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建成於明代的隆福寺,歷經歲月洗禮,遺留下的一組雕刻精美的藻井、兩通高大雄渾的碑刻,分別藏於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和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它們是明清兩朝的一個歷史縮影,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本文作者通過數次走訪和爬梳史料,撥開雲霧,為我們串聯還原出“隆福古寺”至網紅打卡地“隆福寺街”的流變過程。,先農壇的精美藻井,可與西斯廷教堂穹頂壁畫相媲美,春節后,幾個朋友相約到位於北京中軸線南端先農壇內的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参觀遊覽,原本以為這裏只是一座講述中國古建築演變發展歷程的博物館,一番探尋后才發現館內深藏珠玉、別有洞天。特別是太歲殿內的一組古代建築——藻井,格外引人注目。大家不覺駐足觀賞,同行的一位書畫界的朋友不禁驚呼:“這是可與西斯廷教堂穹頂壁畫相媲美的東方瑰寶啊!”,藻井是我國傳統建築中規格較高的室內裝修手法,一般用於殿堂的正中,如帝王寶座、佛像座之上。太歲殿內展出的藻井中,又以“隆福寺萬善正覺殿位於中間釋迦牟尼佛上方的藻井”最為精美,也最具代表性。,該藻井上下共分六層,每層圓形主框架上均細雕雲紋圖案,最上方頂蓋板上繪有一幅瀝粉貼金的星象圖,繁星點點。一、二、三、五層是瓊樓玉宇狀的天上宮闕,彩雲繚繞之中眾多神仙分列其間,二層和四層的壁板、天花間彩繪二十八星宿神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組美輪美奐的藻井,不僅是一座稀世的藝術珍寶,而且在建築史、天文史方面,也具有極寶貴的價值。,就在隆福寺建成的七年前,羅馬西斯廷教堂開始修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用了近五年的時間,終於在教堂整個長方形大廳的屋頂完成了《創世紀》,這是西方宗教藝術和繪畫藝術的集大成者。藝術是最具民族性的文化,隆福寺正覺殿藻井與西斯廷教堂壁畫在觀看時都需採取仰視的方式,如果說西斯廷教堂穹頂壁畫是名聲在外、風頭無兩的西方貴婦,隆福寺藻井就是“養在深閨無人識”的東方少女,它的價值和魅力還有待人們進一步的發現、發掘。,見我們對此藻井頗感興趣,陪同的友人饒有興緻地給大家講起了藻井背後的故事。原來這組藻井並非出自先農壇,隆福寺才是它的“老東家”。而隆福寺是明清皇家寺院,小小一組藻井就如此驚艷,作為曾經享譽一時的京城古寺名剎,它是否還遺留下來別的文物呢?,五塔寺中有隆福寺創建碑,記述了敕建大隆福寺的原因及寺內建築的情況,之後,經過多方探尋,我們終於得知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五塔寺)收藏有隆福寺的碑刻,我們立刻決定去探訪一次。,從地鐵九號線國家圖書館站出來,沿着河邊向東走四五百米,到北京動物園西北門對面,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五塔寺了。,五塔寺最近幾年熱度持續上升,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進入館內,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被稱為“小柬埔寨”的金剛寶座塔。只見長方形的平台之上矗立着五座小塔,神似東南亞的吳哥窟,帶有濃郁的異域風情。,金剛寶座塔周圍碑石如林,在碑石中繞了一大圈,我們終於在寺觀碑刻區內找到了立於明景泰四年(1453)四月的隆福寺創建碑。此碑為青白石質地,通高6.62米,經典的螭首龜趺御制碑形制,可以說是罕見的豐碑偉制了。,細看這通碑,發現隆福寺創建碑碑文為明代宗朱祁鈺御制,至今仍清晰可辨。通讀下來,前半部分為明景泰三年(1452)六月十八日敕諭,表達了皇室治理天下、造福百姓的決心,特別提到了崇佛是舊有傳統,佛道可以“導善化惡,救災恤患,召福致祥”。後為御制新建大隆福寺之碑碑文,記述了敕建大隆福寺的原因及寺內建築的情況。,想那正統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大軍來犯,明英宗朱祁鎮聽信親信宦官王振的建議,御駕親征,卻在土木堡兵敗被俘,五十萬明軍精銳傷亡殆盡。瓦剌太師也先統帥大軍挾持英宗進逼北京,消息傳來,京師人心浮動、一片惶恐。危急關頭,在太后和兵部尚書於謙等大臣的支持下,留後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登上皇位,改元景泰,並遙尊英宗為太上皇。代宗繼位后,重用於謙、石亨等主戰派,粉碎了瓦剌大軍對北京城的多次進攻。後來,由於多路勤王軍隊陸續抵達北京,加之進攻北京的軍事策略失利,讓也先挾持英宗以要挾明廷謀利的陰謀落空。北京保衛戰取得大勝,明王朝也轉危為安。,而景泰元年(1450),英宗被釋放回京,已經坐穩皇位的代宗在巨大皇權的誘惑下,不願還位於那個曾經被俘、讓帝國蒙羞的皇兄,但又對失去權力的英宗十分忌憚。代宗為了防止英宗復辟奪權,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將已經成為太上皇的英宗安置在內城的南宮,名為供養,實為軟禁。代宗還違背自己繼位前對太后和大臣們的承諾,於景泰三年(1452),不顧朝廷內外的反對,廢掉英宗的兒子、原皇太子朱見深(即後來的成化帝),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一出爾反爾之舉,一方面損害了代宗的權威,另一方面也激起了英宗對代宗的怨憤,這也是後來“奪門之變”發生的又一重要誘因。,敕建寺院,鈎沉出一段跌宕起伏的明中期皇權政治鬥爭往事,明代除明世宗朱厚熜寵信道教和道士外,其他帝王和皇室大多親近佛教。代宗認為信仰佛教能夠“導善化惡,救災恤患,召致福祥”,於是命工部在紫禁城東側修建隆福寺。在隆福寺的營建過程中,由於代宗的默許,將南宮內外的大樹肆意砍伐,還拆掉了南宮翔鳳等殿的石欄杆,供建寺之用。這實際上是對當時幽禁於南宮的英宗的政治打擊,背後難掩代宗藉此立威的政治圖謀。,從史料中我們知道,隆福寺始建於明景泰三年(1452)六月,次年三月建成。整個建造過程動用了大量工匠和軍夫,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工,其中督辦人員多為太監和朝廷重臣,如太監尚義、陳詳、陳瑾,工部左侍郎趙榮、兵部尚書於謙也參与了隆福寺的修建。太監尚義奉事皇家建築五十年,效力於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五位皇帝,永樂朝曾赴西北督修瞿曇寺工程,宣德朝參与南京大報恩寺收尾工程,正統、景泰朝被欽派督修大功德禪寺、大興隆寺。另外,明代著名的建築師蒯祥也參与了隆福寺的建造。,大凡敕建寺院,落成后皇帝通常要親自“臨幸”。然而,隆福寺建成后,在代宗要親臨寺廟上香敬佛時,卻發生了儒生諫言皇帝罷幸隆福寺事件。國子監監生楊浩和姚顯上疏秉筆直言,痛陳“昔王振竟生民膏血建大興隆寺”之後,懇請皇帝“請自今凡內臣修蓋寺院,悉行拆毀,以備倉廒之用”。由於儒生諫言反對,朝中也有大臣上書代宗,請他善待太上皇。這一系列事件使代宗有所顧忌,因此未到隆福寺內拈香敬佛,史載“皇帝覽疏,即日罷幸,敕都民觀。緇素集次”。這場借皇帝臨幸新建的隆福寺之爭,看似儒佛之爭,實質上是明代專制皇權下的官員士大夫階層與宦官內臣之間的權力之爭。,明朝初建后,出於分化瓦解蒙藏事實上的政治與宗教結盟關係,對藏傳佛教大加禮遇。明成祖朱棣曾經多次冊封藏傳佛教領袖為國師、大國師、法王等,後繼的歷代皇帝也大多崇佛。明代隆福寺曾駐有僧官,統領京城佛教寺院。,寺因人興,也以人廢。景泰八年(1457),懷有野心的大臣徐有貞、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等人為謀取擁戴之功,趁代宗病重之際,發動政變,幫英宗成功奪回皇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奪門之變”。,重返皇位的英宗廢代宗為郕王,又在石亨、徐有貞等人的讒言蠱惑下,殺害了當年擁立代宗、為明王朝立下大功的兵部尚書於謙。,代宗被廢后不久去世,葬於今海淀區玉泉山北麓金山口。英宗複位之後,開始追究當年修建隆福寺時拆毀南宮的舊事,處理了與該寺相關的僧人,又將建寺的太監陳謹等四十五人“下錦衣衛鞫之,既而鎖項,令修補完備,各降其職”。隆福寺作為代宗敕建的佛寺也因此繁華不再,日漸凋敝,鮮有人至。,隆福寺重修碑,碑文滿漢合璧,是此碑與創建碑最大的不同之處,緊鄰明景泰隆福寺創建碑的,是立於清雍正三年(1725)十月的隆福寺重修碑,此碑原在隆福寺后碑亭內,同樣是青白石質地、螭首龜趺形制,通高亦為6.62米,為清世宗胤禛御制。碑文滿漢合璧,這是與明代立於272年前的隆福寺創建碑最大的不同之處。,重修碑碑文主要記述了隆福寺所處的位置,明代營建的往事及寺院殘破不堪的狀況,以及清雍正年間重新修建隆福寺的緣由及過程,強調了是為眾生福樂祈求佛法護佑萬民的良好願望。,1644年,清軍入關,明清易代。同這片土地上億萬生靈的命運發生改變一樣,隆福寺也迎來了它新的歷史篇章。始建於明景泰三年(1453)的皇家寺院隆福寺,此時已近兩百歲了。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偶經此寺,見這座古剎殘破不堪,有感於懷,乃“弘施資財,庀材召匠,再造山門,重起寶坊”,對隆福寺進行了為期三年的修繕,不僅重建山門,還增建了一座二層佛樓。整修后的隆福寺“前後五殿,東西兩廡,咸葺舊為新,飾以彩繪。寺宇增輝之觀,佛像復莊嚴之相”。其後,雍正還為隆福寺真如殿御書匾額“慈天廣覆”。,有明一代,始終面臨着來自北方的巨大壓力,因此,懷柔西藏各勢力密切西藏地方與明朝中央的關係,成為明朝中央政府的重要戰略選擇。從這一政治目的出發,明朝制定了“多封眾建,尚用僧徒產”的治藏宗教策略,始終與西藏地方各政教勢力保持着密切的關係。,明清鼎革,不僅是一姓王權的更迭,也是統治民族的變化。清朝作為一個人口較少、經濟文化落後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大一統政權,聯合與之相鄰並一直與明朝對立的大漠蒙古諸部,成為清朝的既定國策,“興黃教”成為清朝籠絡統治蒙藏地區的思想武器。從順治帝開始,之後的清朝帝后們對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虔誠信仰並大力推廣。在這個大的宗教和政治背景下,隆福寺經過這次大修后被改為胤禛故邸雍和宮的下院,成為一座喇嘛廟。,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又為隆福寺御書兩幅匾額“法鏡心宗”“常樂我凈”懸於寺中,隆福寺再度恢復了作為朝廷香火院的輝煌。,明代隆福寺是皇家香火院,也是京城唯一的番僧、禪僧同駐寺院。清代為皇家香火寺廟,雍正、乾隆都為這座寺廟寫過碑文和匾額。在京師內,同為明清兩朝香火院的寺院尚不多見。,換了人間,隆福寺成為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市民文化休閑地,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五百年只是歷史的彈指一瞬間,隆福寺也在歷史的變遷中幾度興衰。為了找尋更多關於隆福寺的歷史故事,我們幾個文物愛好者再次相約,重遊東城區東四北大街路西的隆福寺街。,剛剛走出東四地鐵站,大家就感受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人間煙火氣息。,歷史上的隆福寺因緊鄰皇宮,地理位置優越,所處東四牌樓一帶民居稠密,商賈雲集,香火旺盛。因香客雲集,攤販也紛至沓來。清末民初之際,隆福寺廟會達到全盛,它也因廟會的興起而名盛一時。據《日下舊聞考》記載,隆福寺在“本朝雍正元年,每月九、十有廟市,百貨驕聞,為諸市之冠”。,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隆福寺遭受火災,損失嚴重。至民國年間隆福寺已破敗不堪,昔日人頭攢動的廟會盛況不復存在。1951年建東四人民市場時,拆除了隆福寺的部分建築。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隆福寺損壞嚴重。隆福寺的正覺殿在被拆除時,部分藻井的構件被保留下來,最初存放在北京西黃寺,1988年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籌建時,藻井殘件移入先農壇太歲殿,同為碑中巨制的隆福寺創建碑、隆福寺重修碑,也在這一時期被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徵集入館。至此,隆福寺遺留下來的一組藻井、兩通古碑,都作為珍貴文物在博物館內予以保護。,今天的隆福寺故址已成為繁華的現代商業區,隆福寺小吃、隆福寺書店、隆福廣場、隆福大廈、隆福醫院……隆福寺街因寺得名,也是在昔日隆福寺廟會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2020年11月,隆福寺街入選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2022年,入選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衚衕類第一批),成為了首都的一張名片。,一組雕刻精美的藻井,兩通高大雄渾的碑刻,歷經歲月洗禮,是古人留給後代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色。與文物對話,讓我們懂得敬畏與感恩;與歷史相知,使我們洞察時代變遷,這也許就是尋訪隆福寺文物古迹給我們帶來的些許感悟和收穫吧。
01
2023.03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184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