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為求熱度掀罵戰豎靶子,真人秀何以跑偏

20

因為第一季的好口碑,婚姻紀實觀察真人秀《再見愛人2》自開播就備受關注。評分網站為其打出的8.4分,也印證節目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前作的製作水準。然而,節目在內容把控上引發不小爭議。節目播出第二期,被觀察對象張婉婷就因鏡頭前的失態,被“罵”上微博熱搜第一名,從勸其丈夫“離婚快逃”到直接用惡毒語言謾罵詛咒,哪怕當事人公開致歉也無濟於事。誠然,嘉賓本身存在夫妻相處、人際溝通的問題,然而節目製作方任由這份個體“戾氣”不加節制地曝光在大眾面前,甚至為了節目“效果”有意無意引導“輿論審判”、激起更大的“戾氣”。這是否與節目宣稱的“讓觀眾真正感受到婚姻的責任與意義”南轅北轍,更何談啟發大眾思考“提升婚姻質量和幸福感”?,《再見愛人》曾是一檔以視角冷靜克制、評析細膩有溫度“出圈”的節目。節目安排三對面臨婚姻危機的嘉賓夫妻踏上為期18天的旅程。在旅途中,節目組希望通過一些環節設置幫助他們坦誠相見,回首相愛的美好,也直面婚姻問題所在。這一季,節目選擇了三對不同年齡層夫妻,分別對應着異地溝通、閃婚閃孕、老年離婚三種在當代社會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婚姻狀態。眼下,輿論“火力”集中在了演員宋寧峰與經紀人張婉婷這一對閃婚閃孕的夫妻身上。已播出的前兩期節目中,張婉婷以情緒極其不穩定的妻子形象示人,總是言辭激烈地否定、打斷丈夫,當面對其他嘉賓的勸解與玩笑,她甚至表現出了無差別的“攻擊性”。,面對這一幕,本應用剪輯適當過濾激烈爭吵和戾氣的節目主創,卻拉長放大了這對夫妻的衝突。節目標題甚至使用了“張婉婷惹怒觀察團”這樣具有引導性的詞彙。而本應承擔追問其背後深層原因、引導啟發觀眾理性思考的觀察室明星嘉賓,卻成了“吃瓜群眾”,用“吸氧”“扔耳機”的行為宣洩情緒、炮製綜藝效果,持續發表“我很生氣”“張婉婷救過她丈夫的命嗎”等情緒化表達,暗示其丈夫沒有理由容忍妻子的“咄咄逼人”。唯獨社會學出身的教授沈奕斐隱約覺察出了其中的輿論隱憂——“我很擔心看節目的人,會拿這個武器(節目嘉賓批評張婉婷的言論)來攻擊身邊的人。”,一語成讖。播出之後,除了對於張婉婷道德綁架的“輿論審判”之外,有不少網友將現實中的伴侶“對標”張婉婷,借用公眾輿論打壓指責。而這,無異於走向解決溝通問題的反面——一味指責謾罵換不來有效的反思與真正的和解。而這,也消解了一檔節目應擔負的正面引領價值——幫助現實中的夫妻找到有效溝通和正確表達愛與關懷的鑰匙。,當然,參与錄製真人秀的嘉賓身處演藝圈,又選擇在節目中曝光生活細節,理應想到自己會被大眾議論。不過,這種評價的前提是,節目的呈現是相對客觀全面的,而非扭曲、誇大甚至帶有引導性的。在同一期的節目“加更”中,張婉婷的性格缺陷不再那麼突出。尤其是在面對女性嘉賓時,她所表現出的共情、體貼令人印象深刻。而在最新節目中,張婉婷態度180度大轉彎,宋寧峰更是用深情表白引發觀察室嘉賓“撒糖”的感慨。觀眾驚覺,難道這是為完成節目流量“KPI”而精心策劃的一輪宣傳營銷?,這兩年,技巧剪輯成了部分真人秀博取眼球的慣用伎倆。另一檔戀愛真人秀,張雨綺就曾指責節目惡意剪輯引發新人被輿論攻擊而選擇罷錄。個別網絡暴力案件更是給素人嘉賓帶來持續動輒數年的身心困擾。《再見愛人》本是觀眾期待頗高的情感真人秀品牌,對於婚姻問題的呈現理應循序漸進、抽絲剝繭,堅守高品質內容的長尾效應,而不該急於博一時眼球,在操弄觀眾情緒的過程中透支了信用。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