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藝術史,自畫像一直是畫家們十分鐘愛的題材。,近日正在上海東一美術館展出的“烏菲齊大師自畫像”展,向觀眾展現了一部自畫像小史。,從拉斐爾、提香,到莫蘭迪、夏加爾……每一幅自畫像都如同藝術家靈魂的鏡子,寫滿了他們的內心獨白。,來自靈魂的內省,自畫像是神秘的“第五元素”,與歷史、肖像、風景、靜物等傳統繪畫門類並駕齊驅。,目前所知最早的自畫像之一是埃及法老阿肯納頓的首席雕塑家巴克在公元前1365年創作的。古希臘雕塑家菲狄亞斯在創作帕特農神廟上的“亞馬遜女戰士之戰”時,在許多人物身上都畫上了自己的肖像。據記載,歷史上還有許多經典的自畫像,可惜大都沒有能夠保存下來。,中世紀時期,自畫像和其他繪畫一樣,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文藝復興早期,有名的意大利畫家很少畫正式的自畫像,而是把自己的形象悄悄植入作品之中。比如著名畫家喬托就把自己畫進了那不勒斯的“傑出人物”之列。米開朗琪羅在為西斯廷教堂創作的巨作《最後的審判》中,悄悄畫了自己的形象。,正如藝術史家詹姆斯·霍爾所說:“自畫像往往是文化發展的先鋒,影響着所處社會的認同感和自我感。”在文藝復興之前,畫家幾乎等同於匠人,畫家的個體辨識度是無關緊要的。文藝復興的到來點亮了人文主義之光,藝術家的獨特個性在其簽名、自畫像中逐漸表現出來。,隨着玻璃鏡的發明,人們透過鏡子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面貌,自畫像藝術也隨之迅猛發展。自畫像有旁觀式的,即藝術家在畫中作為人群中的一張面孔出現,或作為多人物敘事的一部分;也有獨立式的,即只描繪藝術家本人的單獨形象。不論採取哪一種方式,一幅優秀的自畫像都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能夠誘發觀者產生獨特的、不同層次的不確定感——畫家究竟是在客觀記錄當下的自己,還是在此基礎上創造一個角色從而創作一幅深藏內心獨白的作品?,縱觀畫史上的經典自畫像,比如拉斐爾、提香、倫勃朗、凡·高等,他們在創作自畫像時並不只是向外藉助於鏡子,而是經歷一個向內探尋自我內心的過程。古希臘人認為,藝術家的作品無論好壞,都會反映他的基本品格與個性,都是他靈魂的反映。現代心理學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每一位畫家畫的都是他自己,無論其畫的是什麼人物,多多少少都帶有自畫像的意味。,追求理想美的“美顏”天才,拉斐爾短暫的一生是個傳奇。此次在滬上展出的、由烏菲齊美術館收藏的《拉斐爾自畫像》可謂全世界最知名的畫家自畫像之一。,1483年,拉斐爾出生於威尼斯和羅馬之間的小鎮烏爾比諾。受畫家父親的影響,拉斐爾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父親的安排下,他拜達·芬奇的同班同學佩魯吉諾為師。,21歲時,拉斐爾來到意大利的藝術之都佛羅倫薩。在那裡,他的畫技日漸精湛。僅僅幾年後,26歲的拉斐爾就擊敗了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受邀為教皇的原私人圖書館——簽字大廳繪製壁畫。他在大廳里一共創作了四幅壁畫——《聖禮之爭》《雅典學院》《帕爾納斯山》《三德圖》,主題對應着當時社會崇尚的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這間大廳後來被稱為“拉斐爾的房間”。在這四幅壁畫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就是《雅典學院》。古希臘以來最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齊聚一個拱頂大廳中。拉斐爾將自己畫在右邊起第二位的位置,平靜地朝着觀眾的方向注視着,表達了與時代精英為伍的謙遜。,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收藏的這幅自畫像與《雅典學院》中的拉斐爾形象十分相似,被認定為拉斐爾23歲左右的自畫像。在這幅半身像中,拉斐爾披着一頭栗色的齊肩長發,這是典型的文藝復興宮廷風格。他頭戴一頂黑色帽子,身着黑色長袍,臉上流露出專註、憂鬱的神情。這幅畫可能是拉斐爾送給蒙特費爾特羅宮廷的禮物,1632年被美第奇家族收入囊中。畫面中拉斐爾優雅的容貌證實了瓦薩里在《藝苑名人傳》中對這位天才畫家的熱情讚揚:“優雅、博學、美麗、謙遜,是藝術家‘完美形象’的表現者。”,與其一生中的其他幾幅自畫像相比,拉斐爾本人對這幅形象俊美的自畫像想必是最滿意的。在沒有自拍,更沒有“美顏”軟件的年代,拉斐爾用畫筆對自己進行了“美顏”。經過後人的研究,拉斐爾在這幅自畫像中將自己畫得比實際年齡要年輕。據傳,或許是為了炫技,他還在這幅自畫像的眼皮上畫了一枚心形水滴。,看過拉斐爾其他作品的人,最大的感受莫過於和諧。與同時代的畫家相比,這份和諧看似是不經意間信手拈來,事實上卻是精心打磨的結果。拉斐爾筆下的仙女、聖母、天使沒有任何矯飾,充滿了自然美,讓人感受到一種典雅和高貴,而這正是古典主義美學所追求的境界。曾有一位公爵問拉斐爾:你畫中的模特究竟是誰?世界上怎會有如此完美的人?其實,拉斐爾並沒有對某一個人進行寫生,而是汲取了各種人的優點,提煉出人們理想中的美。,1520年的春天,拉斐爾發起高燒,不久后,這位年僅37歲的天才畫家離世。意大利藝術史家這樣評價拉斐爾:他將傳統的宗教題材描繪成現實生活中的理想美。無論是天真的孩子,還是有文化的學者,都可以欣賞他的畫,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發現這些作品中不同的美感和特質。,最早的“老年自畫像”,被譽為“西方油畫之父”的提香是60歲左右才開始創作自畫像的,他的畫像可謂最早的“老年自畫像”。在他之前,大多數藝術家都是在年輕或者身強力壯時創作自畫像的。,此次亮相滬上的烏菲齊美術館收藏的提香半身像,是畫家一生中最重要的自畫像之一。畫面上的他面容消瘦,挺鼻如峰,蒼鬢如戟,手中拿着調色板,流露出沉思與自信的神采。此時的提香已享譽歐洲宮廷,備受王公貴族的歡迎。,提香一生中曾經歷過兩次疫情。12歲時,他從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山城來到威尼斯,向著名畫家貝里尼求教。在那裡,他認識了比自己大11歲的師兄喬爾喬內。二人日後成了貝里尼最優秀的學生。1510年,威尼斯暴發鼠疫,提香為了躲避鼠疫到帕多瓦住了兩年,並在那裡為教堂製作壁畫。不幸的是,留在威尼斯的喬爾喬內被鼠疫奪去了生命,年僅33歲。,幾年後,隨着老師貝里尼的離世,畫技高超的提香成了威尼斯畫壇第一人。他在達·芬奇和喬爾喬內等畫家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並廣泛吸收同時代其他藝術家如丟勒等人的繪畫技法。在提香之前,人們大多採用先畫素描稿,再層層上色的畫法,而提香在後期的作品中大膽採用了直接用色彩塑造形象的技法。如果說達·芬奇表現人的智慧,米開朗琪羅表現人的力量和運動感,拉斐爾表現人的完美,那麼提香則用漂亮的色彩和筆觸表現豐富多彩的人生以及女性的魅力。,提香擅長畫大尺幅作品,所用的油畫布往往來自遠洋船隻上的帆布。在這樣粗糙的畫布基底上,畫家用大筆橫掃,筆法大膽流暢,畫面上一些部位筆觸厚堆,另一些部位筆觸則如飛白擦過,甚至露出了畫布本色。這種虛實對照的處理方法近看物象模糊,遠看卻顯得立體渾厚。提香的油畫大都取自古希臘、古羅馬神話故事,並引入風景與建築作為背景,突出色彩表現力,強調人物的動感,給人生機勃勃的印象。,直到80多歲,提香依然活躍在畫壇。當時的意大利名媛貴婦不惜一擲千金,請提香為她們畫像。晚年的提香還創作了另兩幅非常知名的自畫像,有研究者認為,在這些自畫像中,提香可能刻意把自己畫得比實際年齡更為蒼老,從而營造一種垂暮的感覺,以使自己在當時的名聲更響。,1576年,又一場可怕的鼠疫襲擊了威尼斯。這一次,近90歲高齡的提香未能倖免。威尼斯各界人士為提香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被譽為“色彩大師”的提香留下了大量畫作,並對後來的文藝復興有着深遠的影響。
23
2022.09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5767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