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保護、修復牽動人心,大批量新發掘出土的文物亟待修復,現有修復人員卻難以及時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務,這也許是當下整個考古學界面臨的難題。近年來,科技賦予考古的能量越來越大,當考古遇上AI,又會碰撞出什麼火花?,文物虛擬修復受到重視,日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騰訊SSV数字文化實驗室順利簽約,正式啟動項目合作,雙方圍繞文物考古行業普遍存在的文物修復與考古繪圖方面的共性難點,以三星堆為試點,嘗試通過人機協同AI智能的方式輔助文物修復工作。,據悉,此次合作將在保留文物出土信息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視覺、AI技術突破傳統保護修復手段的局限性,以移動傳送形式實現文物及其碎片信息採集、整理的智能化協同,為文物考古專家進一步研究提供協助,為文物的認知、保護、復原、研究、展現和傳播提供更豐富的技術選擇,助推中華文明考古探源工程。,“202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啟動了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截至2022年11月,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共出土編號文物17000餘件,完整器物4800餘件。”在簽約儀式現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唐飛介紹,目前考古工作已由田野轉向室內,全面開啟文物修復、整理和研究工作。大量殘缺、開裂、變形、腐蝕嚴重的出土文物需要及時進行清理、拼接、整理和保護修復,任務非常繁重。“傳統修復受限於文物保護原則和修復力量短缺的制約,無法快速對文物價值進行充分挖掘。虛擬修復可以在不干預文物實體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研究和修複目的進行多種表達和展示,滿足不同受眾和場景需求。因此,文物虛擬修復與展示越來越受到業內重視。”,首期試點修復頂尊跪坐人像,“在此次合作之中,我們主要負責文物的修復和繪圖。”騰訊PCG ARC實驗室負責人單瀛介紹,出土文物的拼裝工作非常繁瑣,但藉助於虛擬手段,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高效。“譬如文物在坑裡時,一些碎片有些變形,以前都是要靠人工去拼裝。但我們可以通過虛擬手段,把每個小碎片進行数字化,通過各種AI算法,包括深度學習等一些方法,找到相應的銜接點,像滾雪球一樣把碎片拼接起來。”,單瀛說,有時因為時間和自然力的緣故,一些文物的碎片可能會有殘缺,甚至有的碎片無法找到了。“這時,就需要用到一些機器生成的方法。本來是需要考古專家去‘腦補’的,但是通過AI技術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去猜測和補全,比如說通過對稱性之類的方法,把缺失的部分想象出來。”,在簽約現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劉志岩說,AI智能是當下科技考古非常需要的技術。譬如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以往考古人員完全依靠手工拼對,如果能依靠AI智能進行學習,提升拼對的效率和準確度,這對考古工作來講,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推動。“不光在文物保護領域,在尋找遺址發現文物的過程中,我相信数字化也是一個有很高應用場景的科學技術。譬如通過数字化,我們可以分析地形地貌,判斷哪些地方更容易有古代遺址的分佈。還有考古研究方面,通過数字化技術,對文物微觀特徵的識別,讓我們對文物本身有一個更深刻的認知。”,據介紹,目前技術團隊基於經典三維形狀分析的算法,已在少量現有公開的文物數據集上打通流程,初步驗證AI算法對文物修復拼接具備可行性,下一步將獲取更多其他文物數據進行測試。同時,基於三維深度學習的碎片拼接算法,在完整雙碎片拼接任務中取得一定效果,精度在仿真數據集上處於學界算法的領先地位,下一步可拓展到多碎片實驗中。“我們的首期試點,是修復三星堆三號坑出土的頂尊跪坐人像和8號坑的青銅大神獸。在這裏面我們採用了補全算法和矯形算法,同時也採用了人工交互的数字化修復環節。”單瀛介紹。
08
2023.03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225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