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回看香港音樂的初生年代

20

許願這個名字,音樂圈以外的人聽了可能不太了解,但圈內人聽了,會立刻豎起大拇指。不熟悉他的名字也不要緊,他推出的歌曲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一位資深音樂人和作曲家,許願曾為林憶蓮、張學友、郭富城、鄧紫棋等多位歌手製作歌曲,推出30多張專輯,更是林憶蓮的《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張國榮的《今生今世》《追》等熱歌的幕後功臣。,去年大熱綜藝《聲生不息·港樂季》中,許願就被節目邀請擔任高級音樂顧問。藉著港樂的回潮,近日,許願出版了新書《離地半尺》,將自己了解的以及親歷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港樂故事寫在書中,也記錄了他和林子祥、張國榮、梅艷芳等好友的故事,那也是港樂誕生初期的故事。,被激怒的港樂“親歷者”,許願是一個很隨和的人,聊天的時候他始終都笑呵呵的,但這本書的創作機緣,卻是一件讓他“出離憤怒”的事。,有一天,一位朋友給許願發來一段視頻,內容是兩位視頻博主在討論流行音樂。說到香港粵語流行音樂的誕生,兩位博主隨口說那“只不過是小調的延續”,只提了一下羅文、許冠傑和徐小鳳。這讓許願非常生氣:怎麼能在自己不懂的專業領域隨意發揮?在許願看來,許冠傑的部分歌曲確實受中國小調文化的影響,但他完全有自己的風格,而正是他和顧嘉輝將西方音樂融入了中文流行歌曲,才開啟了粵語流行歌曲的大爆發。,這個不靠譜的短視頻,讓許願下決心寫一本書,把自己親歷的港樂寫出來,那是他的青春,也是林子祥、梅艷芳、張國榮、譚詠麟等一代音樂人的青春,更是深受港樂影響的、幾代內地人的青春。,站在2023年的時間坐標上寫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許願帶着回望的視角,給它取了一個《離地半尺》的名字:離開當下的現實之地,回看青春年代,聽着過去的歌,過往的故事彷彿就在眼前,感覺在並不遙遠的半尺之處,雖然觸不可及但又涌動着暖意,思維已經離開了現實——音樂就是有讓你離地半尺的力量。,初生港樂自帶“中國風”基因,《離地半尺》這本書只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港樂歷史,九十年代和千禧年後很少涉獵,與其說是因為他後來離開了香港樂壇,前往內地工作,不如說,他創作本書的態度是為港樂“溯本清源”。,為什麼探討粵語流行歌的緣起很重要?除了個別視頻博主簡單將粵語流行樂歸為小調的延續,如今市面上還有一種誤讀,認為許冠傑的很多粵語流行歌是從美國搖滾和民謠改編、翻唱而來,是一種簡單的“學舌”行為,這實在是一個觀念誤區。雖然許冠傑一些歌曲來源於貓王的曲子,但許冠傑在很西洋的曲風中加上了很本土的題材,甚至用粵語俚語去演唱,代表了20世紀70年代香港人民的生活,也形成了傳唱的熱潮。,文化研究中,一個文化現象或文藝形式的“在地化”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外來者如何融入當地,經過當地人的消化和再創造,形成新的文藝形式,更能體現當地文化的特質。許願在書中的表達也印證了這個觀點:“改編歌曲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改得好,是為本地音樂的發展加分的。”上世紀70年代的許冠傑,做的就是這樣的事,很多西洋歌曲通過他們的手,變成了香港音樂人的藝術,舶來品已經脫胎換骨。,如果說許冠傑是“妙手生花”的典範,堅持原創“無中生有”的則是著名音樂人顧嘉輝。《滿江紅》《鐵血丹心》《上海灘》《世間始終你好》等顧嘉輝譜曲的作品,又都切中了“英雄”的主題,與那一時期香港蓬勃發展的影視劇呼應,傳唱祖國大江南北。,如果以中國調式和傳統題材為坐標,誕生初期的港樂就有飽含中國風的基因。在粵語流行歌可能尚未成為一個完全清晰獨立的類別時,顧嘉輝就開始創作中國元素的歌曲了。用許願的話說,這是顧嘉輝帶我們去“尋根”。香港文化里,歷史和現代一直並存,樂壇也是如此,初生港樂一邊在實現創作的現代化,一邊又在不停向傳統汲取營養。在音樂上它是中西合璧,在文化意義上,許願現身說法,《滿江紅》這首歌讓他這位曾在國外長大的人擁有了自己的文化認定。對於當時的香港人也是一樣,初生的粵語歌試圖完成文化的追認,更是一批批港人及海外華人向自己的祖國母親找尋文化給養和血脈連接的方式。,揭秘張國榮何以告別歌壇,許願在書里提到了很多他的好朋友——我們共同知道的明星:林子祥、汪明荃、陳百強、羅文、陳慧嫻、黃家駒、張國榮、梅艷芳、譚詠麟、林憶蓮……,許願提到他們,絕不是為了說八卦,而是結合他自己的從業經歷,從港樂發展的角度給我們帶來獨特的解讀。比如提到在飛機上遇到黃家駒,聊起了港人不困於港島本身,在更大範圍做音樂的理想;又比如他提到林憶蓮在《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之前,她在香港已經成為舞曲界的“女王”,完全不是大多數內地聽眾認為的“都市幽怨女性”的形象,而這也折射了當時港樂舞曲類音樂的發展。,當然,許願的回憶中最讓人覺得痛心的,當屬他對“哥哥”張國榮的回憶。張國榮是許願合作的第一位香港歌手,他在歌壇頗有建樹,但許願一直知道,他內心非常掙扎,也向許願透露過自己將提早“封麥”,離開歌壇。許願記得,有一次他和張國榮吃飯,張國榮說之前就是在這家食府,他曾莫名其妙地被旁邊一位食客指桑罵槐地罵了兩個小時,因為這位陌生人是譚詠麟的粉絲。當時正值香港歌壇“譚張爭霸”,兩家歌迷斗得相當白熱化,也導致他們對歌手本人出現不禮貌的言行。,聽了這些,許願震驚地問張國榮為什麼當時不離場,張國榮給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回答:如果他離開,就代表他輸了,他不能讓這樣沒有品德的人贏。這真是個意想不到的回答,在我看來,張國榮所說的輸贏,當然不是這一場嘴架的輸贏,甚至不是“譚張爭霸”的輸贏,而是氣度和胸懷的輸贏,因為他自始至終一句話都沒有反擊。他也曾對許願說,不能讓別人誤以為自己擁有的一切不是實至名歸,可見,“哥哥”對自己的名譽多麼看重,或許也是這種看重讓他內心負重累累,這大概就是他要封麥、離開香港的原因吧。,許願的《離地半尺》會讓人有一種親切感,他說的是我們都聽過的歌,但他講的是我們或許不太了解的故事。歷史是宏大的,而歷史的縫隙中潛藏着人性的微光,揭開歌手身上作為明星的濾鏡,《離地半尺》把那個輝煌的時代和那些輝煌的人,帶到了我們身邊。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