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張若昀拍《顯微鏡下的大明》是一種脫離舒適圈的自我挑戰

20

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歷史筆記體文集,由馬伯庸、周榮揚擔任編劇,張若昀、王陽、戚薇、吳剛、費啟鳴、高亞麟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正在熱播中。原著中,馬伯庸翻閱了大量史料,甚至包括明代小縣城的地方誌和公文,最終將發生在明代小縣城裡的案子疏通前因後果,着眼於平民的政治生活,呈現出了《顯微鏡下的大明》。日前,該劇編劇之一周榮揚接受記者專訪表示,解構原著,才能重構故事。“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故事里可以有。因為故事總是寄託人們的願望,對公理正義的追求,自古不絕。”,初衷:看熱鬧看門道悉聽尊便,《顯微鏡下的大明》原著講述的是六起明代基層政治事件,作者馬伯庸從明代一系列罕見的民間檔案文書里,挖掘出了塵封已久的六個民生往事,聚焦於一府一縣乃至一村之內,記錄的是最底層平民的真實政治生活。首播的“絲絹案”便是第一個故事。故事的開始從張若昀飾演的擅長數學又認死理的“算獃子”帥家默(歷史上和原著中的帥嘉謨),意外發現當地賦稅的驚人漏洞引發,帥家默所在的縣城一己承擔起了周圍各縣百多年的絲絹稅賦。在原著中,馬伯庸按照歷史事件發展來梳理的《絲絹案》,周榮揚坦言,對於影視化改編,觀眾的心理是跟着人物命運走的,可以理解為一個取材於原著、重新編排的故事去看。“而因為這個劇,對這段歷史事件產生興趣的觀眾,也可以試着去讀《顯微鏡下的大明》原著。算是馬伯庸的兩種打開方式。”,原著在講述《絲絹案》故事時,同步對明朝的朝廷結構、制度等進行了解釋,原著是歷史筆記體,可以鋪陳開來把明朝的官制稅制說得很清楚。在劇版中,這些是通過人物的行動線去逐步展開的,周榮揚舉例,比如一開始賭場涉及的三個案件,展現的是一縣之中三班六房如何運作,如何審理案件,而仁化知縣方懋珍急於結案,是因為新知府要來上任。知府黃凝道雖統管八縣,但是八縣攻守同盟鐵板一塊,他也需破局之子。帥家默無意間捅破人丁絲絹稅的紕漏,引出稅冊和魚鱗圖冊,直至後面的隱田。財政、律法、市井、衙門種種,都融進故事的推進過程中。“對這些知識點不感興趣的觀眾直接看故事,有興趣的觀眾自然會接收到,看熱鬧看門道悉聽尊便。若干生僻但又必須出現的名詞,片方也很友好的做了彈出字幕當做註解。”,改編:確定了帥家默的赤子定位,劇中,張若昀飾演的“算獃子”帥家默偶然發現了仁華縣的稅賦有問題,為民請命,要出來伸張正義,揭開真相,並且藉著查明稅賦案,來給自己的父親平反。原著對於帥嘉謨的人物塑造不夠立體,沒有詳盡的解釋他是誰,他來自哪裡以及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帥嘉謨其實只是《絲絹案》的“引子”,甚至是各個利益集團的工具人,當這件案件變得複雜之後,就完全不受帥嘉謨的控制了。對於改編過程中帥家默的人設,周榮揚表示,原著並不是小說,所以沒有塑造帥嘉謨人物的必要,在有據可查的史料里,可以合理推測,但不能去虛構補全。比如原著里帥嘉謨之前也有人發現過人丁絲絹稅的紕漏,卻沒有留下更多記錄。而劇本里這個曾經發現人丁絲絹稅紕漏的角色,就放在了帥家默父親帥敦誠身上,父子兩代人,靠着数字的指引,去糾正一個長達百年的錯誤。“在這個改編過程里,我們確定了帥家默的赤子定位。”,“一個在風暴眼裡堅持錯誤的数字就要被糾正的人”,周榮揚說,帥家默堅信“數性至誠”,這是他的靈魂底色。“被誤解被中傷,被各方勢力利用也好,追殺也罷,数字誠不欺我,風暴與我何干?帥家默至誠至真,反為世人所不解。一顆赤子之心,世人常理度之,曰其痴傻。”在周榮揚看來,一個看似沒有明顯成長弧線的主角,這在故事領域里是棋行險招。而這恭弘=叶 恭弘故事之舟看似暴風雨中飄搖,帥家默就是定住的錨,他越是單純,就越讓圍繞着他的人,折射出人性的各種面相。周榮揚以劇中情節舉例——知縣鄧思齊在利益糾葛上是帥家默的對手,但是在算學造詣和天真情懷上對他嘆服,帥家默被押解走前,一縣之尊,朝戴罪之身深深一躬,之後獨自面對空椅,回想過往種種不堪,終究有愧於心。“見微知著,世事人心。”,除了更加豐富了帥家默的性格、身世背景,與原著相比,劇版還加入了帥家默的好兄弟豐寶玉(費啟鳴飾)、豐寶玉的姐姐豐碧玉(戚薇飾)兩個主要人物,以及陳大山、陳小枝這些村子中的人物。在周榮揚看來,劇中這些各縣的百姓們更像《三言》里走出來的人物,是市井人情和煙火氣的存在,他們可能並不理解帥家默如此執着要去糾正人丁絲絹稅的做法,更無從得知更高的利益群體為此暗中博弈。“心懷蒼生之人,往往妨礙他的也是蒼生,這些人有私心有想法,甚至有的還會成為阻力的一部分,但不忍苛責他們,他們只是被剝奪了全面了解事件真相的權利,無人可在自己親身經歷的歷史進程中開上帝視角。”周榮揚說,回看歷史,在塵埃落定、真相揭開之時,那些埋頭苦幹的人,拚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他們的故事會在民間口口相傳,成為這個文化共同體的一部分而留存,“這是民間樸素的正義和公平。”,人物:張若昀脫離舒適圈自我挑戰,原著中的帥嘉謨因為算學出眾,只是為了尋找習題進入架閣庫演算,這才偶然發現人丁絲絹稅的紕漏。周榮揚表示,歷史的真實不等於戲劇的真實,而很多湊巧發生的史實,聽起來反而像是臨時編湊的故事。在那段真實的歷史中,各方人等都因為各自的利益而牽動,恰巧趕上萬曆年間推行“一條鞭法”清丈田畝的大背景,這才演變成一場民變。“一條鞭法”推行,民眾得到短暫喘息,隨後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直至天災人禍朝代更迭,興亡皆是百姓苦。周榮揚坦言,劇中的帥家默,寄託着某種理想化的人格,眼中看似只有数字的對錯,但吃百家飯長大的他眼裡也曾見百家的苦。“‘錯誤就要被糾正’,讓事情回到它原本應該有的樣子,‘算獃子’胸腔里跳動的是赤子之心。”,從編劇角度看,周榮揚表示,張若昀與“帥家默”算是某種程度上的雙向奔赴。“我們覺得這個年齡段的男演員他最適合這個角色,而行業里充斥着大量同質化的項目時,他能選擇這個劇本和角色,也是一種脫離舒適圈的自我挑戰。這是對表演事業有追求的痴氣在的,這一點痴,殊為難得。這個角色的分寸感很難拿捏,我覺得他的完成度很高,而且是有驚喜在的。”,對話,平凡人的笑與淚不該被忽視,新京報:原著始終強調“歷史真實性”,影視化過程中,為了講好這個故事,劇版是否在一定程度捨棄了這個原則?,周榮揚:不同的文藝載體,創作時的原則當然不盡相同。作為歷史筆記體的原著當然是搜羅目前關於這個事件能找到的各種史料和歷史學者們的相關論著,力求準確。但是影視化成能被觀看的故事,我們就要化實為虛,讓主線更加集中,這是講故事的規律。但是虛構過程中尊重基本的歷史脈絡,不改變已知的歷史走向,盡量貼合當時的歷史氣質。這個歷史不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歷史,而是那些升斗小民的歷史。早市上無端被人打翻入水的幾尾魚,公堂前九出十三歸印子錢奪去的幾畝地,荷鋤夜歸嘆息的老者,山間採茶放歌的村姑……平凡人的笑與淚,不該被長久的忽視。因為他們不是別人,他們正是我們。,新京報:這次參与《顯微鏡下的大明》改編的過程是怎樣的?改編的整體思路和馬伯庸有過什麼樣的交流和統一?,周榮揚:我和馬伯庸有不少共同的朋友,卻總是緣慳一面。前年春節,馬伯庸在三亞過年,跟編劇朋友柏邦妮一起喝茶,聊起他接下來的項目,就是《顯微鏡下的大明》第一個故事絲絹案的部分。《顯微鏡下的大明》其實是馬伯庸老師寫的一本歷史筆記體文集,並不是小說,影視化的改編難度可想而知,出品方留白影業於是“逼迫”他自己來改成劇本。馬老師在小說領域已經成績斐然,被其他人改編的作品也是不在少數,但是自己上手做編劇卻是頭一回,多少有點忐忑。小說寫作的自由度和影視劇本作為劇組“建築圖紙”的種種限制大不相同,必須迅速上手一種新的寫作方式。聊着聊着就聊及我寫的電影《大明劫》,也是從歷史的縫隙里截取一個斷面,一恭弘=叶 恭弘知秋。於是一拍即合,馬老師來自山海間的邀約,說一起來做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其實在馬伯庸的原著里就已經做到了,一段絲絹案的記載,被他旁征博引,把一件陳年舊事周邊的各方博弈講得生動有趣。但出場的人物實在太多了,雖然很早就確定這是個群像戲,但是照原著的群像出場方式,顯然是不符合影視規律的,畢竟這是個劇集,而不是歷史專題片。好在原著也是馬伯庸本人寫的,以馬之矛攻馬之盾,他很快交出了劇本初稿。整個故事的骨架基本確定,人物設定和各方關係也脈絡分明,着實不像一個第一次寫劇本的人的水準。當然他也被這種有限制的寫作方式折磨得夠嗆,號稱絕筆於此,今後再也不寫劇了。一個優秀的內容創作者,掌握了一門新的寫作手法,我不信能忍住不出手。他會不會食言再度寫劇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曹盾導演的《敦煌英雄》的電影劇本也出自他手。,《顯微鏡下的大明》大框架已定,後續的劇本調整工作就是一場接力賽。節奏、人物、細節合理性等種種改動,保留馬伯庸的原汁原味,同時讓這鍋湯更加濃稠而有風味。得感謝留白影業和愛奇藝敢於嘗試這種十多集體量的短劇集,首先保證不兌水,原湯才能化原食。也感謝潘安子導演和攝影美術造型等諸部門,劇本討論時關於視覺方面的呈現,實現出來深知不易。觀眾厚愛,稱這次劇本合作是雙廚狂喜。必須說大廚還是馬伯庸老師,食材也是他提供的,我只不過幫着調調味碼碼鹽,做一個編劇分內之事。,新京報:回顧整個改編創作,最困難的一部分是什麼?,周榮揚:創作過程本身還是挺愉快,既然劇組同仁都希望做一個不太一樣又有品質的作品,些許困難,不足為外人道也。非要說最困難的部分,其實還是整個行業前幾年追求流量和虛假效益的風氣,讓太多希望做這類探索的,尊重觀眾的審美和智商的從業者難覓機會。張頌文老師曾說過大多數演員收入情況不佳,我也見到有潛力的年輕編劇迫於生計無奈的離開行業。我還算是幸運的,《大明劫》已經上映快十年了,經常還能收到通過其他途徑觀看到這部影片的觀眾留言,說當初沒趕上去院線觀看支持,欠我一張電影票。當初票房不佳確實影響投資者的信心,讓後來者望而卻步。不過作為創作者,作品本身被認可並被觀眾長久惦念,是我應該借這個採訪,向這些觀眾朋友致謝。觀眾對好內容自會做出判斷。今年開篇,熱播的劇集和院線熱映的電影,品質都足以稱道,市場正在回暖。在影視寒冬里磨練演技的演員,打磨作品的內容創作者,在這個流量退潮的冬春之交,終於被觀眾們發現。相信觀眾,也期待觀眾對優質內容的支持,會讓這個行業得到良性發展。我們的觀眾,配得上擁有更好的作品。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