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夜場能否打開博物館美術館流量新入口

20

從落日餘暉到璀璨星河,浦東美術館鏡廳“定格”浦江夜景,近期成為小紅書平台上一大分享熱點。隨着春暖花開白晝漸長,上海博物館、龍美術館西岸館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增設夜場,為大眾提供了有別於白天的觀賞體驗。夜間另一種文化休閑的可能,甚至有常態化趨勢。,然而,文博美術場館的夜間延時開放,僅僅意味着運營時間的增長嗎?館方真的準備好擁抱“夜場時代”了嗎?業內更加呼籲的,其實是與夜間場景相適配的獨特文化藝術供給,是夜遊給博物館、美術館帶來的活力新入口、流量新入口。這無疑對館方的策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對大眾觀展熱情的呼應,亦為文旅融合提供新的支撐點,記者觀察到,目前申城開放夜場的博物館、美術館大多集中在這樣兩類——,一部分展館的夜場配套大展限時運行,呼應着大眾的觀展熱情。時下,上海博物館每周三、周六加開的夜場,考慮到的便是“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這一重磅引進展此前預約一直滿額的火爆情形。而龍美術館西岸館最近一連“上新”包括“張曉剛:蜉蝣”“喬爾·梅斯勒:靈性之旅”等六個展覽,同時將展館切換至“夜場”模式。去年余德耀美術館舉辦爆款展覽“奈良美智”時,也曾啟動“夜場”,以分散日間客流。,還有一部分展館本身便地處旅遊黃金地帶,其提供的夜遊體驗,儼然成為文旅融合新的支撐點。坐落於小陸家嘴C位的浦東美術館便是典型。這家美術館開館不久便全面開放夜場,並且在市民遊客眼中,從自然到人文、從建築到藝術品的疊加,創造了一種更甚於白天的體驗。而最為加分的,自是館外頗有氛圍感的美景:白色長廊形成充滿電影感的畫框,三排座椅供人們靜靜休憩,等待對岸外灘萬國建築群華燈初上,夕陽墜入其背後。與之體驗相類似的,還有徐匯濱江的美術館群落。江畔與館內互相導流,市民遊客既能欣賞高品質藝展,又能在江邊踱着步子,看水波蕩漾、飛鳥掠過——這種體驗在涼風習習的夏夜尤為具有吸引力。,在上海藝術研究中心青年學者郭奕華看來,構建國際文化大都市,博物館、美術館夜場帶來的文化藝術供給,是重要組成部分。“在上海這座城市,市民遊客夜晚有什麼樣的休閑好去處,體現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夜經濟的文化深度。,夜間開放的博物館、美術館,提供了一種有別於夜間逛商場、泡酒吧、上電影院或劇院等等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城市文化消費需求旺盛的映射。”,打破時間上的限制以外,呼喚更多的“夜晚限定”文化藝術供給,在業內看來,開放夜場的博物館、美術館,不僅意味着運營時間的延長,更需要提供一些“夜晚限定”,一類有別於日間常規觀展的獨特文化藝術內容。它們可以依託館外養眼的風光來策劃,但不能全然指望美景撐起人氣,否則這樣的夜遊終究是不可持續的。,針對夜場的內容策劃,此前申城的博物館、美術館有過一些嘗試。例如,每年國際博物館日,全市很多文博場館均推出“博物館之夜”;中華藝術宮以“藝術宮之夜”探索音畫融合的跨界藝術體驗;圍繞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佳節,程十發美術館發起“美術館夜遊”;上海玻璃博物館曾策劃“和最愛的人夜宿博物館”。可惜,就全城範圍以及全年365天而言,這些嘗試仍不夠。據了解,目前滬上一些博物館、美術館已把更多的夜場相關活動策劃提上日程,有望今年夏天陸續推出。,“文化展館尤其是博物館的展品通常與大眾存在距離感,而夜場恰恰能憑藉一些特色活動的策劃,開啟館方新的活力入口,甚至是流量入口。”博物館人吳萌說。有過考察世界多地博物館經歷的她,坦言不少博物館夜遊活動曾讓自己眼前一亮。吳萌向記者舉例道,曾在湖南博物院某個國際博物館日的特別夜場活動中,看到整座展館被布置成大型實景解謎遊戲,志願者紛紛身着與辛追夫人同時代的服飾,邀請觀眾穿梭於館內尋找線索。英國V&A博物館的“星期五奇妙夜”(Friday Late)則形成了常態化,固定在每月最後一個周五舉辦,契合著這座博物館以當代視覺文化和設計為主題的定位,通過一系列現場表演、電影、裝置、辯論、現場DJ等形式營造出一個輕鬆的“藝術之夜”。而在梵蒂岡博物館的一次夜場活動中,她步入著名的“拉斐爾房間”,置身全方位環繞的拉斐爾巨幅壁畫,聽了一場小型的古典室內音樂會,“那感覺妙極了”。,博物館、美術館開夜場,絕非易事——無論水電開銷還是人力保障,都意味着不容小覷的增量,對於展館而言更不應是標配。誠如有業內人士坦言,博物館、美術館夜場如果缺乏優質內容和活動作為支撐,對觀眾沒有產生黏性,無異於一種公共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有人提出,對於已開設的夜場,博物館、美術館需要做好更充足的準備,探索拉近大眾與藝術之間距離的更多個性化方式。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