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海派繪畫美人瓷 廬山煙雨浙江潮

20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所在建築的前身是跑馬總會大樓,修築於上海城市發展史上的“摩登時代”,在此展出同樣是“上海摩登”產物的海派繪畫,真是再合襯不過了。海派繪畫名家多出身江浙皖,受太平天國戰亂和辛亥革命的影響,陸續集聚彼時已開埠的上海,在歐風美雨和市民趣味的陶鑄下,逐漸顯現出和傳統文人畫有別的風貌,是“海派”一詞最早的指稱所在,也是近代風氣在中國藝術長河中卷出的最早的一朵浪花。,此次“百川匯海——江浙滬皖海派繪畫名家精品聯展”分兩個單元,可以看作是從“內史”和“外史”的不同角度對海派繪畫史的梳理。第二單元“何為海派”中的名家畫作固然精彩紛呈,第一單元“何以海派”講述海派繪畫形成的社會歷史背景,或更值得一敘。,海派繪畫何以能成一派,這一單元以上歷博豐富藏品為依託,展出大量當年的筆記、雜誌、廣告單、参觀券,將開埠前上海書畫雅集的興盛、書畫市場的形成、出版業的發達、書畫社團的形成、美術教育等逐一道來。光是這些出版物從木刻、石印到鉛印的印刷手段迭代,便是一部極簡的城市史。而模仿傳統箋扇店的展櫃陳列,和牆上所掛賀友直晚年對“老上海三百六十行”中書畫製作、裝裱和交易行業的白描,可以迅速將觀者拉回當時滬上書畫交易的最重要場所,真正身臨其境地感受海派繪畫的蓬勃生機。,箋扇店的展櫃中放着一本登載自1887年開始四十年內不同渠道發布的畫家潤格信息的“合訂本”,大概是整個展覽中時間最新卻最花心思的展品了。當時旅居滬上的大批畫家通過箋扇店、報刊等中介公開自己的潤格,而18世紀揚州八怪賣畫還需遮遮掩掩地以物易物,難得鄭板橋直白——“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書畫市場的商品化又向前邁進許多。,而海派繪畫之所以能成一派,就是畫家在直接市場導向下往市民趣味的集體靠攏:無論是主題上的吉慶喜悅——如吳昌碩畫牡丹、虛谷和汪亞塵畫金魚,還是技法上的中西匯通、雅俗同賞——如海上四任畫人物,衣褶線條模仿陳老蓮高古的鐵畫銀鈎,衣飾配色卻豐富而活潑。,在這“合訂本”里,1887年王震(王一亭)義賣助賑的花鳥扇面只需1角,到1922年就要每冊6元了。這潤格大漲固然有幣制和物價的客觀原因,也未嘗沒有四十年來王震傾心畫藝,融匯任伯年、吳昌碩兩家而有自家面目的主觀提升之功。海上諸家間的轉益多師得益於同行集聚、交流頻繁的氛圍,可惜布展時沒有致力於呈現師承脈絡,對不甚了解的觀眾而言,熱鬧更甚門道。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剛剛結束的“海上客次——徐悲鴻收藏海派繪畫展”,特意一併展出徐悲鴻收藏的幾幅陳老蓮畫作,方便觀眾直觀感受陳老蓮對海派人物畫的深刻影響。,近代瓷畫由商品而藝術,海派繪畫的震蕩不僅局限於畫壇本身,也輻射了相關的行業,比如制瓷。1916年,景德鎮的瓷畫家王琦、王大凡曾赴上海觀摩畫展。久已成名的王琦因此受海派畫家錢慧安影響,從之前人物繪畫學習曾鯨的明暗渲染體現立體肉感,一變為以書入畫,線條飄逸斷續,頗得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神采。王大凡則開始學習另一位海派畫家馬濤,一洗之前泥古的匠氣。他們兩人的“學習成果”,都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所展出的“麗人行——瓷器上的女性圖像”上有所體現。,如果說海派繪畫是對傳統文人畫趣味的背離,是藝術品向商品的靠攏,大約同時,在江西景德鎮開始的近代瓷業改良,其體現之一就是同光年間淺絳彩瓷的出現,是商品向藝術品的提升,模仿或者放大了文人審美在瓷畫上的影響。一個由雅而俗,一個由俗而雅,美術和工藝美術也在近代有了合流。,19世紀以降歐洲的制瓷技術已日臻成熟;20世紀初歐洲、日本開始向中國大量傾銷瓷器,而景德鎮的拳頭產品已經從一般器皿變為仿古瓷、美術瓷,從百姓日用轉為案頭清供。拉高海派繪畫市場價的收藏家,自然也是推動瓷業生產改良的收藏家。,這種受眾轉變帶來的合流,也體現在創作者的身份地位和價值觀念上。以王琦、王大凡為代表的瓷畫家群體“珠山八友”,其自我認知和外界認同已經由工匠變成美術家,他們繪製的人物瓷畫一般都帶有繪瓷者落款,因而具有了作者屬性。浙博展出的美人瓷,除了帶落款的“作者瓷”,也有一般神仙、吉慶主題的“行活”,觀者亦可藉此對比他們的筆觸和構圖。,“作者瓷”中有一件是海棠形的茶盤,盤中繪有一名仕女在瓶花、佛手的相伴之下憑案讀書,所讀的內容則只能由題款的“深閨睡起讀兵書”來判斷。此一句來自明初方孝孺的題畫詩《二喬觀書圖》。“二喬觀書”至遲於五代就已進入人物畫的重要題材序列,二喬讀的是兵書,卻是元以後的題畫詩才逐漸取得的共識。本是冶艷的閨閣場面,卻因為強調所讀的是兵書而平添幾分肅殺。作者落款“甲午荷月”,後世觀者不免會聯想當日東亞戰局,深閨讀兵書之形象則更能引人嗟嘆。,整個春天滬杭兩地的畫展觀客都會被兩個大展吸引目光,一是上海博物館的“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一是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宋韻今輝”藝術特展,一中一洋,噱頭十足。熱門展品如《剩山圖》,排隊半小時,觀展卻只能半分鐘。同在上海人民廣場旁和杭州西湖邊,上歷博和浙博孤山館區上述兩展展品豐富,融匯中西,觀客卻寥寥,倒是體驗上佳的好去處。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