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精諳丹青且酷愛京劇,梅蘭芳擅長京劇表演亦喜好繪畫,相同的藝術追求和生活情趣,讓兩位巨匠大師惺惺相惜,且行且近。,梅蘭芳與張大千交往頗早,他們初識時,張大千說道:“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梅蘭芳聽了大惑不解,張大千隨即解釋:“你是君子動口,擅長演劇;我是小人動手,只會畫畫。”說完,二人開懷大笑。,上世紀30年代初,張大千寓居北平,與梅蘭芳不時相聚,他們談戲論畫,相得甚歡。梅蘭芳向張大千請教如何畫美人,張大千認為,京劇與繪畫在表形訴狀、抒情達意、虛實多寡等方面,皆有相通之處,彼此可以汲取豐厚的藝術營養,因此回答道:“你自己就是一個最標準的美人,你只要把你戲台上的各種樣子畫下來就行了,千萬不用再參照別的樣子了。”彼時,張大千將繪就的《荷花》等得意之作贈送給梅蘭芳,梅蘭芳則把自己的唱片、劇照等回贈給張大千。張大千經常到廣和劇場觀看梅蘭芳的表演,而梅蘭芳每次演出前,總要留出整排的戲票送給張大千,讓他與家人、朋友一過戲癮。,1948年4月,畫家吳湖帆在上海邀請梅蘭芳、張大千、謝稚柳在其畫室迎春雅集。四人興之所至,聯手完成了一幅《梅蘭雙清圖》。吳湖帆率先起筆,畫上一束幽蘭,梅蘭芳接着乘勢畫上一枝臘梅,謝稚柳為畫作點綴補白,張大千錦上添花,題寫了一闕《浣溪沙》:“試粉梅梢有月知,蘭風清露灑幽姿,江南長憶好春時。珍重清歌珠簇落,定場聲里動芳菲,丹青椽筆妙新詞。”整幅作品構思精妙,色彩淡雅;書畫交融,珠聯璧合,更從一個側面讚譽了梅蘭芳抗戰時期在淪陷區蓄鬚明志、拒為日寇演出的民族氣節,以及抗戰勝利后重登舞台為百姓歌舞的愛國熱忱。,翌年8月,張大千應印度國際大學邀請前往講學,梅蘭芳在家中設宴為張大千餞行。不意從此天各一方,良辰好景、千種風情,已然無人可說。,1982年,梅蘭芳幼子梅葆玖與其師姐童芷苓率團赴香港演出,大千弟子、台灣著名京劇演員郭小庄恰好在港躬逢其演。回到台灣后,她將梅葆玖的演出錄像帶攜至“摩耶精舍”,放映給張大千夫婦觀賞。張大千看得津津有味,稱讚梅葆玖酷似其父,頗有父風。郭小庄又轉告了梅葆玖的請求:30多年前,吳、梅、謝、張四人攜手合作的《梅蘭雙清圖》,因歲月動蕩,已不慎散失,請大千先生賜墨,復繪以作留念。張大千感慨不已,於是揮毫重繪《梅蘭圖》一幅。畫作縱三尺,寬二尺許,左側繪寫一枝淡雅高潔、芬芳內斂的梅花,右側描摹一束秀麗勁挺、青翠欲滴的幽蘭,右上端抄錄當年所題的《浣溪沙》詞,又續寫了一段跋語:“三十三年前,在海上與朋輩集湖帆丑簃,弄筆為歡笑。湖帆先撇幽蘭一握,畹華為補梅花,乃索予倚小令題之,稚柳且為予點易数字,畹華攜歸綴玉軒。頃者,其公子葆玖蒞香江,雲此畫已成陳跡,不在人間矣。其尊人與湖帆俱相繼棄世,倩友人要為補寫。葆玖孝思如此,畹華當含笑九泉。而予車過腹痛,老淚縱橫矣!八十四叟爰大千。”緬懷故人、賡續交誼之情,溢於毫端,躍於紙上。,梅葆玖演出結束返回北京,不久收到張大千寄自台灣的《梅蘭圖》,展玩之下,不勝感動,於是在農曆的十月十五日這天,復函答謝:“頃展寶繪,如仰丰儀。復蒙藻飾,不勝追思。竊以香生幽谷,照春輝而銜哀,妙筆橫斜,借一枝而遣詞。關河雖隔,雲天高誼難忘;魚雁能通,拜謁登堂有期。臨風翹企,不盡依依,謹布謝悃,伏希手披,順候興居,恭祝綿頤。”並依囑精選了自己的《霸王別姬》劇照和便裝照各兩張,寄呈大千先生。,此後,梅葆玖將《梅蘭圖》視若至寶,因為它不僅飽含了張大千和梅蘭芳兩位藝壇大師的深厚友情,而且凝結着張大千與梅氏父子兩代人跨越近半個世紀的感人故事。
30
2022.06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5471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