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最美讀書時。,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問卷·第三季》希望在碎片化信息時代,人們不要放棄紙質閱讀;在电子化的趨勢下,依然保有對於紙質書的熱愛。,與前兩季問卷不同的是,本季特請出史航、鄭淵潔、肖復興、唐小兵、傅光明、李冬君和袁一丹七位《天天副刊》的老朋友、資深愛書人士作為問卷“出題人”,他們把對於閱讀的思索融入了題目中,在高質量的提問與回答中,讀者們可以領略到閱讀給人類帶來的喜悅與力量。,閱讀是世界上回報率最高的投資行為,希望本版的問卷能夠啟迪、潤澤每一位愛書人士的心靈。,世界讀書日專輯第貳期,出題人:鄭淵潔(作家),答題人:肖復興(作家),史航(編劇、策劃人),王威廉(作家),戴濰娜(詩人、學者),姬小琴(圖書編輯),壹,如果造紙術是您或您的祖先發明的,面對紙質書遭到电子書衝擊,請用一句古詩形容您的心情。,肖復興:碧樹深宮還系馬,青山斷岸欲迎人。(徐渭詩),史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王威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戴濰娜:何處惹塵埃。自我寬慰不用打掃書架了……,姬小琴: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貳,您認為一棵樹成為一本書或一張床,哪個意義大?,肖復興:各有其意。我不贊成誇大讀書的意義。人需要讀書,但也不能只讀書而不睡覺。而且,我現在讀書一般都是躺在床上。,史航:我躺在哪裡,哪裡就是床。我說我寫的東西是本書,別人可能說這是裝訂成冊的廢紙。,王威廉:書的意義大。書承載着大量信息,與生命有着相似的構造,如果一棵樹有意識,它肯定樂意變成另一種生命。人可以睡在很多東西的表面,只要是平整的。換句話說,一棵樹變成一張床是降格性的存在,而變成一本書則是超越性的存在。,戴濰娜:無論成為書或床,對於樹而言都是身後名,也都淪為人類的工具,就算有價值也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了。沒準兒人家樹有自己的價值觀呢?所以樹還是自己活成一棵樹最快活。,姬小琴:書。惠澤人數要比一張床多得多。,叄,紙質書給我們帶來不少生活用語,比如“翻臉比翻書快”“這事翻篇了”等。您認為电子書也能給我們帶來新的生活用語嗎?舉個例子。,肖復興:過去的事放進收藏夾了。,史航:你自己也需要充電了。,王威廉:說真的,我還真舉不出這樣的例子。我只知道當我看書時別人叫我,我會說:“等等,讓我把這幾頁讀完。”但如果我正在看电子書,我會說:“等等,讓我把這頁拉完。”“讀”字變成了“拉”字。,戴濰娜:新的工具一定會帶來新的詞,當然也可能是更簡陋的詞。比如網絡上流行的yyds之類的打頭字母縮寫,恰恰反映出了感知的貧困。,姬小琴:紙質書擁躉者表示想不起任何例子(攤手)。,肆,您想過收藏一本紙質絕版書嗎?,肖復興:從未想過。我不是收藏家,書對我只是用來讀的。,史航:這事兒我幹了很多年了。目前收藏的我自己最珍視的是托爾斯泰簽名的英文版《復活》(附有親筆信),古龍簽名的《古龍早期作品系列》的《殘金缺玉》。,王威廉:想過。書很奇妙,可它有個很笨的身體。無論再暢銷的書,生成和傳播都是有限的,而电子書則是無限的。因此,同樣的內容,書有“這一本”,而电子書則沒法有。至於具體收藏哪本書,我還沒想好,但我不會收藏百科全書那類知識型的,我會收藏文學書。閉合的書木訥如磚石,可想到那裡邊竟然能藏人生百態,即便科技再發達,也不得不承認那是奇迹。,戴濰娜:一直在悄咪咪力所能及地收藏紙質絕版書,以詩歌戲劇題材為主。,姬小琴:實踐過不少次。倒也不是為了收藏而收藏,就是剛好想找來看,發現已經絕版了,遇到就果斷收入。,伍,您會將作者簽名送給您的紙質書拿到網上加價出售變現嗎?,肖復興:不會。我不認為書因有作者簽名而身價倍增。書的價值在於書本身,如同花美在於花,而不在於花瓶。,史航:我不會這麼做。人家在網上賣過我給人家的簽名本,銷路一般。這當然怪我。,王威廉:不會的,簽名讓書變成了“這一本”,收藏好了是文物。,戴濰娜:不會的,沒那麼窮。,姬小琴:不會。喜歡的簽名書都會珍藏,不借不送更不賣。,陸,电子社交方式已經基本取代了紙質書信。您認為紙質書最終會被电子書取代嗎?,肖復興:起碼在我國,我相信紙質書信不會完全被銷蝕殆盡。在以後的日子里,手寫的書信更屬於古典。古典音樂已有幾百年歷史,並未因後來出現包括搖滾、电子等在內的新音樂而消亡,至今在世界各地依然可以聽到巴赫、莫扎特的聲音。,史航:我認為竹簡會被紙質書取代。別的,還是等眼見為實吧。,王威廉:如何來理解“取代”?取代若指紙書在社會層面就此滅絕,成為文物,就像竹簡那樣的存在,我覺得不會。若指取代人們的日常學習和主流應用,那是肯定的。紙書會邊緣化,但應該會跟电子書長期並存。紙書能取代竹簡、羊皮書等,是因為本質上它們是一樣的,都是直接的物質載體。而电子書的科技載體成本高,條件多,萬一沒電都看不了。人類也是一種物質存在,必然對物質實體有着本能需求,這是人性。,戴濰娜:永遠不會。不好意思地說,我一直像一個山頂洞人一樣工作。別說詩歌,就是博士論文和翻譯我都有手稿。鍵盤取代不了紙和筆摩擦帶來的那種即興的歡愉。电子閱讀哪裡有紙質書籍自身攜帶的觸覺、氣息,以及那種閱讀的敬畏感啊。,我有一個偏愛紙書的朋友,他最近都改讀电子書了,就是因為讀电子書沒啥敬畏心,可以使勁兒跳着刷,一本書很快就刷完了。我的排斥就比較根深蒂固,我對電過度敏感,大學一年級到機房上計算機課,就立馬發燒了;坐車經過電力線路密集地帶,不用抬頭就知道頭頂上有高壓走廊,因為會腦袋痛;电子屏的光也讓我不自在……手機、電腦、打印機這些都是污染,可稱作神經污染。現代化不僅耗電,也在消耗我們的肉身。以後的紙質書,大概會是一種極具投資價值的收藏品、奢侈品、養生保健品……,姬小琴:不會。這世上一定有人和我一樣,但凡能找到紙質書(新舊不論),絕不看电子書。,柒,現在很多讀者出於空間和經濟原因,先通過电子書篩選好作品,然後再買紙質書。您認為电子書的問世,是否有利於讀者留下經典紙質書而不是像從前那樣魚龍混雜?進而起到讀者用鈔票投票鼓勵優質作者優質作品的作用?,肖復興:先看或聽电子圖書,是選擇紙質圖書非常好的路徑之一。我自己常這樣做,特別是有聲讀物,聽幾段便可以聽出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想要看的,還省得費眼睛了。這樣的選擇,在鼓勵優質作者優質作品方面,會起到一定作用的。,史航:电子書也可以幫助笨讀者更便利地找到扎堆兒的垃圾書。,王威廉:肯定有利。在我小時候,見到過很多“地攤書”,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內容,但現在,地攤書早已消失不見了。不是說那些奇怪的、廉價的、驚悚的信息,不再被人們所需要,而是那些東西在網上隨處可見,沒必要再賦予它沉重的物質形態。一些網絡小說很火,但轉換成紙書,未必暢銷。我們這個時代的紙質圖書,如果跟過去的時代相比,整體上精良太多,從內容到設計上都是,如果書可以穿越,那將會亮瞎過去讀書人的雙眼。可惜的是,我們今天太多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戴濰娜:我並不覺得這會是一種優選,更相信是一種洪水般的淹沒和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恰等於沒有信息和指引。結果只會是渠道更容易操控讀者,把他們希望給你看到的推到你眼前。,博爾赫斯寫過一個小說,設想有一張巨大無比的地圖,這張地圖跟現實世界是1:1的比例。如果有一天1:1比例的巨大地圖被製作出來,那麼人在這張地圖上一定也是會迷路的。你拿着這張地圖就跟沒有拿一樣,擁有無數選擇反而等同於沒有選擇。,姬小琴:“通過电子書篩選好作品,然後再買紙質書”我沒有操作過,不過想來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精準確定購書單。不過也因人而異,在我看來,紙質書與电子書差異化還是比較大的,好的紙質書會在紙張選擇、排版設計、工藝運用等方面有精心的考慮,設計感和藝術性需要真正觸摸到真書才能Get到,這些想必閱讀电子書體驗不到進而有錯過的可能。,我始終相信,在任何時代,真正優質的作者和作品都是有廣闊市場的,不會因閱讀載體的不同而有太過明顯的差別。,嘉賓薦書,薦書人:鄭淵潔,《古文觀止》《西遊記》《堂·吉訶德》:這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三本書。童年就看了《西遊記》和《堂·吉訶德》,這兩本書留住了我的想象力。青年時期看了《古文觀止》,是從初戀那裡借的。很喜歡這本書。沒想到初戀甩我時提出要回這本書,當時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買不到這本書,我問初戀能不能送我這本書,她拒絕了。我就夜以繼日抄了一遍,結果不少文章就能背下來了。,薦書人:姬小琴,《胡適雜憶》 (唐德剛著):這本書精彩極了,建議搭配唐德剛整理撰寫的《胡適口述自傳》對照閱讀。唐德剛的觀察角度和筆力呈現絕了,就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來說,胡適這位名人由早前的只可遠觀變為可親可近。,《懶尋舊夢錄》(夏衍著):“世紀老人”夏衍的回憶錄,對20世紀前半恭弘=叶 恭弘歷史的講述波瀾壯闊又細節豐沛。如,田漢趕到機場為夏衍送行,在外面的草地上采了一束杜鵑花送給老友,說“可以供你在萬里雲程中欣賞”。,《見笑集》(插圖版)(黃永玉著):98歲的黃永玉先生用兩周時間給每首詩畫了一幅插圖,總共170餘張,這麼有意思的人還這麼高效率,佩服得不得了。這本書適合春夏秋冬四季閱讀。
19
2022.04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5152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