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春晚“大象”回家,“五一”木偶劇院首演

20

2021年,一群大象從西雙版納一路北上遷徙1000多公里的事件引發全球關注,在2022年央視春晚上,人偶音樂劇《萬象回春》以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創作的《大象來了》為藍本,讓15頭“大象”再現那場“旅行”。作為藍本的《大象來了》正是根據這群大象的經歷創作的環保大戲,記者專訪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院長趙永庄,揭秘《大象來了》背後的創作故事。該劇將於5月1日在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卡酷劇場首演。,標準,故事要真實,“大象”要1:1比例製作,當時正在着手為中國木偶藝術劇院規劃2022年創作題材的趙永莊院長覺得,2021年大象北上遷徙的新聞事件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既然雲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那麼受到重視,我們也考慮要將這個題材作為2022年劇院的創作選題。”當此想法還在醞釀之時,央視春晚導演組便聯繫到劇院,希望他們能在春晚的舞台上創作一部關於雲南大象的節目。趙永庄表示,在彼此沒有任何溝通的前提下,雙方的想法竟然不謀而合。,創作過程中,趙永庄與主創團隊將去年4月到8月追蹤象群軌跡的文字、視頻資料反覆研究,不僅從中發現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也為《大象來了》的創作方向定下了基調——創新。趙永庄表示,作為一部紀實性史詩舞台劇,首先遵循的原則便是劇中的故事情節不能亂編,必須都得是真實發生的事。除此之外,形象也要真實,此次《大象來了》中的11頭“大象”和4頭“小象”,都是嚴格按照真象的1:1比例製作而成。,製作,八次下廠研發“大象”,表演難度大,據趙永庄介紹,《大象來了》為了完全寫實,僅以一頭“大象”為例,便高2.5米,長2米,寬2.6米。當第一版大象木偶製作出來后,眾人便被眼前那隻重達120斤的“大象”驚呆了。雖然要求寫實,但是這麼大的體積,演員根本無法表演。,經過45天,導演石學海帶着團隊八次“下廠”考察與不斷研發,一種新型泡沫材質的材料代替了不銹鋼,“大象”的骨架變得更輕便也更環保,富有彈性,整個“大象”也成功“減肥”至60斤。,在演員與“大象”磨合的過程中,為了再度減輕重量、增加透氣性,原本的橡膠皮面被一種新型再生布所替代,而為了保證“大象”鼻子的靈動性,象鼻中還安裝了八根極細的鋼絲拉環,便於演員操作。正當所有人都認為,“大象”的問題已經成功解決時,演員在表演中的視線與透氣性問題隨之而來。對此,主創分別在“大象”的頭部、身體等部位用密度比較高的黑色紗布開了十二個洞。即便如此,整場演出60分鐘下來,當演員把大象木偶卸掉,裏面貼身的純棉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幕後,“大象”因太過真實被春晚觀眾投訴,經過整整兩個月的創作,2021年12月16日,春晚總導演劉真、副總導演田梅等在中國木偶藝術劇院觀看了《大象來了》的演出。雖然演出引得大家起立鼓掌,但新問題也由此而生,“如何將60分鐘體量的作品濃縮成6分鐘?”最終,央視春晚導演組定下以“木偶+歌舞表演”音樂情景劇的形式,再現“雲南大象旅行團”的故事,《大象來了》主創團隊也最終設置了完整的故事線和歌舞表演:“象哥哥”和“象妹妹”之間的玩耍;“象爸爸”和“象媽媽”歲月沉澱中愛的表達;“象哥哥”叛逆、偷喝酒、醉酒情節;最後大家在“旅行”中迎接新生小象的到來……作為一部音樂情景短劇,春晚導演組也邀請了沙寶亮、劉迦、王莉參与劇中歌曲的現場演唱。,由於15頭“大象”在舞台上太過逼真,春晚節目組接到了投訴電話,觀眾表示國家不允許使用真象來表演,使得節目組連連解釋,鬧出了烏龍。同時,劇院也收到眾多觀眾反饋,6分鐘不過癮,希望能看到完整版的作品。採訪中,趙永庄透露,這部大型紀實性史詩木偶劇《大象來了》從今年5月1日首演之日起,未來的每周五晚都將作為駐場演出在中國木偶藝術劇院上演,讓全中國乃至於全世界的客人,都能看到《大象來了》,讓它成為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面向世界的窗口。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