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於震自導自演《鼓樓外》:完成心愿,一次足矣

20

由王之理編劇,於震自導自演,講述京城木匠師徒傳承和兄弟恩怨和解的現實題材劇《鼓樓外》正在北京衛視熱播。該劇被認為是《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后,又一部地道的京味劇,劇中原汁原味的北京風情和“藝大於天”的工匠精神,特別有觀眾緣。不少觀眾點贊《鼓樓外》匠心濃郁,京味十足,在接地氣的師徒故事中流淌出溫潤人心的人生大道。,為什麼自導自演《鼓樓外》?從《人世間》里招人恨的“駱士賓”到北京木匠於鐘聲,於震經歷了怎樣的轉變?,於震日前接受媒體採訪,他坦言,於角色,相比“駱士賓”,“於鐘聲”當利益和底線發生衝突的時候,利益一定給底線讓路的堅守,是後者最大的人格魅力;於自己,他為這部作品嘔心瀝血,完成了心愿,但自導自演的經歷一次足矣,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不停轉換是一次難度頗高的挑戰,以後還是一次專心一個行當,做到完美足矣。,結緣《鼓樓外》,該劇是北京人生活的真實反映,北青報:是什麼樣的契機和緣由,讓您這次以導演身份執導拍攝了《鼓樓外》?,於震:我之前演過一個戲叫《我的二哥二嫂》,然後認識了編劇王之理老師。拍這個戲的時候,我們就經常聊天。王之理老師的京味戲寫得非常好,創作了《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正陽門下小女人》等很多優秀的作品。我就跟他約稿,幫我也寫一個京味戲。在聊天過程中,我說自己是北京演員,從小在鼓樓一帶長大。王之理老師就決定寫《鼓樓外》這個故事。劇本創作期間,我也第一次當導演,導了一部劇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等王老師《鼓樓外》這個劇本寫完后,我也有了一些導演經驗,本來我只是演這部劇,想邀請其他導演導這部戲,但因為檔期問題,未能成行。後來跟製片人劉國華、編劇王之理老師聊,他們也挺認可我的,讓我自己導導試試。正好《鼓樓外》寫的是鼓樓,我從小就在鼓樓這塊長大,所以我就自導自演,拍了這部戲。,北青報:《鼓樓外》有着鮮明的北京文化底蘊。您導的這部戲跟您之前拍的作品相比,最大的差異是什麼?,於震:《鼓樓外》這個劇,我覺得是像我這樣從小在衚衕里長大的北京人真實生活的一個反映。,我對鼓樓那片生活太熟悉了,我生長在大雜院里,大雜院里住了32戶人家,就像一家人。衚衕里有點什麼事,大家都是口口相傳,人情味特別濃。另外,這幾十年,我們祖國的變化很大,我們眼看着國家和城市飛速發展。所以《鼓樓外》里除了能看到祖國、北京的發展變化,也能看到人的成長變化。王之理老師劇本寫的是無論你幹事業、做生意做到什麼程度,無論你做得好或不好,都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初心。《鼓樓外》跟中國傳統文化有着密切的關聯,說的是四個徒弟做中國傳統傢具,他們後來又做了別的行業,最後踏踏實實地又回歸本真的故事。,人物有魅力,堅守底線是於鐘聲的根,北青報:除了當導演,您在《鼓樓外》中也主演了大師兄於鐘聲。在您看來,於鐘聲是個什麼樣的人?,於震:於鐘聲是個木匠出身的手藝人,他生活在鼓樓外,從小就喜歡古傢具。他這個人比較悶,做事一根筋。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變遷,他的命運也發生改變,做了很多行業,比如路邊攤煎餅,然後賣雞蛋、養鴕鳥,做成了綠色家庭產業鏈,然後和別人合作做成了上市公司,事業做得越來越大。但是當事業做得很大的時候,他反而發現所有東西都沒了,愛情沒了、兄弟情沒了,包括親情也沒了,他突然發現人生最重要的是情感,並不是看你事業做得有多大,地位有多高。於鐘聲這個人物,當利益和自己堅守的底線發生衝突的時候,利益一定是給底線讓路的。這是於鐘聲這個人物的根,無論他做什麼行業,做什麼事,這都是他堅守的。這種精神在當下,挺難得的。,北青報:《鼓樓外》涉及到很多傳統木工手藝,您拍這個戲是不是也做了很多準備?,於震:玩傢具是我最大的業餘愛好。我從中戲畢業后,進入北京人藝演話劇,後來有幸認識了大編劇鄒靜之老師,鄒靜之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其中就有老傢具,他也寫了很多戲,然後又通過他,我認識了王剛老師。所以,我很早就跟着他們一塊玩老傢具,北京話叫“玩”,他們都是手把手地教我,讓我對老家具有了一些了解。另外,我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是在傢具城,或是木工房這邊跟着鄒靜之老師一起度過的。從看木頭開始,這是什麼木頭、什麼時間、什麼材質,然後怎麼做。明清家具有什麼特點,到民國又是什麼特點。挺好玩的。這麼多年我一直堅持着這個業餘愛好,所以這是我平常生活中的一點小積累。,北青報:這次既當導演又當主演,您覺得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於震:演員是感性的,演員活在角色里。導演是理性的,導演是活在劇里。我呢,是一會兒活在這部劇里,一會兒活在演員角色里,這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你當導演,得指揮劇組的服裝、化妝、道具、攝影、美術、錄音等部門,一定是理性地在說你們應該怎麼準備。而演員不用管這些,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就行了。拍完這部戲后,我就不再自導自演了,因為我覺得哪方面都有欠缺,而且我還是一個比較追求完美的人,要不我踏踏實實導一部劇,要不我就老老實實去演一個劇,這是兩個行當。這次經歷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創作歷練,我也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雖然辛苦,但現在看到這部作品成功播出,我心裏還是很甜的。,弘揚傳統文化,通過《鼓樓外》助力中軸線申遺,北青報:《鼓樓外》里有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比如師父易大船說的“若爭小可,便失大道”,您怎麼看劇里蘊含的這種人生韻味?,於震:“若爭小可,便失大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太追逐眼前的利益,便會失去更大的東西,失了大道,甚至把自己也給陷進去。現在的人很容易被眼前的東西迷惑,不知道活的根本是什麼。比如於鐘聲是個木匠,他的不忘初心,就是把手上每一件木工活做好。專心把這個事做好了,一定也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而不是做這個不行,做那個又不行。還有一句老話——“冤家宜解不宜結”,這句話說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能做到,太難了。劇里我和海一天飾演的二師弟尹東義就因為仇恨,一直在互相較勁,最後斗得兩敗俱傷。兄弟爭鬥這種事在當下經常發生,爭來爭去,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這對我們還是有所啟示的。,北青報:2022年是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關鍵一年,鐘鼓樓又是這部劇的重要場景。《鼓樓外》此時播出,是否也是一種對北京中軸線申遺的助力?,於震:一提鐘鼓樓,北京人都知道,但什麼是北京中軸線,中軸線涵蓋哪些地方,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那麼《鼓樓外》這部劇就很好地反映了什麼是中軸線,什麼是鐘鼓樓,北京中軸線有多美。這個劇對北京中軸線會起到一個宣傳作用,全國觀眾通過《鼓樓外》就知道,北京的中軸線原來是這樣的。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