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凌家灘出土文物首次“大團圓”

20

玉豬、巨型石鉞、三角恭弘=叶 恭弘形飾……正在安徽博物院新館展出的“璀璨星光——凌家灘文化展”中,194件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與觀眾見面。作為凌家灘文化的一次重量級大展,本次展覽促成了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27件凌家灘文物“回鄉”團聚,實現了對凌家灘遺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7家文博機構聯手,凌家灘出土文物首次集中亮相,在安徽博物院新館五樓,194件精美文物齊聚展廳,星光璀璨,熠熠生輝,講述5000多年前凌家灘的動人故事。,考古泰斗嚴文明先生曾說:“在長江中下游,凌家灘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鋒隊。”1985年被發現的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年代距今5800年至5300年,總面積約140萬平方米,是迄今發現長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凌家灘文化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並稱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1998年,凌家灘遺址被列入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21年被列為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凌家灘文化展策展人、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孟倩介紹,凌家灘文化展命名為“璀璨星光”,取自蘇秉琦先生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滿天星斗”說,“凌家灘無疑是深邃暗夜中最為矚目的、散發著璀璨光芒的一顆明星。”,為了全景展示凌家灘文化面貌、凌家灘與其他史前文化互動交流,本次展覽精心遴選故宮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遼寧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7家文博機構收藏的凌家灘、紅山、良渚、北陰陽營、崧澤、薛家崗出土的具有重要考古價值與歷史意義的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共計194件,其中不少是首次在安徽展出。,“回家”團圓,故宮館藏凌家灘文物難得一見,記者在展廳現場看到,玉鷹、玉人、玉豬、玉龜及玉簽組合器等珍貴文物集體亮相,讓不少聞訊趕來的觀眾驚喜不已。,一進展廳,安徽觀眾非常熟悉的大玉石豬被單獨安放在展廳一角。利用玉料自然形態雕刻而成,這件大玉石豬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形體最大和最重的豬形玉雕。,玻璃展櫃里,玉龜及玉簽組合器安靜陳列。玉龜形器巴掌大小,中空,器壁較薄,內外壁光素無紋,旁邊有一枚扁長條形的玉簽,頂部中間單面有一個小孔。孟倩介紹,玉龜形器出土時位於墓主腰襠部,玉簽位於龜形器內,共計出土3套。“考古專家推測,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掛在腰間非常珍視之物。玉龜、玉簽組合的出現可能與占卜密切相關。”,大名鼎鼎的凌家灘玉龍也為了此次展覽專程從含山博物館“趕來”。孟倩介紹,龍作為中華文明最具象徵性的形象符號,在史前時期多種文化中均有體現。凌家灘玉龍呈首尾相銜的環狀,龍身近尾部有一鑽孔,應是作系掛或連綴使用。“在中國史前時期不同文化中,龍的形象不盡相同,但都是多種生命體的藝術加工,被賦予巨大力量與無限功能,折射出先民們對龍的崇拜以及背後的宗教哲學觀念、民族心理等。”,遠在故宮博物院的27件凌家灘文物在此次展覽中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件巨型石鉞長34厘米、寬23厘米、厚3厘米,是名副其實的“重量級”,重達4.25公斤。凌家灘最近考古發現中,一件長38.3厘米、上寬24.3厘米、下寬28.5厘米的石鉞亮相,被認為是凌家灘目前發現的體量最大的石鉞。而在此之前,故宮博物院藏的這件巨型石鉞則是凌家灘出土石鉞中最大的。,另一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三角恭弘=叶 恭弘形飾”長10.3厘米、寬6.1厘米、厚3厘米,兩面精磨,一面琢磨恭弘=叶 恭弘脈紋,一面平整光滑。正面以一條豎陰刻線作為恭弘=叶 恭弘莖,兩側有18組對稱陰刻線斜向分佈,象徵恭弘=叶 恭弘脈。有專家認為,“三角恭弘=叶 恭弘形飾”的性質與圭相同,是象徵權力的玉禮器。,舉炊烹飲,凌家灘人物質生活富足,5000多年前的凌家灘是長江中下游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鋒隊,凌家灘人的生活也非常豐富多彩。,雞形陶壺、陶碗、陶缽、陶盤、陶豆、扁足陶鼎……展覽中,五花八門的飲食用具反映了凌家灘人餐桌的豐富。據介紹,為了滿足生活需要,凌家灘先民已經發展了種植、養殖、打獵、漁獵等多種經濟。展覽還根據考古發現,為觀眾整理了凌家灘先民的日常“食譜”。“糧食包括水稻、菱角、蓮藕、薏苡屬、櫟屬等。肉類包括豬肉、狗肉、野豬肉、鹿肉、虎肉、鳥肉,一般通過狩獵獲得。”凌家灘人還喜歡吃“水產”,魚肉、蚌肉都在他們的“食譜”中出現過。,作為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凌家灘玉器製作技藝精湛,造型別具匠心。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美玉器以及玉芯、玉料、治玉工具的發現,表明凌家灘已經出現治玉工匠及生產玉器的手工業作坊。展覽中,凌家灘玉璧、玉鐲、玉璜、玉冠飾等精美玉器集中展示,美輪美奐,5000多年前工匠的精湛技藝令人驚嘆。,其中一件兔形玉梳背表面光滑,上部被精心雕琢成了一隻玲瓏可愛的小兔子,下部是帶有四個圓孔的長條形凹邊。展覽策展人、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孟倩介紹,這件器物可能是梳子的組合件——梳背,插在頭髮上作為裝飾品。“凌家灘出土的動物形玉器除了玉兔外,還有玉龍、玉鷹、玉龜、玉鳳、玉蟬等等,形象逼真又不誇張,基本都出現在高規格墓里,或體現了某種原始宗教信仰。”,展覽中,一件水晶耳璫經過5000多年歲月的洗禮,依然晶瑩剔透。這件水晶耳璫的球面體在顯微鏡下放大120倍觀察仍不見磨擦痕,其拋光的凈面度很高,可與現代拋光技術相媲美。,豐富多樣,文化交流觸角或跨越千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此次展覽專設篇章,對凌家灘文化與同處於長三角地區的崧澤文化、北陰陽營文化、薛家崗文化以及同為史前三大治玉中心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相似文化因素進行類比展示。孟倩介紹,紅山、凌家灘、良渚並稱為“史前三大治玉中心”,其玉器既有勾連,又各具特色,社會形態也具有極其相似之處。此次展覽中,紅山玦形玉龍、紅山玉鳥、良渚玉冠形飾等重量級文物遠道而來,與凌家灘玉龍、玉鷹、玉冠飾等對比展示,令觀眾耳目一新。,其中,來自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紅山玦形玉龍出土於建平牛河梁遺址第2地點1號冢4號墓,通體精磨,光澤圓潤,是紅山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類之一,也是玦形玉龍中的第一件正式考古發掘品,對紅山文化玉器時代的最終確定,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紅山玦形玉龍與凌家灘玉龍都是首尾相接,都為獸面,都雕有牙齒,都有可穿線系掛的小孔,器型有頗多相似之初,令人稱奇。孟倩介紹,紅山文化與凌家灘文化雖然從地理位置上看相隔遙遠,但不排除在5000多年前,兩地上層社會存在彼此交往和文化交流。除了紅山玦形玉龍外,位於湖北的后石家河文化玉龍與凌家灘玉龍也極為相似,這進一步證明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基因源遠流長。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