫中西、才華橫溢的一代文化大師錢鍾書先生曾這樣自我評價:“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狂”是很多文人的特徵,詩仙李白有詩云:“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又有詩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李白正是因為這種“狂”,這種洒脫不羈的性格,被後世所欽羡與仰慕。,不過,一般社會上的人更願意用“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來告誡別人,警醒自己,覺得一個人如果太張狂太自大不是一件好事,正所謂過猶不及。,從狗發狂到人發狂,再擴展引申開來,就到了自然物象的“狂”了。,比如,“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韓愈《進學解》)後世更熟悉的用法“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就是由這句發展而來。,又比如,“十日狂風不偶然,未教桃李斗嬋娟。關西將士曾如此,直入齊宮斬小憐。”(晁說之《狂風》)。狂風本是自然現象,但詩人晁說之這首七絕卻把狂風摧花和人的行為聯繫起來,頗有趣味。,扶搖風起 人生若飆塵,說完了“狂”,再說說“飆”。“飆”也是一個形聲字,形旁是風,說明與風有關,聲旁是“猋”(biāo)。“飆”在《說文》中的解釋是:“飆,扶搖風也。”《莊子·逍遙游》中有名句:“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個所謂“扶搖風”就是“旋風”,就是“暴風”,就是“狂風”。,需要進一步了解的一個字是“猋”,三個“犬”合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個會意字,由三個相同的獨體字構成,就是犬飛速奔跑的樣子。漢字中有很多這樣的字,如“鑫、淼、焱、垚”等,字義均與構成這個字的獨體字的意思密切相關。,其實,“猋”也是“飆”的本字。後來才另外造了一個用“風”字作為形旁的“飆”字。用“猋”來表示暴風,相當程度上也體現了先民的智慧,風本無形,但犬之奔跑卻是有形的,因此給人更生動、更具體、更形象的感受。,這種在本字之外,另加一個形旁,構成一個新字的現象,在漢字發展過程中也很常見。比如,“莫”就是“暮”的本字。“莫”本身就是日落草中,表示天色將晚,後來又加了一個“日”作為形旁,用“暮”來表示這個意思了。又比如,“然”就是“燃”的本字。“然”的上半部分是狗肉,下半部分四點底是火焰,會用火烤肉之意,本義就是燃燒。後來又在“然”的旁邊加了一個“火”字作為形旁,變成一個形聲字,用來表示燃燒的意思了。,“飆”和“涼”結合在一起,就成了涼風。“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班婕妤《怨歌行》)“任揮金碗,莫負涼飆佳致。”(辛棄疾《感皇恩》)這兩句詩中的“涼飆”就是秋風,但班婕妤和辛棄疾對此的感受卻迥異,前者是“常恐秋節至”,後者則是“莫負涼飆佳致”。可見,由於人生境遇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感受亦大不相同。,“飆”和塵結合,則成了飛塵。“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飆塵”就是狂風捲起的塵埃。《古詩十九首》中的這個詩句,讀起來令人驚心動魄。人生一世,這個軀殼寄居於天地之間,確實就像是塵土一樣,轉瞬之間就會被疾風吹散,了無蹤跡。,狂飆為我從天落,“狂”和“飆”單獨說完了,再合在一起說說“狂飆”。“飆”本身就形容“風之大”,再用上“狂”來修飾,那“狂飆”所显示的風力顯然就更其強烈了。,狂飆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天氣現象,所以在很多古詩詞中,都有提及“狂飆”:,狂飆不惜蘿陰薄,清露偏知桂恭弘=叶 恭弘濃。——李商隱《深宮》,狂飆怒秋林,曲直同一枯。——孟郊《湘弦怨》,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曹雪芹《芙蓉女兒誄》,陸上的“狂飆”,常是摧折花木的“兇手”,而曹雪芹更將此景象與晴雯之死聯繫,柔弱女兒身,又怎耐得狂風驟雨吹打,着實令人悲嘆。,若是水上起“狂飆”,那便直接威脅到了行船者的安全。如:,狂飆鼓狂瀾,噴石作雪花。艑郎好身手,過此不敢誇。——查慎行《彈子磯阻風》,狂飆掠舷過,聲聲如裂帛。后船窘呼號,似聞樓擄折。——王國維《過石門》,字里行間,似有浪花撲面,風聲過耳,船隻搖晃。狂飆加上狂瀾,足以令船客膽寒。,塵沙漠漠不逢春,祇覺狂飆攪水濱。風伯也如時態薄,百端阻抑去官人。——汪琬《連遇大風舟行甚遲戲為二絕(其一)》,汪琬的這首詩雖然寫的也是狂飆對於水的攪動,但末二句“風伯也如時態薄,百端阻抑去官人。”卻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這個狂飆已經不只是自然的風暴,而是社會的風暴了。,“狂飆”變為社會風暴,更多人更熟悉的是毛澤東的那句:“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百萬工農齊踴躍,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毛澤東《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1930年7月28日,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攻進長沙,后又在湖南軍閥何鍵十五個團的優勢兵力面前被迫退出。朱德和毛澤東率領紅一軍團從福建的汀州向湖南的長沙進軍,與彭德懷會合,於9月10日再次進攻長沙。但奈何攻城戰中敵眾我寡,紅軍損失慘重,9月13日毛澤東下令撤圍退軍。退軍時寫下了這首《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雖然這是退軍時所寫的詩作,但是,從詩作中看到的不是失敗后的氣餒,而是充滿了革命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毛澤東深信,一場革命的大風暴,即將席捲全國。,“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這句詩中的“狂飆”顯然已經不是具體意義上的狂風,而是有了進一步的引申,喻指革命的風暴,是某種猛烈的潮流或力量。電視劇《狂飆》的導演徐紀周便表示,《狂飆》名字來源於毛主席的這句詩詞,這也很好地契合了電視劇“掃黑除惡”的主題。,關於“狂”“飆”以及“狂飆”,就說這麼多,也許再過三年五年,甚至只是三個月五個月,等《狂飆》熱度過去了,就少有人提及這部電視劇了。但是,再過三年五年,哪怕三十年、五十年,關於“狂”“飆”字源詞源的相關知識,說不定在什麼時候,還可以再派上用場。,作者:於曉冰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語文教師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