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馬伯庸:我沒有活在過去,而是“拚命把頭往回探”

20

2019年,《長安十二時辰》掀起的全網追劇熱潮猶在昨日。兩年後,馬伯庸又帶我們探索一座古城——洛陽。,這個12月,作家馬伯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霸屏”。,視頻App里,觀眾一集集“上頭”追着由黃軒、王一博、宋茜等主演的劇集《風起洛陽》;影院正上映雷佳音、李現等主演的電影《古董局中局》。,“破圈程度還挺意外的。”日前,馬伯庸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書店裡,馬伯庸的小說被擺在非常顯眼的位置,他自己若看見了,會問店員賣得如何;馬伯庸的親戚朋友、前同事,以及兒子學校的老師都在觀影追劇,還提出不少意見。“這些意見我都記下來了,都是未來創作的第一手參考”。,2019年,《長安十二時辰》掀起的全網追劇熱潮猶在昨日。兩年後,馬伯庸又帶我們探索一座古城,洛陽。,《風起洛陽》故事因懸案而起。洛陽“不良井”人高秉燭被捲入一樁案件,在想方設法自證清白時,與調查父親被毒殺真相的百里弘毅,以及世家出身的內衛武思月相遇。三人一同查案、揭秘的同時,也展開了一幅恢宏、綺麗的古都盛世圖景。,“如果你有機會穿越到當時的神都,一定要先去南市,那裡包羅萬象,煙火氣十足,是神都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你可以喝胡辣湯、羊肉湯、牛肉湯,體驗充滿煙火氣的洛陽湯文化。”,神都是唐朝洛陽的官稱,多用於武則天時代。一提起那時的洛陽城,馬伯庸立即如嚮導一般,駕着時光機帶你穿梭回去,貼地飛行,指引着好玩、好吃之處。他還會一臉興奮地告訴你,在路上,可能遇到高秉燭、百里弘毅、武思月等人。,所以,為什麼寫洛陽?,馬伯庸說:“喜歡中國歷史的人,不可能不對洛陽產生興趣,這個城市裡發生了太多著名的故事,有着太多著名的人物。不過洛陽最吸引我的點,還是它的美食,民以食為天嘛!”,劇中,王一博飾演的百里弘毅開場就在品嘗冷泉黑魚、冰酪、羊湯等,會給出“尚可”“甚好”“上品”的評價。這讓人不由想起《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吞食的水盆羊肉,吸溜的水晶柿子。馬伯庸自己偏愛的洛陽美食則是羊肉湯、牛肉湯。,馬伯庸去過很多次龍門石窟,每次去都會坐在盧舍那大佛下面,仰望許久。不為別的,就為找到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很難描述,類似於冥想,你會在某一個瞬間感覺與古迹心意相通,渾身會有微微的震顫感。當這種感覺出現時,你就會知道,可以開始創作了。”馬伯庸還把這種體驗寫進小說《古董局中局》中。,當初為了寫《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把長安城布局一坊一坊地敲進表格里,再參照楊鴻年的《隋唐兩京坊里譜》,邊讀邊把諸坊的功能、典故、所居名人寫進批註。,而此次創作《風起洛陽》的故事,對馬伯庸影響最大的書籍,是一本《隋唐洛陽城——1959-2001年考古發掘報告》。,馬伯庸說,我們對於洛陽的全部了解,都是基於歷史學家們對文獻的考據以及田野考古的挖掘。這本考古報告涵蓋了洛陽城的城牆、城門、街道、里坊、宮殿、園林、水系……“對於創作者來說,它就像一張極為詳盡的地圖,讓整個洛陽城的骨架瞭然於胸。”,馬伯庸認為,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存在意義,就在於它的空間。“它是一個文明的高度總結,是把人類區別於自然的重要設施。寫出空間感,就寫出了一座城市的質感”。,城的空間有了,而生動的靈魂在人。馬伯庸覺得,寫作者必須要把視角放低,去揣摩當時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衣食住行,揣摩他們最關心的事和話題。“只有冒出煙火氣,才能把一個時代真正的質感刻畫出來,畢竟普通人之所以普通,是因為他們才是那個時代的大多數”。,馬伯庸對洛陽的研究從未停歇。最近他頗關注洛陽東部的二里頭遺址,因為這裏隱藏着中華文明最早的痕迹,洪荒時期的先祖源頭。他感慨,一個人研究歷史久了,會無法抑制地向上游追溯,想要探究自己的本源,一窺上古風貌。,在馬伯庸眼中,一個朝代就像一個人,有其獨特的氣質——“每個朝代都有它迷人的一面,也有它醜陋的一面,這種多元化的複雜,才是最令人入迷的”。,“我原來喜歡三國,後來對唐產生興趣,最近一頭扎在明朝裡頭,未來大概會在秦末多停留一段時間吧。”,馬伯庸說,一旦在某個領域傾注了感情,就會希望能夠為它做點什麼。他熱愛歷史,但也明確自己並不是一個活在過去的寫作者,而是一個“拚命把頭往回探”的人。“我希望不是穿越回去,而是把過去接回到現在”。,每當賣出小說版權后,馬伯庸就不再過問影視化的事宜。對於近來網上關於原小說和影視改編關係的熱議,他的理解是,小說和影視作品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原著改編是一個翻譯和再創作的過程,中間必然會出現變化。改編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影視作品能否準確把握住作品的內核。,馬伯庸的IP熱度很高,他的《風起隴西》改編劇集也已經殺青。網友說,會不會出現“馬伯庸IP大宇宙”?,馬伯庸表示,他對IP宇宙並不排斥,但個人的興趣目前並不在此。“我的創作方向是偏現實主義的,必須在歷史上找到一個錨點,這就不太容易拓展關聯,我暫時也沒考慮去規劃。這種事,還是隨緣吧”。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