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頂流明星、流量藝人與主流影視表演文本生產

20

40年前,英俊小生周里京在電影《人生》中飾演男主角高加林,他因為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角色塑造,於是成為上世紀80年代最耀眼的明星,也讓“高加林難題”成為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年輕人爭相討論的人生選擇題。40年過去了,部分取材於路遙小說《人生》的電視劇《人生之路》播出。由於原著曾深深影響過一代人,於是電視劇在播出時,自然也備受矚目。不過觀眾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劇集改編過程中與原著的關係上,至於扮演主角高加林的陳曉在表演中倒是收穫一片好評。,從周里京到陳曉,觀眾在得知《人生》要改編成電視劇版時曾有過擔憂,一來是已有珠玉在前,難免會先入為主,二來是一直以來在各類古裝劇和偶像劇中飾演男主角的陳曉,是否可以駕馭黃土高原上長大的高加林?,上一次有過這種擔憂甚至更甚的是,去年胡歌在電視劇《縣委大院》中扮演縣委書記梅曉歌。熟悉胡歌的觀眾都知道,胡歌自出道以來,出演的幾乎都是仙俠劇、古裝劇或者年代劇:《仙劍奇俠傳》的李逍遙、《射鵰英雄傳》中的楊過、《偽裝者》里的明台、《琅琊榜》里的梅長蘇等都是胡歌演藝生涯中塑造的令人難忘的角色,或俏皮可愛、或風度翩翩,或儒雅穩重,都很好地發揮了胡歌英俊帥氣的特性。而此次要在一部正劇里扮演縣委書記,就連喜愛他的粉絲也不免地表示擔心:他演縣委書記會不會太帥了?演員形象會不會跟現實中的官員形象太不符合?還好,電視劇播出后,胡歌的表演讓大家鬆了一口氣。無論是在第一集出場時操場跑步的意氣風發、昂首挺胸,還是成為縣委書記后重任在肩的拼搏之態,以及一些走路的細節和微表情的使用,都讓觀眾們感受到胡歌到位的演繹及其之於形象的貼合,一定程度上也讓大家重新思考頂流明星、流量藝人與主流影視表演文本生產的關係問題。,過去,在主旋律影視劇或重大主題影視劇中使用娛樂明星出演正面角色或革命領袖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會遭遇輿論批評。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1998年香港明星張國榮在恭弘=叶 恭弘大鷹導演的電影《紅色戀人》中扮演共產黨人靳,引發大眾的集體不滿,當時很多人在影片拍攝前對導演選擇香港演員詮釋紅色革命者並不看好,認為張國榮英俊優雅、氣度不凡,從小又是受到不同於內地的教育,不能夠去理解電影中要表達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而另一方面,流量明星也不太願意花費精力去出演可能收視率不佳的主旋律影視劇,而願意亮相更受大眾喜愛的古裝劇、年代劇和商業大片,從而實現名利雙收的演藝效果。,然而近些年,隨着新主流影視劇成為行業的一道“必答題”,加上大眾消費時代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發生轉變,創作者在生產新主流影視劇時,採用明星流量出演主要角色成為影視創作的新現象。,電影領域,從《建國大業》開始,“數星星”成為該系列電影最重要的賣點,然後到了《我和我的祖國》系列的集錦式電影,也以“明星扎堆”作為宣傳亮點,以博求更大的市場傳播度和接受度。這波操作,也影響到了電視劇領域,一些重大主題電視劇以及正劇開始摒棄使用特型演員或非知名演員的做法,而轉向了使用新流量策略,大量使用頂流明星,來擴大影響力:《理想照耀中國》(2021)作為一部系列劇,以不同時期的40組人物和閃光故事,記錄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年以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不息奮鬥的動人征程。該劇大量使用當前圈內頂流明星,如王凱、靳東、趙麗穎、陳曉、王一博、王俊凱、成毅等;《功勛》(2021)以“國家敘事、時代表達”的藝術手法,用單元劇的形式,將首批八位“共和國功勛”人物搬上屏幕,詮釋了他們“忠誠、執着、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在該劇中,周迅扮演科學家屠呦呦、黃曉明飾演核動力潛艇專家黃旭光等,帶動了一大波流量。以改革開放為背景的電視劇《啟航:當風起時》(2021),選用了吳磊和侯明昊兩位“小鮮肉”來領銜主演,此外,黃軒在《山海情》扮演男主角——村幹部馬得福,趙麗穎在《幸福到萬家》和《風吹半夏》兩部劇中分別飾演農村婦女何幸福以及上世紀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弄潮兒許半夏。即將播出的《夢中的那片海》,則選擇了肖戰來擔綱主演……,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由此發現,近些年的新主流影視作品在創作時正張開臂膀擁抱流量藝人,而過去更多出演古裝劇、年代劇的明星們也紛紛轉投向此類主旋律正劇,實現了與新主流影視作品“合謀”的可能。這背後的原因,從製作方角度出發,影視劇藉助明星的影響力可以使作品快速“出圈”,影響到那些原本對新主流作品並無太多興趣的觀眾。比如《縣委大院》在開播前即得以矚目,除了正午陽光口碑優良的製作班底外,胡歌的出場也吸引了一定程度的目光;而聚焦改革開放的時代群像劇《風吹半夏》,則憑藉女主角趙麗穎而在開播前業已收穫了一批粉絲受眾;電影《長空之王》在預售階段斷層領跑,也與主演王一博有密切關係。,而從演員和其團隊的角度來看,在加速時代下,明星藝人也需要跟隨影視市場的導向,跳脫出古裝劇和都市情感劇的“舒適圈”,轉型進入當下更受社會關注的領域。國產影視題材的重大變化,推動明星藝人以角色類型的轉型來尋求其於業界的安全感,同時又可吸引類型之外的受眾。比如本文提到的陳曉、胡歌、趙麗穎、王一博等在出演《人生之路》《縣委大院》《風吹半夏》《長空之王》等作品之後,觀眾和製作方都會發現他們的戲路更寬了,粉絲的圈層也更加擴大了。,這可謂是當前影視圈一種兩全其美的流量新策略,也證明了主旋律創作與市場化運營並不矛盾。,首先,我們認為影視劇創作不應設限,不能“一棍子打死”,簡單粗暴地認為流量藝人只能演一些商業劇,而不能出演正劇及重大題材的電視劇。其次,我們應尊重劇本,在最大範圍內選用演技過關、與角色相貼合的藝人。流量不流量沒關係,合適就行。陳曉可以演黃土高坡上的高加林,胡歌也可以扮演縣委書記。而那些年輕一點的演員,我們也要給予耐心,給他們成長的空間。當然,我們也應該切記,新主流的影視劇創作不能“唯明星論”,“數星星”不能成為業界之風,不能只為了流量而不顧口碑,要善於起用一些社會公眾形象好的流量演員,有助於主旋律影視劇出圈又叫座。,另外,演員選擇不能凌駕於劇本之上,內容為王自始至終是影視劇創作的永恆之道。事實上,好的影視劇內容創作與好的表演可以相互成就,新主流影視劇與明星亦可相互成全。高質量的新主流影視劇可以助推產生新的流量明星,譬如年輕演員張晚意在《覺醒年代》中扮演陳延年,由於該劇的高口碑也讓他一躍成為一線男明星;還有熱依扎,多年來一直在各類劇中出演配角,因為在《山海情》中飾演水花一角,深入人心,不僅摘下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也成功出圈,成為家喻戶曉的女演員;當然,更典型的例子則是今年的爆款劇《狂飆》,人到中年的張頌文因為飾演反派人物高啟強,入行20年後終於爆紅,成為今年到目前為止最紅的流量。這些事例再次證明,只有從編劇、製作到選角等多方面共同合力,才能讓主旋律的作品展示出越來越強的吸引力,讓更多的觀眾產生共鳴與共情。,作者:黃鐘軍 浙江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